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我夺舍了汉文帝》第39章 王昭君和亲,汉家之耻!

    [.net]
    义之所至!
    生死相随!
    苍天可鉴!
    白马为证!
    在场之中,谁人不知代王麾下有一支由白色的战马组成的精锐轻骑,其具有强大的机动力,乃是无敌强兵!
    身为一个将领,都梦想着统帅这支军队,冲锋陷阵!
    “李广利何在?”
    “末将在!”
    在李广之后,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将领站了出来。
    “本王也给你三千【白马义从】,两千新兵,你的任务跟李广一样,只要看到匈奴人的部落,立刻剿灭!”
    “切记,战斗一定要快!”
    这匈奴人,跟大汉百姓的习性完全不同,大汉百姓是依城而居,而匈奴人大都随着畜牧而转移,机动能力强。
    一旦不能快速剿灭一个部落,就会演变成一场追击战。
    “王爷放心!”
    “广利绝对不会贻误战机的,不然提头来见!”
    李广利重重的点了点头。
    在这军中,李广利好不容易才得相国郭嘉看中,被举荐给代王,这一次机会他无论如何都要把握住,岂敢疏忽!
    “陈汤何在?”
    “末将在!”
    这时候,一个颇为年轻,白静有些文气的将军站了出来。
    这陈汤,家中贫穷靠乞讨借贷为生。
    不过其年轻时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通达事理,写得一手好文章,因此来到晋阳以求前途,刚好碰上了郭嘉。
    “陈汤,本王给你两千【白马义从】,六千骑兵,两千新兵,由你负责攻打匈奴较大的部落,为大军开路!”
    望着这陈汤,刘恒的眼神中闪现过一丝欣赏。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由刘恒创造出来的名言,如今在大汉境内广为百姓传唱,但是历史上就是出于眼前的陈汤之手的。
    “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出自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表明其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其言何意?
    也就是说。
    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因此,这陈汤的行事风格,很对刘恒的胃口。
    “末将多谢王爷!”
    闻言刘恒竟然给了他一万兵马,陈汤喜不自胜。
    这白登山一战,死了几十万的匈奴人,所以牛马无数,就算是这两千新兵,都是配备高头大马的,这就是整整一万骑兵!
    由一介白身,竟然跃升为统领一万人的大将!
    这!
    不单单陈汤,就连其他的人都为之侧目。
    刘恒把注意力移开,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将领的身上:
    “赵充国何在?”
    “末将在!”
    望着已经年过四十,大器晚成的赵充国,刘恒笑着道:
    “赵将军,本王给你两千【白马义从】,一万骑兵,两千新兵,你们的任务除了攻打部落,还需要策应其他的大军!”
    在历史上。
    这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
    其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他擅长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
    因此,把策应的任务交给赵充国,刘恒放心。
    “末将遵命!”
    ...
    随后,刘恒又任命了几个将领。
    此次出征匈奴的大军算是安排完了,五千【燕云骑】,一万【白马义从】,一万新兵,两万五千骑兵,一共五万人马!
    站在正殿中,刘恒面容冷峻,一脸严肃的道:
    “尔等切记!”
    “凡此次出征之将士,所有部落的人统统格杀勿论,一个不留!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众将必须除恶务尽!”
    “本王要整个匈奴,都消失在天地间!”
    对待匈奴异族,刘恒从来没有好感!
    在历史上。
    这该死的匈奴异族,屡次进犯边境,手上沾满了汉人百姓的鲜血!
    不但如此。
    从汉朝开始,送公主前往匈奴和亲,以保江山社稷稳固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那“昭君出塞”的王昭君,保得大汉边境五十余年的和平。
    这在在刘恒的眼中,更是汉家之耻!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因此,对待这些匈奴异族,刘恒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杀!杀!
    “王爷英明!”
    “王爷英明!”
    “王爷英明!”
    ...
    一听见刘恒如此雄心壮志。
    罗成,李广,李广利,陈汤,赵充国这些武将都统统心中澎湃不已,刘恒的这命令,实在是太对他们的胃口了!
    自大汉立国以来,他们便与匈奴时常交战。
    这些该死的匈奴人!
    犯大汉河山!
    杀大汉百姓!
    虏大汉女子!
    抢大汉财物!
    种种恶行,罄竹难书!
    但是由于儒学思想,以和为贵,所以多年年在大汉朝廷很多的大臣,甚至还妄想着跟匈奴和平共处,停止刀兵!
    一直以来,都让说李广等人很憋屈!
    刘恒此言,实在让他们痛快不已!
    “这!”
    “王爷,此等做法,恐怕会遭致长安朝廷中的一些大臣非议,对王爷您的名声不利,甚至背上屠夫的骂名啊....”
    这时候,一个文臣站了出来,有些担心的道。
    “屠夫?”
    闻言,刘恒眼中狠辣:
    “本王一生行事,何惧他人骂名!”
    “何况!”
    说到这里,刘恒的身上爆发出了强大杀意:
    “本王手上的剑,可是会饮血的!”
    ...
    PS:求鲜花,求评价票,谢谢大佬们的支持,小弟一定会继续更新的,评价票和鲜花越多,小弟更有动力哈!!!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