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道仙》第二百七十二章 永绝后患

    [.net]
    由于李道生目前的彪悍战斗力与魔鬼般的威名,他所发出的玉简虽然只有两则。  但是巫医门的信息发布大殿也是不敢怠慢的,于是在祝家本宗与祝家义的推波助澜下很快两则玉简的内容已经传遍整个巫医南荒。就在整个巫医南荒轰动议论的同时,那些与端木商盟结盟的势力很快的将自己摘取出来。于是各种脱离端木商盟的誓词在整个巫医南荒飘荡,那些以往涉及过深在三天之内来不及完全与端木商盟脱离关系的势力。更是通过各种方式在巫医门总部信息发布大殿中发布了恳求说明,以便拉巫医门来为自己作证。
    自己只是与端木商盟有经商往来根本不会涉及祝家义与端木世家的个人恩怨,以求李道生不要牵连到自己这一方势力。就在李道生玉简发出后的三天里,整个巫医南荒内的大小势力都在不断的变着花样的向着祝家义与祝家本宗势力靠拢。这让巫医老祖与祝天星也是得到了一份额外的惊异,本来巫医老祖不方便做的事情竟然让李道生无意中给撮合成了。祝家的威望在巫医门内空前的上涨,这样祝天星接手巫医门后掌控的大环境就会更加的轻松了。毕竟巫医老祖如今就只剩下不到30年的寿元了,而祝天星晋级巫祖期的修为指日可待。
    如果咒祖巫在坐化前以巫医门唯一巫祖境界的老祖的身份,来为祝天星接任扫清障碍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巫医门老祖毕竟是整个巫医门各个大小势力共同的老祖,他怎么能够为了祝天星接任老祖而打压异己呢。这样必定会引起低层势力的反弹与怨气,到时候不但不能为祝天星的顺利接权来保驾。还会因此而引起巫医门的内乱,那样的结果真的是得不偿失的自酿苦果呀!四天以后巫医坊市的赐福楼上李道生如约而至,一袭青衫永远十七岁的稚气模样。要不是轮回剑的幽深让人胆寒,单看他呆痞的稚气模样还真是人畜无害的俊俏小哥。
    只是此时的赐福楼已经是人去楼空的杂论无章,根本没有人来观赏李道生这一另类的打扮。由于圣道人很不喜欢阴冥庚的材质,用他的话说就是阴冥庚与玄黄塔的玄黄正气相冲不利于玄黄塔的恢复。所以迫于对玄黄塔的保护需求李道生对于轮回剑,也是无法放入丹田进行温养的。没事时只能将轮回剑放入乾坤戒指中,但是每次战斗时他更喜欢背着轮回剑这样看上去让李道生整个人显得十分的精神。李道生看着已经人去楼空的赐福楼,微笑道:恐呵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现在看来只有端木世家的本宗族地还能耍耍了。
    于是李道生不在关注端木商盟的产业店铺,而是遁光中直奔巫医坊市中端木世家的本宗族地而去。此时的端木世家族地也是一片的死寂,没有什么比等死更可怕的事情了。由于是巫族血脉离开巫医南荒这片巫族传承的领地,整个临幽大陆上还真的没有太适合巫族修炼生存的地方。再说就只有三天的时间他们又能够逃亡去何处呢,他们平时可都是说一不二作威作福的主子呀!不要说整个巫医南荒,但是大半个巫医南荒的修士都还是能够认识他们的。所以端木世家在遣散了一些底层的血脉族人去逃亡后,所有主要的骨干主脉名人都留了下来。
    这样的家族逃亡方式在他们看来才是最为稳妥的,因为那些底层族人的不知名所以逃亡出去隐姓埋名的存活下去机率才会高。现如今强敌在前灭族在即,只要能够保存族人的血脉火种存活下去已经是万幸了。整个端木世家根本不敢有复仇的饶幸,经过今天这一场几乎灭族的灾难端木世家已经没有崛起的希望了。李道生对于那些已经逃亡的端木世家的族人也是没有放在心上,因为灭族的誓言本身就是摧毁端木世家的大部分有生力量让其对于火巫部落的祝家分支以后构不成反扑的威胁。
    至于那些老幼妇孺、巫族血脉力士、凡人,根本就不再李道生的灭族名单上。于是李道生只是屠杀了端木世家驻地中的所有巫族修士,上到大巫师强者下到巫士小修一个不留。最后李道生在一道剑光中摧毁了端木世家驻地内的所有设施,让圣道人启用玄黄塔带走了端木世家的所有修炼物资储备。用李道生的话说:就是这些修炼物资他也懒得清理,用玄黄塔全部先装走。至于可用的灵石灵材圣道人清理完毕一定会自行给玄黄塔消耗掉,合用的灵草圣道人也会移植栽培好。
    最苦恼的就是最后的无用物资,圣道人也会用乾坤戒指归类整理好然后从玄黄塔里丢出来。这不13个大巫师的遗留物资经过圣道人的整理消耗后,就有五个乾坤戒指的不合用资源被他老人家扔了出来。李道生通过神识审查后发现,这些物资的确是残次不全与自己也是不合用。于是李道生目前已经成了垃圾物资收容场了,但是圣道人对此却是调侃不已。用他的话说:以李道生雁过拔毛的个性,这些不合用资源最终也会被他变卖为灵石的。
    于是这次灭门打劫也就在李道生与圣道人的拌嘴中顺利结束了,但是让李道生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巫族修士中的恶名竟然有所改观。让李道生恶名改观的理由也是十分的奇葩:竟然是魔鬼也有一颗善良之心,李道生放过端木世家驻地里的所有老幼妇孺、巫族血脉力士、凡人的举动,竟然为他博得了善良之心的美誉。从此巫族修士对于李道生的认知是:不去招惹他,魔鬼也是善良的。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