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开局举报李家造反》第十四章 十二人鸳鸯阵!(2/6求收藏鲜花,打赏评价)

    [.net]
    骨仪锐利的目光,投射在训练的阵型上,然后,他有些愣住了。(书屋 shu05.com)
    因为,苏城现在带领军队演练的阵型,他似乎......没有见过。
    对!
    就是没有见过。
    他可是京兆郡丞,手握重兵,和左御卫将军阴世师一同守护着长安城的安全。
    就算是如此的人物,也看不懂苏城所演练的阵型!
    “倒是有些古怪。”骨仪呢喃了一句。
    “这....难道是?十二人鸳鸯阵?不,看起来不像。”阴世师轻声说道,他的眉头一皱,显然也一时间搞不懂苏城所演练的阵法。
    鸳鸯阵阵形,是以十二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敌人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
    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
    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
    十二人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
    在阴世师看来,苏城现在所演练的阵法,虽然和十二人鸳鸯阵有些类似,但是还有有些区别。
    他的目光盯着不断变化的阵型,脸上陷入了一抹思索。
    突然间,他的眼眸一亮,震惊道:
    “这.....这的确是十二人鸳鸯阵,只不过是将十二人的阵型,变成了全军的阵型!!!”
    阴世师没有想到,苏城竟然有如此的天赋,将十二人的鸳鸯阵法,加以改变和演练,成为了适用全军的阵法。
    他那一向平静的脸上,头一次浮现出了震惊。
    “此子,如果不能对大隋忠心的话,必然要将其铲除!”
    阴世师在心中暗暗想到。
    “什么?!”
    “这是十二人鸳鸯阵?”
    京兆郡丞骨仪听到阴世师的话后,他下意识的惊呼道。
    随即,
    他整个人的眼睛微微一凝,将视线投射向训练的阵营当中。
    只见,
    苏城将五百的步兵分成了五队。
    每一队一百人,排成一行。
    第一排的一百人,他们一手持盾牌,一手持短刀,整个人的重心压在盾牌上,不断地锻炼着盾牌的使用方法。
    盾牌手主要遮挡敌人的重箭、长枪。
    苏城挑选盾牌手的时候,都选择的是一些身材魁梧,力气极大的精兵。
    第二排的一百人,手持狼筅,称之为狼筅手。
    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三米左右。
    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
    在隋朝,士兵如果上战场,他们的兵器都是自备,朝廷不会给他们发放的。
    狼筅制作方便,成为了实用的兵器。
    狼筅手不断地配合前方的盾牌手,将手中的狼筅,朝着前方刺去。
    第三排为一百五十人,他们是手执长枪的长枪手。
    如果前方的狼筅手没有将敌人斩杀,他们将会快速冲去,利用长枪将敌人刺死。
    第四排的一百人,他们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
    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速度快捷灵敏。
    第五排的五十人,负责装备。
    一旦前方出现兵器破损,就由他们及时替换兵器。
    当然了,他们也可以充当短兵手。
    本来是十二人的鸳鸯阵,在苏城的手里,成为了全军的阵法。
    五百的精兵,按照阵法的变化在有条不紊的演练。
    “这....这怎么可能?”
    “李家的赘婿,竟然具有如此的军事天赋?”
    骨仪再次惊呼道。
    他将演练的阵型收入眼底,再联想阴世师所说的话,岂能看不出,眼下苏城居然是把十二人的鸳鸯阵,变成了五百人的阵法!
    这还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五百人的阵法,要做到令行禁止,配合默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苏城做到了。
    五百精兵正在十分有默契的训练,这样的阵型,一旦上到战场上,将会爆发出恐怖的杀伤力。
    “骨将军,你在看看五百精兵的四周。”阴世师轻声说道,他的双眸内闪过一缕精光。
    “四周?”
    骨仪听到阴世师的话后,他将目光投射向五百精兵的四周。
    “好,真是妙哉!”
    “好一个李家赘婿,竟然能够做到骑兵和步兵相互协调!”
    他轻声喝道,神色难掩兴奋。
    ..............
    求鲜花,打赏,评价,月票,打赏,求一切支持!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