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横扫世界的工业帝国》第36章 目标前方,填装杀伤弹!

    [.net]
    辽东,宁远城下。(书.屋 shu05.com)
    孙承宗站在官道上,望着远处旖旎而来的车队,提着的心终于轻松下来。
    “启禀大人,这是京城兵仗局运送来的十五门大炮,还有五百支新式火器,枪弹三万发。”
    站在孙承宗面前的是一位年方弱冠的青年,虽然脸色有些白皙,但手上的老茧和坚实的臂膀告诉眼前这位大明蓟辽督师,此人绝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区区这十几门炮,五百支火器,就耗费了朝廷四十万两白银?”孙承宗对贪腐深恶痛绝,他虽不在京城,却也知道现在执掌兵仗局的正是天启皇帝的弟弟,大明信王殿下。
    这个信王殿下可不像别的藩王那样安分守己,小小年纪就敢领兵平叛,现在又捣腾起军火买卖,小王爷倒是够贪的。
    “下官兵仗局掌司宋应升,参见督师大人!”宋应升向孙承宗行了个礼,“此乃我家信王殿下亲自督造,物勒工名,至于这大炮是否值得上一万五千两银子,大人试过就知道了。”
    “好,这十五门大炮,本官要一一试过,若是有一门以次充好,蒙骗前线将士的,休怪本官不给小王爷薄面,一律退回!一分钱休想拿到!”
    “我兵仗局生产的火器,天下无敌,大人尽管试用便是!”对于火炮的质量,宋应升有一百二十个信心。
    孙承宗冷冷看了这大言不惭的小小掌司一眼,冲身后挥挥手,“孙元化,准备场地标靶,试炮!”
    “是!”一旁走过一名脸庞白面无须的中年男子,招呼车夫将这些大炮拖进营寨。
    “大人,此炮射程极远,这点距离,怕是不够用吧!”宋应升看了一眼营寨,幽幽提醒道。
    “既然掌司这么说了,咱们就在此地测试,来人,去对面山头上竖起标靶!”孙承宗一挥手,跑过一名小兵,手里拎着一桶白灰,匆匆跑到对面山坡上,画了两个白色的圈。
    “督师大人,这个距离,有点远……微臣怕……”孙元化早就接到恩师徐光启快马送来的书信,信中对这种神威一型火炮的威力有详细介绍,但他仍然担心,这种炮未必如书信中所写的那么强大。
    “孙大人不必担忧。”宋应升一挥手,手下的工匠们急忙十五门炮一线排开,对准了远处标靶。
    “炮口调整三个角度……”宋应升变魔术一般从怀中掏出一个刻满刻度的标尺,对着远处山坡比划了半天,下达了命令。
    工匠们依言,转动齿轮,大炮炮口缓缓上扬,斜斜指向天空。
    孙元化甫一看到大炮的炮口竟然可以活动自如,顿时瞪大了眼睛!
    “目标前方三里外白圈,填装杀伤弹!”
    工匠们从旁边的木箱子里取出一枚足有半人多高的,体形修长,上半部如枣核尖尖,下半部呈圆筒状的怪异炮弹来,打开炮闩,填装进去。
    “啪!”一声闷响,炮闩合上,工匠们又取过一枚黄豆粒大小的铜质物体,塞在炮闩上,之后后退三步,冲宋应升打了个手势。
    “全体准备!”宋应升扯着脖子高声喊起来,工匠们纷纷后撤,只留下操炮的炮手。
    “放!”
    一声令下,孙承宗、孙元化、袁崇焕等人忽觉脚下的大地猛地颤了一下,自神威一型大炮的炮口中窜出一股赤红色的火焰,一道黑影尖叫着飞向远处的标靶!
    轰!
    远处的大山,似乎也被炮弹强大的威力震得发颤,无数山石、泥土、木屑飞上天空,好似一朵灰黄色的云彩,携裹雄浑威力,卷地而来!
    呼!
    火炮爆炸掀起的冲击波重重打在所有人的身上,众人齐刷刷向后退了三步,卷起拳头大的石头打在身上,疼痛难忍。
    只一炮,远处那个巨大的白石灰圈便消失了,留下一个深五尺,阔一丈的大坑。
    孙承宗的眼中,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喜色。
    “第二门炮,准备!”
    嗵嗵嗵!
    十五门炮逐一试炮完毕,全部打响,此时对面的山坡已经被炸得千疮百孔,一个个椭圆形的小坑连成一串,像被巨兽的爪子撕裂的线条。
    “孙大人,我兵仗局的炮,您可满意?”宋应升转过身来,面带笑意,冲孙承宗一拱手,问道。
    “差强人意。”孙承宗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再来试枪!”
    枪炮试过,无一出现问题,孙承宗紧绷着的脸这才放松下来,若早些得到这些武器,我辽东铁骑,何至于丧师失地!
    “火炮安装之法,徐大人早已具书于孙元化大人,下官这就回京复命了!”货已送到,宋应升向几位大人一抱拳,转身就走。
    “慢着!”孙承宗一把拦住他,“宋掌司远行辛苦,不如先入城中安歇,来人,马上准备饭食,招待兵仗局的官差们!”
    “劳大人费心了!”宋应升不卑不亢,谢过之后,领着运送枪炮的车队,进了宁远城。
    席间,孙承宗破天荒的将区区八品掌司宋应升请到身边,向他一拱手,“窃闻信王殿下平定徐鸿儒之乱时,曾一炮便轰平了藤县城墙,不知是真是假?”
    “是下官亲眼所见。”
    “传闻信王殿下骄奢淫逸,嚣张跋扈,擅杀士卒,污蔑孔圣,恶行昭彰,人所不齿,可有此事?”
    “信王殿下有博古通今之才,有辅国安邦之能,能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有他在,万民幸甚,天下幸甚!”
    宋应升将杯中薄酒一饮而尽,面视孙承宗,昂然说道。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