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第1073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不良人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唐,神都洛阳。
    紫微宫中。
    大唐新晋皇帝李弘高坐龙椅。
    身旁一侧珠帘后,隐见太后武媚头戴莲冠。
    大殿两侧,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并及兵、刑、工、礼、户、吏,大唐三首六部主官齐至。
    另有都察寺卿严守镜。
    太史局太史令李谚。
    十二卫大将军来了五位。
    其余将军来了七位。
    再加一位开国郡公,兵部尚书苏大为。
    气氛紧张又凝重。
    殿上一角,呈金凤造型的香炉,正从凤口中吐出丝丝缕缕的香气。
    香是上好的西域龙诞香。
    这香一直飘上半空,飘过红漆大柱上缠绕的金龙龙首。
    若在平时,一定会脸忍不住多嗅几口。
    但此时,众朝臣眼观鼻,鼻观心,无人敢异动。
    所有人都知道,今次会议,虽然只召了各部首脑,不如大朝会那般人多势众,但绝对是关系大唐国运的一次会议。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这也是李弘登基以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咚咚咚
    隐隐传来计时的更漏声响。
    武媚娘的声音自珠帘后传出。
    声音清冷而又带有威严。
    “众卿,对安东和安西二事,有何良策,但请直言。”
    停了一停,见无人应答。
    武媚娘声音隐透不悦,又提高了数分。
    “如今天皇新丧,新帝登极,正是众臣同心用命之时,众卿家皆为大唐股肱之臣,此事兵凶战危,关系我大唐国运众卿何以教我”
    又是一片沉默。
    左相阎立本有心开口,但他本为工部尚书出身,事情若涉工、吏、户,那是他主要负责的方向,他都能给出建言。
    但军事他实在没什么把握。
    过去一直被右相李敬玄压制着,也可看出他并非是一个很强势之人。
    眼神不由向下手的狄仁杰看去。
    狄仁杰刚升为刑部尚书,理政安民查案是一把好手。
    但若提到对外征战,恐非其所长。
    而且狄仁杰从没有在外戎兵的经历。
    视线再投向那些将军们。
    却见平时趾高气昂,眼高于顶的那些大将,一个个将身姿挺得笔直。
    眼观鼻,鼻观心,简直跟入定了一样。
    这些家伙
    阎立本一时哑然。
    他也是聪明之人,很快想明白这其中的关窍。
    唐军在西域第一次大败,可以说李敬玄才具不足,但不能说李敬玄不知兵。
    毕竟李敬玄是先太子府出身。
    文才武略,已经远超同辈,否则也不会成为大唐宰相,横压一时。
    若此人真不知兵,难道朝廷都是傻子吗。
    何况李敬玄曾有在西域大都护裴行俭麾下任职的经历。
    正因为这份履历,李敬玄才能质疑萧礼。
    朝廷也才放心让他统兵出征西域。
    结果
    十万大军,灰飞烟灭。
    事后朝中兵部各将军已经针对情报对战局做了复盘。
    结果,他们一个个心惊不已。
    此战中,那些叛乱的突厥人,对唐军的反应了若指掌,而且步步抢占先机。
    这种仗别说是李敬玄,就换任何一个人去,只怕也讨不到好。
    突厥人,变得越发狡猾了
    甚至学会不少唐军的战法
    若说李敬玄才具不足,过份自傲,以致失败。
    那薛礼的大败,实在费人思量。
    薛仁贵从太宗时期,便是名震辽东的猛将。
    在高宗时期,更是一场仗都不落下,历经西域、突厥、高句丽、吐蕃等战征。
    连薛仁贵都败了。
    这大殿之上,将军虽多。
    但谁敢说自己比李敬玄更有本事。
    谁敢说自己比薛仁贵更懂用兵
    不,或许还有一人。
    阎立本、狄仁杰还有身边一众文臣,目光投向将军那边。
    就见有一位身穿鱼鳞甲的大将,排众走出。
    此人身高八尺,肩长体阔。
    面色黝黑,两眼炯然若铜铃。
    一开口,整个大殿都听见他洪钟般的声音。
    “末将程处嗣,有本启奏。”
    坐在上首的李弘眼睛一亮。
    心知程处嗣是苏大为的人,那么想必所说,定然是对自己有利的事。
    他心下稍安。
    程处嗣在李治朝末期,一度因为苏大为的事而遭弹劾,被调任出京。
    这次是新帝登基后,方才召回。
    做为程知节嫡长子,继承卢国公的他,被封为明威将军,主掌左右军事。
    李弘刚想开口,就听身旁武媚娘扬声道“原来是明威将军,准奏。”
    当朝皇帝看了一眼自己的母后,怏怏将要出口的话忍住。
    程处嗣叉手道“喏,臣敢向太后和陛下请旨,请求列出东西两边地形图,并及当地各项军情,若无情报支撑,现在无论说是征东,或是征西,臣以为都不够明晰。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重。”
    这个要求,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因为战报大家其实都看过了。
    结果程处嗣在这里要求把军事地图挂出来,把情报列出来。
    这是想做甚
    想把朝中会议变成军事会议吗
    众人把目光投向程处嗣,接着越过他,又投向将领中的另一人。
    或许,这个要求并不是程处嗣想提,而是他身后的苏大为想提吧
    苏大为想做什么
    “太后,陛下,臣附议。”
    一员身高七尺八寸,身着龟背鱼鳞甲的大将排众而出。
    在程处嗣一侧叉手行礼。
    正是邢国公苏庆节。
    接着尉迟宝琳同样大步走出“臣附议”
    又有数名大将,及两名大将军同时出列“臣等皆附议。”
    好家伙,当真是好家伙。
    左相阎立本脸色微变,下意识掐了掐自己的手指。
    疼痛令他稍稍清醒,从眼前复杂的局势暂且脱离出来。
    太后武媚掌握大权,新帝虽登基,但朝中大小事,仍由太后定夺。
    陛下羽翼未丰。
    这其中,军事成了最大的变数。
    苏大为本为太后认的义弟,一向是被归于太后一党。
    但不知为何,此次他回来后,一反常态,居然异常高低支持陛下。
    这是在太后与陛下之间,旗帜鲜明的站在陛下身后。
    唔这也不错,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机智选择啊。
    不过
    眼下这个时候,苏大为的人这般大张旗鼓的站出来。
    总有一种隐隐逼宫的味道。
    太后面子上估计不太好看吧
    阎立本心中思忖着,忍不住目光投向狄仁杰。
    这位大唐的神探,据闻与苏大为也是知交好友,被视为苏大为一党。
    不过此时,狄仁杰脸上并无异状。
    只是平静的站在那里。
    仿佛对出列站成数排的那些将军们视而不见。
    没有异状,就是最大的反常。
    这次,苏大为必然是想做点什么。
    他究竟想做什么
    阎立本心中思忖着,决心看下去。
    他是忠厚本分之人。
    也是实干型的官员。
    并无意于朝争。
    在太后与李弘之间,并不想选边站队。
    只要是朝廷的旨意,他按着本份遵照便是。
    大殿上,香气氲氤。
    珠帘后的武媚娘似在沉吟。
    还未开口,就听到李弘抬头,头上金冠冕旒珠玉碰撞,发出清越声响。
    “准奏。”
    这是李弘第一次抢在武媚娘前出声。
    声音里有一种难掩的兴奋之意。
    像是冲破某种禁忌。
    珠帘后的武媚娘,暗自皱了一下眉头,但却没出言发对。
    只是眼神颇冷的看了一眼李弘的背影,继续投向下面站立的众将身上。
    停留片刻,目光移开,落在一直站在将领中,手持笏板,沉默不语的苏大为身上。
    他高大的身形,就算站在一众大将军中,也是异常醒目。
    如同一个巨人。
    阿弥,究竟想做什么
    片刻之后,两副地图在殿上被挂了起来。
    地图旁,还各有一个巨大的沙盘,分别是辽东和西域的地势地形。
    虽然还比较粗陋,但比之过去平面的地图,已经是立体太多。
    一眼能分出个大概来。
    沙盘之法,是当年苏大为献出的。
    被萧嗣业大加赞许,引入兵部。
    但可惜也没向唐军全军推广,一向被朝廷和兵部珍而视之,等闲密不示人。
    朝中传闻,兵部和工部,已经着手在做大唐万里疆域沙盘。
    已经做了好几个年头。
    究竟进展到哪一步,无人得知。
    总之在圣人眼里,此物乃国之利器,镇国之宝。
    乃唐军中最高机密。
    除非圣人参与的最高军事会议,等闲不得示人。
    此时,军事地图,与沙盘都列出来。
    而都察寺卿严守镜,以及掌管兵部情报的高级书吏,也被征召上殿。
    武媚娘带着威严的声音响起“如今图已备好,各位将军,有什么想问”
    程处嗣微微侧脸看一眼身旁。
    苏庆节上前几步,叉手道“回太后,臣曾在西域从军,由臣来说西域之事。”
    在苏庆节身后,大将军程务挺也跟着道“臣曾随总管征过辽东,辽东之事,由臣来说。”
    程务挺乃是东夷都护程名振之子。
    向为大唐年轻一代名将,战功卓著,由他来说辽东之事,极为合适。
    武媚娘微微颔首“开始吧。”
    苏庆节再次行礼,走到西域地图,随手拿起一支竹杆,点向地图道“此处为长安,从长安出陇右若全速奔袭,三个月可至武威。”
    点了一点瓜洲一侧“这里是酒泉,昔年我等在此地阻挡吐蕃人的攻势,再往前,便是安西大都护的领地,以安西大都护为首,继续向西,便是安西四镇,为我大唐前出哨所,也是大唐在西域保持威慑的象征。
    过了四镇,再前出,便是碎叶水,昔年我军在这里追击过西突厥叛乱可汗沙钵罗。
    碎叶水以西百里,便是怛罗斯,这里”
    苏庆节对西域地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经过他这般解释,朝堂上三省六部,各部重臣,都对西域环境,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坐在龙椅上的李弘也有些兴奋的瞪大眼睛。
    身子略有些不安的扭动了几下。
    过去十几年,他都被养在深宫中,经受的是儒学经学大师的教导。
    何曾这般接触军事。
    这一切,对他是极新奇的体验。
    介绍完地图地名。
    苏庆节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许多“臣现在,想说一下我军在西域两次大败的情况,然后请太后、陛下,还有各位大臣、将军们定夺,对西域用兵之策。”
    “准。”
    苏庆节此次目光投在沙盘上,绕着沙盘走了半圈,似在回忆着什么。
    这个摊开的沙盘,足有三丈宽,四丈长。
    如此巨大,就算在兵部所制的沙盘里也极为罕见。
    殿上朝臣,隐隐有些猜测。
    估摸着这大概是兵部与工部联合制的大唐万里疆域的部份。
    光是陇右到西域部分已经如此巨大。
    若是大唐万里疆界,只怕能铺满兵部的议事厅吧
    想想真让人心潮澎湃。
    也只有亲眼看到如此立体的图样,才知道,大唐是如何的恢宏伟大。
    “陛下、太后,请看这里。”
    苏庆节白皙的面上,两眼凛然有光。
    头盔无法将全部长发遮掩,有几缕略带蜷曲的鬓发从缝隙伸出,透着几分野性。
    他的竹鞭指向陇右。
    “李敬玄当日从陇右进兵,直至瓜洲休整,此时听闻斥候回报,发现突厥人的踪影,于是派了先锋出击。
    结果一次斩了三百余首级回来,并且抓回几个活口。
    事后经军中斥候审讯,确认叛军正在四处放牧和劫掠,收集粮草。军中各参谋议事,认为可趁此机会,设下诱饵,引突厥人主力前来,再将其围歼。”
    停了一停,苏庆节等众人消化片刻,竹鞭继续指着下一个地点“李敬玄认为不需那么麻烦,敌分我专,只要将集中兵力,沿着水源扫荡一圈,便可将叛军歼灭,若不成,也可以掳获突厥人的牛马羊群,以充我军之资。
    在这一点上,将军萧嗣业与之持相反意见,两人相持不下,最后决定由萧嗣业领二万骑设伏,诱突厥人入包围。
    而李敬业则亲率大军,沿河追寻突厥人主力。”
    说到这里,众人都听得入神。
    并没有任何人出声发问。
    在场的大多是知兵之人。
    就算如阎立本和李弘、武媚娘、狄仁杰等,就算没领过兵,也是聪明过人之辈。
    一听之下,没听出这两个战术有什么问题。
    无论是设伏,又或者是以水源寻找敌人主力,都是可行的策略。
    至于李敬玄坚持沿河流进兵,这也是行军必然的选择。
    一是大军人吃马嚼,需要水源。
    同样那些突厥人也不可能离水源太远。
    少数零散的人还可以凭随身水囊支撑。
    若是突厥人的主力,一定也离河不远。
    而且胡人习性,走到哪,便放牧到哪。
    人、马、牛羊,哪样不需要水
    武媚娘扬声“说下去。”
    “李敬玄这一路进兵比较顺利,才出击三十余里,就遇到小股突厥人的探子,将其擒杀之后,问出突厥人左路军就在河谷附近。
    于是催动骑兵出击。
    因为分了两万骑给萧嗣业,李敬玄手里还有八万军,共计步卒二万五千,骑兵一万五千,后勤辎重四万。
    骑兵当先,一路沿河追击,连续击溃两股突厥叛军,敌军人数在八千上下。
    被骑兵击杀千余人,余者溃逃。
    李敬玄得到消息后,急令步卒追赶,又遇突厥人率主力,共计两万骑前来溯战。
    步卒结阵击退。”
    听到这一步,仍没什么大问题。
    殿上无人出声。
    但苏大为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到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突厥人数度强攻,未能奏效。李敬玄令辎重和步卒就地扎营,并令斥候联络追击的骑兵,询问战果,约定两军配合方略。
    直到入夜后,斥候一直不归。
    李敬玄始觉不对,接连派出斥候,都无音讯。
    夜后,突厥人又接连发动数次夜袭,但都被我军营垒和车弩射退。
    直到黎明时分,突闻巨响,上游被突厥人拦水筑坝,趁着天色未明,唐军士卒疲惫,放水冲向大营。”
    苏庆节的声音变得无比沉重。
    他的竹鞭在河流转弯处点了点。
    “经洪水冲击后,我军营垒被毁,大部士卒被水冲走,李敬玄身边只聚拢了千余人,只得狼狈逃蹿。
    结果遭到突厥叛军集合数部胡酋围杀,步卒奋力拚杀,死伤殆尽。
    幸得萧嗣业那一路,察觉不对,及时回援,这才救下李敬玄。
    但唐军大败,萧嗣业手下骑兵也失了胆气,被数倍突厥人围猎,死伤过半,且战且退,一直退回武威,得镇军接应,才算缓过神气。”
    整个大殿上,气氛无丝沉凝。
    方才的沉默,是众人凝神细听。
    现在的沉默,则是震怒、沉重、忿恨。
    “李敬玄先前的那支追击骑兵,也遭到突厥人的伏击,只有数十骑逃回。事后清点,此战之后,十万大军,只有不到万人逃回,乃我军前所未有之大耻。”
    说完,苏庆节忿忿难平,将竹鞭投于地上。
    这战报,兵部早就有了。
    朝堂上诸位大臣,包括武媚娘和李弘也早就看过。
    但那只是简单的文字,只记着李敬玄大败,唐军覆没。
    远没有此刻苏庆节结合各种战报,在沙盘地形上,将整个战局来一场复盘,来得清晰。
    苏庆节叉手道“李敬玄这一路的大败,臣已说明。至于薛仁贵的情况,请恕臣不明详情,恐怕要请都察寺卿来解说。”
    沉重得仿佛滴出水来的大殿上,传出武媚娘低沉沙哑的声音“严守镜。”
    “臣在。”
    都察寺卿严守镜上前,先向李弘和武媚娘行礼,方道“臣得到的情报,还不算太详尽,只能大致推测。”
    “说说看。”
    严守镜走到沙盘旁,俯身拾起苏庆节扔下的竹枝,在碎叶水处一指。
    “去年底,薛礼率五万大军,抵达碎叶水,依之前与安西大都护裴行俭的商议,准备以碎叶水为屏障,抵御大食的兵锋。”
    说着,严守镜又解释道“自从我们收容波斯总督,大食国的骑兵一直向碎叶水方向渗透,甚至数次直达四镇。
    薛礼抵达碎叶水后,一面就地驻扎,一面派侦骑和斥候四处,打探消息,并征召附近胡人做仆从和向导。
    后来得知大食人有一支大军,在怛罗斯以西,人数在三万上下。”
    这个消息,朝中诸公也是早就知晓,所以并不奇怪。
    但是后来的细节,却不甚清楚。
    以薛礼的用兵老辣,既然知道了敌人的动向,又征召了当地胡人做仆从军和向导,怎么还会失败。
    总不可能像李敬玄那样,被敌人用一把洪水把大军冲垮了吧。
    若真是如此,兵部和诸大臣不会不知道。
    只听严守镜道“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我军战败,中间有许多信息残缺,依据最近得到的消息,大致推出,薛礼军得到敌军消息,但并没有直接进兵,而是考量了地形,在查明敌军牧场后,决定突袭敌军后方,焚其牧马和粮草。”
    这番话说出来,李弘还没察觉什么,但如武媚娘、阎立本和狄仁杰,这等老辣之人,已经从中嗅到许多信息。
    其一,有了上次李敬玄之败后。
    薛礼这次用兵,明显谨慎了许多。
    否则以他往日的作战风格,必是亲率唐军主力,备道兼行,直扑大食军中军。
    斩将夺旗,挫敌锋锐。
    然后利用唐军铁骑的精锐,发挥大铁捶战术,先将敌军胆气摧毁,然后一路追击,不断锤碎敌军试图的反抗,一层层削去敌军的精锐力量。
    这就像是猫鼠游戏。
    直到敌军精疲力竭,再无反击之力。
    唐军会在薛仁贵的指挥下,将敌军尽数歼灭。
    这就是薛礼最喜欢的战术。
    继承自大唐名将苏定方的骑兵战术。
    其疾如风,攻掠如火。
    苏定方的兵法虽传给了裴行俭和苏大为。
    但骑兵作战的风格,唐军名将里,如今最像的,反而是薛仁贵。
    第二点是,这次唐军的斥候做了大量工作。
    能探出对方的牧场辎重,这是极不简单的。
    两军交战,最重要的就是隐蔽自己的弱点,露出最锋利的獠牙。
    而粮道和辎重,绝对是最大的弱点。
    失去补给,大军连一天都撑不下去。
    就算人能支撑,战马也会饿死。
    失去战马,就失去了机动力。
    在战场上,意味着死亡。
    “继续往下说。”
    随着武媚的命令。
    严守镜抿了抿薄唇,双眸着手里的竹鞭,点了点碎叶水“在此处,薛礼与掌管步卒和辎重的郭待封分兵,由郭待封率三万余步卒,守住大营及粮草辎重,深筑营防。
    而且为了防备被人用水攻,此次唐军选的是高地。
    尔后,薛礼亲率一万五千唐骑精锐,绕过大食军,直扑后方。
    此战十分顺利,成功烧毁大食人后方的马场,焚尽了他们的粮草。”
    整个大殿上凝重的气氛,到这里才稍微缓和一点。
    殿上数位大将,心中不由暗暗点头。
    薛礼不愧是名将。
    这番奔袭直击敌人要害,用兵老辣,勇猛,而且精准。
    实在是极高明的战术。
    失去粮草,那四万大食兵,只有被唐军歼灭的下场。
    “严守镜”
    一直未出声的大唐皇帝李弘,此时终于忍不住开口“薛礼既然抢占了先机,先烧了敌人粮草,为何我军会败”
    严守镜脸上浮现奇怪的神色,向李弘欠身道“回陛下,那是因为,我军也犯了无法弥补的错误。”
    嗯
    所有人的耳朵一下子竖起。
    包括苏大为,也投来关注之色。
    战报他是看了。
    但具体情况,除了都察寺,连兵部也尚不清楚。
    毕竟都察寺有远超兵部的情报搜集能力。
    在众人关注下,严守镜继续道“掌管后军的郭待封不知为何,擅离了营守,率领三万余步卒,向大食主力进兵。”
    他没把话说透,因为直到现在,都察寺也还不清楚。
    郭待封这个举动,究竟是因为薛礼的安排。
    又或者是郭待封擅做主张。
    现在没有任何消息可以证实这一点。
    “后来如何”
    “在半路上,唐军步卒被大食国的侦骑查明,大食主力骑兵向唐军直扑,双方在碎叶水附近的怛罗斯展开激战。”
    严守镜停了一停,待众人消化这个消息后,才继续道“郭待封手里除了三万余步卒,还有胡族仆从,突骑施及葛逻禄人,共计两万余骑。
    两军交战,最终,郭待封兵败”
    严守镜的声音变得有些暗哑低沉“步卒折损大半,大营辎重被毁,郭待封只得就地固守待援。”
    “且慢。”
    武媚娘声音透着冷意“郭待封手里有三万多唐卒,还有两万仆从军,大食人又不是三头六臂,如何将他击败”
    “太后,战报十分粗简,据其他消息佐证,臣以为,是仆从军发生叛乱。”
    这句话,引得朝堂上所有大臣心中震惊。
    以大唐的威望。
    从来只有甘心做大唐前趋,为大唐做狗的。
    鲜有临阵倒戈的胡人仆从。
    这意味着,大唐在西域的威望,已经有了巨大的损失。
    那些胡人,已经失去了对大唐的敬畏。
    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李弘有些焦虑,也有些失态的向身后武媚娘看去“母后”
    年轻的他,还不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但也知大唐在西域的局面十分凶险。
    武媚娘深深看了他一眼,向着阶下道“消息确实吗是突骑施与葛逻禄人都反了吗”
    “回天后,现在还无法确认,须待后续消息。”
    武媚娘微微颔首,声音里透着肃杀之气“若证实,一定要将反叛部落夷平,以明大唐之恩威。”
    “是。”
    “对了,薛仁贵手里还有一万五千骑是不是”
    “没有了。”
    严守镜恭敬道“得知郭待封失了辎重,薛将军大惊下,率军回援,结果遭到大食人的伏击,最后骑兵溃散,薛将军也失去消息,生死不知。
    郭待封带着步卒且战且撤,最后的消息,是向着安西四镇退去。
    如今究竟若何,也没有确且消息。”
    从西域传回消息,至少得半年时间。
    若真的发生什么,也早就发生了。
    只是帝国疆域如此之广,许多消息会有严重的滞后性。
    武媚娘招手,示意一旁的太监王承恩上前,耳语了几句,吩咐王承恩去办后。
    再次开口“西域之事,现在有突厥叛军,有仆从叛乱,有大食人进逼,局势危殆,请问众卿,该如何处置”
    “天后,此事毫无疑问,必须速集合大军,发兵西域,将叛乱的胡人,一网打尽,斩草除根。”
    一名金甲大将,大声道。
    此人是左武卫大将军,魏思其,其父乃贞观名臣魏征。
    “不然”
    又一员大将出列道“我军在西域已经接连两次大败,若再要用兵,绝不容有失,如此重大之事,关系国运,怎可仓促出兵必要计议周详,准备万全,再遣精兵良将,数路并发。”
    “此言差矣”
    又一员大将出列,此人一脸虬髯,双目圆瞪道“救兵如救火,迟恐不及,若敌军进击,四镇必失,四镇若失,则安西大都护势必动摇。
    若是裴行俭支撑不住,我军在西域将全线崩塌。
    到那里,便是泼天大祸。
    西域商道断绝,各国藩属,将断了往长安之路。”
    这番话,显然戳到一些重臣的痛处,引起不少人深思。
    商路、利润,还有帝国的版图,自太宗时起,坚定不移经营西域的战略。
    “各位将军,容在下说一句。”
    一阵清咳声后,一位中年大臣出列,向着武媚娘和李治手持笏板行礼,然后向着一众军将道“几位将军说要进兵,用兵的事在下不懂,但在下掌着户部钱粮,自从先帝封禅以来,各地灾祸频发,朝廷救之不及。
    如今长安大旱,府库无粮,百姓多有饿死,至今无法解决。
    此时要对西域用兵,敢问钱从哪来粮草呢战马呢兵器辎重呢还有兵从何来
    关中大灾,此次遭受重挫,连府兵都靠树皮草实充饥,不知饿死多少。
    敢问几位将军,如何用兵”
    这话,不光令众大将呆住。
    就连高坐在龙椅上的李弘,珠帘后的武媚娘,脸色也变得颇为难看。
    什么时候起,大唐竟变得如此困窘了。
    但不得不承认,这话虽不好听,但却绝对无法忽视。
    大唐府兵,过半都在关中。
    天下重兵,云集关中。
    再加上关中出陇右最近。
    历来对西域用兵,都是征召关中的折冲府。
    但是这次受灾,关中元气大伤。
    这种情况下,哪里还征召得到足够兵源。
    还有粮草、后勤。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关中刚遭旱灾,至今没能恢复元气。
    府库粮仓,穷得可以跑老鼠。
    这种情况下,就算有兵,又哪来的粮
    没吃没喝,没钱,你让大唐用什么和大食人在西域争锋
    用什么去平息叛乱
    拿头去顶吗
    从泰山封禅时,大唐疆域扩张至巅峰。
    雄踞天下,辉煌如日月。
    到如今,才过去几年。
    什么时候起,那个光耀万年,伟大的帝国。
    武德充沛的大唐,竟然到了如此困难的田地。
    李弘也不禁在心中哀叹。
    始知父辈创业艰难。
    积累起家底,可能要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光。
    而只是几年的天灾,便让帝国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现在的尴尬就在于,西域是帝国的底线,事关生命线,绝不能放。
    但是要用兵,却无钱无粮无人。
    沉默中,有一个弱小的声音低声道“听闻郡公为异人,修为通天彻地,何不派郡公去西域,有郡公出手,足抵十万兵。”
    唰
    所有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苏大为身上。        大唐不良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