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没了刘备的打扰,董卓驱散典韦,让他自己找地方玩泥巴去,而自己则和蔡文姬游走在书院的庭院里。
虽说如今已经是寒冬,但为了书院美观,蔡邕在这上面还是很下功夫的。
要钱给钱,要书给书,要人给人的情况下,蔡邕的一番心血也没有白费。
庭院里,栽种着许许多多能够在寒冬季节盛开的花儿。
菊花、寒梅……等等,满园春色。
“真美啊!”
董卓和蔡文姬来到庭院中的小亭子坐下,美人看着这如画般的景色说道:“真让人觉得,犹如踏入世外桃源。”
古代文人墨客的臭毛病,才女也不例外。
董卓轻笑,没有回答。
眼看董卓不言不语,蔡文姬好奇的看向他问道:“相国不喜欢吗?”
“还好。”
欣赏美色,董卓肯定很厉害,但让他欣赏所谓的美景,还不如来点实际性的行为更有意思。
“相国真性情。”
董卓这明显的表达,蔡文姬自然是看得出来的,倒也没有表现得不满。
换做其他人,此时应该是想尽一切办法的讨好自己。
这样的人,蔡文姬见过太多,最近的一个,就是河东卫仲道了。
而董卓的特立独行,让蔡文姬觉得新鲜的同时,也越发认为董卓和别人不一样。
女人嘛,总是喜欢和别人不一样的男人。
董卓讪讪一笑。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后世直男的意思了吧。
“小女子斗胆,可以问一问相国未来的打算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唐突,换做其他人来问,董卓肯定就要找李儒安排人,再来一场盗匪事件了。
但问的人是蔡文姬,董卓当然不会这么干。
相反,想了一下后开口说道:“广积粮,缓称王。”
六个字,表明心迹。
如今董卓既发展民生也在屯田,只要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位相国大人想做什么。
正因为如此,蔡文姬不仅没有惊讶,反而觉得很正常。
男子汉大丈夫,生于乱世自当创一番功业。
只是让蔡文姬不解的是,如今是寒冬,即便董卓麾下军队在屯田,可没有好的季节,即便能够攒起一些粮食,又能支撑多久呢。
大军的用度,可不是普通老百姓吃饭那么简单。
士兵需要训练,所以每天的进食量,都是寻常百姓的倍数,因而在粮食的消耗上,也比百姓更多。
一个士兵一个月所需要消耗的粮食是三石三斗,换做现代的计算方位,就是十九斤还多。
而董卓手下军队超过二十万,他拿什么来养这支军队天天打仗!
这样庞大的军粮,依靠一个屯田,显然没有那么容易凑齐,因而蔡文姬才会如此好奇:“若是相国不愿意说,也可以不说,我只是好奇。”
毕竟在古代社会,女人无才便是德。
蔡文姬的博学多才,既让她拥有了才名,却也因此被忌惮。
现在可不是武周时期,女人的地位低得发指。
“这没有什么。”
眼看蔡文姬如此好奇,董卓当然也不会隐瞒:“最近屯田所从胡商手中买到了两种农作物,都具备高产能力。”
“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成生长周期,而且比粟等谷物更具充饥性。”
“所以我不着急,再给我几个月时间,军队的军粮问题将会得到解决,老百姓也不用再过饥荒。”
只是董卓没想到的是,蔡文姬这样的才女,竟然对军事也感兴趣。
他原本以为,两个人在庭院,会谈一些花花草草,吟诗作对的事情。
而蔡文姬的突然提问,反而是打了董卓一个措手不及。
好在这个问题不难,总算是没有出丑。
“相国雄图大志,小女子佩服!”
尽管这位董相国没有说什么为国为民,更没有说出慷慨激昂的话来。
可偏偏就是话里的那句老百姓再也不用过饥荒,却仿佛拥有魔力般,让蔡文姬觉得钦佩。
本就对董卓充满崇拜的蔡文姬,此时对他越发的崇敬。
想到自己能够嫁给这样的男人,蔡文姬就觉得开心不已。
袁绍很开心,特别的开心。
因为就在今天,他特地从洛阳订的青砖,终于是从洛阳运到冀州。
作为天下诸王之中,唯一一个执掌三州的男人,家庭背景更是四世三公,袁绍向来自认不凡。
当洛阳迅速发展的消息逐渐被散播出去,而且拥有真凭实据的证明,得知即便是洛阳老百姓都住上了青砖房。
作为一方诸王的袁绍认为,自己也绝对是要拥有这样的住宅的,甚至要比洛阳那些青砖房还要美观一百倍!
不然的话,怎么对得起他袁某人这个诸王的身份!
因而,在李儒派出的商人到达冀州售卖书籍和纸张时,袁绍将想要采购青砖的想法,表露给了对方。
两国通商这种事情,向来都是透过底层进行交流。
从一个谋士暂时转变成政务大臣的李儒,很敏锐的察觉到了商机。
自然是第一时间让商人带话,如果袁绍想要购买青砖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是批量购买!
而且,一次性不得少于三十万块!
当然,价格方面还是很不错的,一块青砖等于一铜钱,童叟无欺。
相比于洛阳老百姓买青砖,五块一文钱,卖给袁绍的价格,堪称是骇人听闻。
但李儒会在意吗?不会!
反正本来就不是一家人,讲什么客气?
敲诈起来,自然是毫不手软。
而不知道内情的袁绍,在得知青砖这种好东西竟然一块才卖一文钱,当然是想也不想的就订了。
然后,袁绍欢天喜地的等着青砖送到冀州,好开始建设自己的王府。
而李儒则数着刚刚到手的三十万铜钱,感觉天下诸王的钱真好挣。
因此,李儒忽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好看的连载小说尽在!.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