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我夺舍了汉武帝》第二十二章 长安消息(求鲜花)

    [.net]
    伊稚斜单于怒火攻心,硬拔下鸣镝,却留下了箭头在骨头缝里。
    他痛得大喊一声,昏死过去。
    立即有将领把他围住,护送到部队后方。
    剩下的匈奴人大举冲杀,企图越过伊犁河支流冲过来!
    刘彻一声令下:“步军强弩队何在?给我射!”
    嗖嗖嗖!嗖嗖嗖!
    两千人的强弩队,精钢弩箭每次发出,都能洞穿三四个匈奴人!
    力道只强,精度之高,杀伤之猛,匈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瞬息之间,过河的匈奴人死伤数千!匈奴忙带兵撤退,逃窜的狼狈不堪!
    汉军诸位将士大笑:“太子殿下,真乃当世武圣!”
    当下刘彻带士兵回城外大营,犒赏三军,不在话下。
    匈奴大军退却半日后,草原之上,一人一骑疾驰而来,被守军拦住,报告了刘彻。
    刘彻召见此人,问道:“长安有讯息传来?”
    那人愕然道:“太子一见之下便知道小人是长安来的,真是神奇!不错,小人奉李将军之命前来向太子报信!这是李将军的密函!”
    刘彻打开书信,是张汤、李陵等人写给他的。
    刘彻看完了书信,将其撕成碎片,嘿的一声笑。
    诸葛亮道:“主公,长安可有变故发生?”
    “恩,吴王刘濞向朝廷上书,想让圣上将江陵公主许配给他的家将武常为妻。”
    赵云、马超等说道:“简直岂有此理,他区区一个藩王,怎么敢让公主下嫁给他的家臣!如此亵渎,这岂不是完全不把汉室宗亲放在眼中了吗?”
    诸葛亮轻摇羽扇:“这吴王刘濞如此举动,应当是在试探朝廷虚实。此人谋反之意,昭然若揭!”
    李元霸手提金锤:“俺现在就杀去吴国,灭了这什么鸟人吴王刘濞!”
    刘彻道:“不忙。区区一个吴王,还兴不起什么风浪。”
    诸葛亮道:“只怕吴楚南越之地,沆瀣一气,若真的造起反来,长安恐难抵挡。”
    刘彻笑道:“我怕的就是楚王、燕王他们不敢跟着吴王造反,龟缩在彼,我还不好出手。”
    “主公的意思是,现在动不了七王,等七王竖起反旗,到时候打他们就名正言顺了?”
    “正是!”
    “虽然名正言顺,只怕这是一招险棋!如今匈奴未灭,要是中原再生内乱,恐怕……”
    “你放心吧,长安之内,不是还有我的叔叔梁王吗?他现在和太后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再加上我临走前给他戴了好几顶又高又大的帽子,梁王叔非拼死守卫长安不可!”
    众将士大笑:“要是七王一起造反攻打长安的话,那到时候梁王殿下,可是够喝上一壶的啦!”
    有将士忧虑道:“万一真让七王占据了长安,那可就有些麻烦了!”
    刘彻轻轻握拳:“没关系,到那时,匈奴必定已经被我剿灭。区区七王,岂会在我眼中?”
    当下,整顿屯在月氏的兵马。
    一连几天,众将士请求出城追击匈奴大军。
    刘彻摇头道:“匈奴还没走,何必去追。等他们再来,这次我要让他们个个都做饱死鬼!”
    “殿下可曾派遣探子探明匈奴去向?”
    “不曾。”
    “那主公是如何得知匈奴尚未撤离。”
    “呵呵,天机不可泄露!”
    众将士诧异不已,但觉太子殿下行事人所难测,于是各遵号令自行训练士兵去了。
    此时的匈奴,正屯聚在月氏城西北方向五十里外。
    这里是一处天然高坡,匈奴兵马便在高坡之后藏匿。
    伊稚斜单于坐在大营中,左脸上一个烂疮,脸色阴沉的他,配上那左半边脸的烂肉,看起来更加狰狞。
    “我们屯兵于此准备埋伏,汉朝军队竟然不上当,连一兵一卒也不曾派出来,这是什么缘故!”
    “难道是被发现了?”
    “不可能!这个高坡地势极为特别,若非熟知附近地域的匈奴、月氏人,绝不会发现我们。再说这里地势险要,等到探子走近,发现这里,我们的巡逻卫兵也肯定能杀死这探子,绝不会让他带消息回去!”
    “那汉军为何没有像单于预料的那样,趁势追击我们!?”
    有人强行大笑道:“汉军胆小如鼠,大概是害怕了我们,所以不敢追击!”
    伊稚斜单于怒道:‘放屁!放屁!以对方这支汉军的强悍,战马肥壮、刀剑精良、强弓硬弩,实力绝不在我们匈奴最精悍的骑兵之下!放任这大好机会,对方怎么会放过追击!’
    有人说道:“单于,此地粮草快吃完了,不如我们先撤回西北大营,等到攻打东湖的兵马和我们汇合,再一起攻打月氏!到时候十几万大军兵临城下,那汉朝的太子本事再高,也不是我们对手!”
    伊稚斜单于大怒:“我匈奴报仇,岂能等待他日!数日前,本单于手握十万大军与汉军对垒,竟然吃了败仗,折损一万余人!这要是传出去,漠南漠北,还有哪个部族会敬畏我匈奴!”
    “我决定了!”
    “今晚,大军悄悄渡过伊犁河支流!对月氏,发动奇袭!”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