《乱三国之吕布》第241章 寻求帮助(二)

    [.net]
    蔡邕斜睨了吕布一眼,
    开口问道:“说说吧,这次过来又是为了何事?”
    吕布连忙脸上堆满了笑容,
    上前两步走到蔡邕的面前道:
    “岳丈大人,说起来,小婿最近还真因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发愁。”
    “哦?还能有事情让你发愁吗?”
    吕布没有理会蔡邕话语中的揶揄,
    连忙开口回答道:
    “岳丈大人,您应该记得董卓吧?”
    说到董卓,蔡邕手中突然一顿,
    “都已经死去那么久了,好端端地你提起他作甚。”
    看了一眼蔡邕,
    发现他的眼底深处划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悲哀之意,
    吕布也没有说破。
    董卓为人虽然跋扈,
    但是他入主了长安之后,
    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
    总归是对于文人士子十分的尊重,
    也曾多次请求他前去做官,
    每一次都亲笔书信,言辞恳切。
    虽然蔡邕都婉拒了董卓的要求,
    不过却也心中十分的感动。
    抛开国仇家怨,
    单纯这个方面来说,
    蔡邕倒是对于董卓没有太大的恶感。
    尤其是董卓与吕布那一次奇异的谈话,
    后来吕布身边的亲近之人,
    大都知道了此事,
    使得蔡邕对董卓更是有了一些怜悯之意。
    故而此刻,
    吕布提起董卓时,
    蔡邕的眼神深处会出现那一抹悲哀。
    “董卓已死,不论其人功过几何,总归是尘归尘土归土。现如今,他的余部已被我收服,说起来,也都是自己人了。”
    吕布观察着蔡邕的神色,
    发现他的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才放下心继续说道:
    “原本他们投效过来,我军实力大增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如今我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蔡邕眉头微蹙,
    转念一想,这才开口说道:
    “奉先可是害怕世人因为李儒曾经的作为,而迁怒于你,影响声名?”
    吕布闭上嘴巴,点了点头。
    “咝——,”蔡邕不禁倒吸了一口气,
    “流言猛于虎也,这的确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轻轻用手指敲击着桌面,
    思考了一会后,
    蔡邕这才开口问道:
    “那你们可曾想出办法如何安置这些人?”
    吕布连忙开口回答道:
    “小婿和几位先生已经商量出对策来了。”
    “嗯?”
    “小婿有意让李儒、徐荣二人率军前往征讨西域。”
    蔡邕闻言眼前一亮,
    连连点头开口道: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虽然老夫不懂军事,不过却也知道他二人一文一武,都是曾经凉州军中的翘楚。前往西域当能为你打下一片江山。”
    顿了一顿,突然转口说道:
    “不过他们此去如何能够放心?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是他们拥兵自重甚至在外面站稳脚跟之后,反过来分庭抗礼,那岂不是你作茧自缚了?”
    吕布揉了揉眉头,
    有些苦恼地回答道:
    “小婿和先生他们也正因为此事犯愁。虽然董卓和徐荣的后人在我的手中,但是也难保他们不会反叛。最佳的办法是派一个人随同他们一起前往,可是这个人选实在太难以抉择。”
    “哦?此言何意?”
    蔡邕有些迷惑地看向吕布,
    在他看来,
    既然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派个值得信任的人去就是了。
    吕布连忙将他与贾诩、田丰二人,
    共同商量的那些关于人选的要求一一说了出来,
    蔡邕一边听一边点着头,
    同时他的眉头却也越皱越紧。
    “你们分析的和考虑的十分周全,这样看来,这个人选还真的是难以抉择呀。”
    “谁说不是呢。所以小婿这才万般无奈之下前来麻烦岳丈大人。”
    吕布忙不迭地附和,
    不着痕迹地拍了一击马屁道:
    “岳丈大人您人脉广,并且在士林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您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能否推荐给小婿。”
    “哼,一猜你就又要给老夫出难题。”
    佯装不悦地说了一句后,
    蔡邕站起身,在书房之中缓缓踱起步来。
    吕布见状便明白了老爷子这是愿意帮他想办法,
    也不敢出声打扰,
    安静地坐在一旁等待蔡邕的答复。
    蔡邕轻捋着胡须,
    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
    脚下的步子也是越踱越慢。
    转悠足足有接近盏茶的功夫,
    蔡邕依然没有想出合适的人选,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
    “哎,这个人选着实要求太苛刻了。”
    吕布脸色一苦,
    不过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本来他寻找蔡邕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
    并没有指望真的能够这么简单就将此事解决,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
    他也不至于苦恼这么长的时间了。
    就在吕布脸色慢慢黯淡的时候,
    蔡邕突然接着开口道:
    “虽然这个要求十分的苛刻,但也并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一听事情有转机,
    吕布的眼睛顿时亮了,
    连忙起身追问道:
    “岳丈大人,莫非真的有合适的人选吗?”
    蔡邕的眉头依然紧紧地皱着,
    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
    “人选确实是有一位,只是老夫担心……”
    “岳丈大人,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去努力克服……”
    蔡邕伸出手摆了摆,
    制止了吕布接下来的话语道:
    “这个问题却不是你能够轻易解决的了。”
    吕布眉头紧皱,疑惑地看向蔡邕。
    蔡邕看到吕布一脸期盼的模样,
    再一次叹了口气:
    “这个人,我一说名字你便知道了。”
    “他是谁?”
    吕布连忙开口追问道。
    “卢植卢子干!”
    吕布瞪大了眼睛看着蔡邕,
    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蔡邕奇怪地看着他,
    疑惑地开口说道:
    “怎么了?莫非你不知道此人?”
    吕布闻言,脑袋立刻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
    开什么玩笑,
    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之前,
    他可是专门研究三国这个年代的历史教授,
    汉末三杰的卢植他怎么可能会不熟悉。
    在汉朝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涌现出了无数的名人,
    其中有六个人在历史上曾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
    他们分别是被称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韩信,
    以及被称为‘汉末三杰’的卢植、皇甫嵩、朱儁。
    之所以仅仅将他们六个人单独拿出来评价,
    主要在于他们的功绩,
    前者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没有他们三人的努力,
    刘邦也不可能建立起汉朝,
    至少不会那么轻易地建立起来。
    至于汉末的三人,
    则是因为他们平定了黄巾之乱,
    延续了岌岌可危的大汉王朝的寿命。
    关于他们三个人的记载,
    在流传最广的《三国演义》当中没有过多的记载,
    只是在黄巾之乱露了露头,
    并没有展开细说,
    并且还把平定黄巾之乱的功劳让给了其他人物。
    但在真正的历史之上,
    镇压了黄巾之乱的大功臣正是他们三人。
    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类似,
    汉初三杰最后的结局,
    一善终一隐退一反叛被杀,
    但其后的根本原因,
    却都是刘邦的不信任与怀疑,
    站在刘邦的角度,
    他如此去做并没有错,
    只是未免让人感到悲凉,
    即便是得以善终的萧何,
    其实也是由于各种的原因,
    才导致没有被迫害。
    然而数百年之后,
    汉末三杰的结局竟然惊人的类似,
    虽然三人都没有死在汉朝皇帝的手中,
    但却在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时候,
    卢植和皇甫嵩二人都遭到了迫害,
    只有朱儁还算得到了皇室的善待,
    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卢植性格刚毅,
    曾经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
    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
    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
    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
    并参与续写《汉记》。
    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
    率军与张角交战,
    后被诬陷下狱。
    皇甫嵩平定黄巾后,
    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
    只是在董卓掌握权柄之后,
    因为曾经上谏反对董卓,
    而被他罢免官职,
    于是隐居在幽州上谷郡的军都山之中。
    后来被袁绍请为军师,
    在公元192年时逝世。
    卢植不但是一位着名的军事将领,
    同时也是一位当世大儒,
    并且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教导出许多优秀的弟子,
    比如说曾经担任辽东太守的公孙瓒,
    还有后来成为了蜀汉皇帝的刘备,
    都曾经在他的门下学习过。
    再次回忆了一番关于卢植的记忆,
    此时的卢植应该被袁绍招揽了没错,
    吕布开口说道:
    “可,可是卢植大人他如今不是投效了袁绍吗?”
    蔡邕闻言奇怪地看向吕布,
    “你这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卢植一直在军都山中隐居,即便是得意弟子公孙瓒前去邀请都不得一见,更何况是杀掉了他爱徒的袁本初。”
    吕布闻言立刻闭上了嘴巴,
    看来这又是自己这只小蝴蝶引起的反应,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遂了吕布的心愿。
    卢植此人正如蔡邕所言,
    绝对是担任此时的最佳人选,
    没有之一。
    论能力,他可是平定黄巾之乱的最大功臣之一,
    论资历,他履历丰富,屡立战功还曾经校勘儒学经典,
    论名望,他师出名门,与现如今的几位大儒为师兄弟,
    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
    他都足以担任出征西域的主将,
    并且还能够稳稳地震慑李儒等人,
    可以让吕布彻底的放心。
    但是却也正如蔡邕所说,
    想要说服他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她与董卓之间的仇怨也不小,
    让他现在与李儒共事,
    那简直是太困难了,
    而且他是否愿意投效吕布,
    这还是一件未知的事情。
    吕布不由得苦恼地挠了挠头,
    心中不由得暗自叫苦。
    蔡邕看了看吕布的神色,
    开口劝解道:
    “不过事在人为,你也不是没有机会,只不过是要困难一些而已。”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
    “正巧,前些时日,我曾去信给他,请他来并州与我共同编撰学校的教材。或许你可借此机会……”
    吕布闻言眼前一亮,
    惊喜地说道:
    “岳丈大人,他真的会来此地吗?”
    “这个自然,难道我还会诳你不成?”
    蔡邕有些不悦地斜睨了吕布一眼。
    吕布尴尬地挠了挠头,
    连忙开口辩解道:
    “岳丈大人,没那个意思,我只是有些太激动了。”
    蔡邕哼了一声,
    也并没有因为此事真的与吕布生气,
    缓缓开口解释道:
    “唉,卢子干也是一苦命之人。虽然心系汉室,但却一生坎坷。”
    吕布理解地点了点头,
    长长地叹出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蔡邕接着开口说道:
    “昔年因为反对董卓废除少帝,被董卓罢免了官职之后,便隐居在上谷军都山之中,除了我们几位少数老友之外,就连他的门下弟子都不得见。”
    “这么说岳丈大人与他还常有往来?”
    吕布好奇地询问道。
    “常有往来倒说不上,他经历了这许多事情之后,颇有些心灰意懒,和我们的联系也少了些。前些时日,我在编写学校教材时,曾想要请他过来帮忙,这才通了几封书信。你在西域的时候,那一次的书信我俩相约,让他来并州寻我,一则是让他给我这把老骨头帮帮忙,另外也是希望他能够有点事情做,不至于颓废下去。”
    蔡邕说完之后喝了一口茶,
    眼神缓缓变得有些空洞,
    似在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
    “想当初卢子干何等的意气风发,年少之时两次平定蛮乱,立下赫赫战功,可谓是少年得志。而后主动请缨与老夫和马日磾等人校勘儒家经典,他也是呕心沥血。”
    顿了顿蔡邕接着说道:
    “一直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后来朝纲不振致使叛乱横行,他与皇甫义真、朱公伟三人临危受命,三人合力挽大厦与将倾,怎奈即将功成之时,却碰上了奸宦陷害,致使一代忠良遭受牢狱之苦,也正是此时,他才开始逐渐失望。”
    说到这里,蔡邕不由得一阵摇头叹息,
    似在叹息老友的遭遇,
    也似想起了自己多舛的命运。
    吕布看着蔡邕黯然的表情,
    似乎是明白了蔡邕此时的内心变化,
    连忙开口劝慰道:
    “岳丈大人,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苦难,所以我们才需要努力去让身边和身后的人不会重蹈覆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