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艳三国》第251章 背井离乡去逃命(下)

    [,net]
    哪怕是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刘坚对于乡土情结的理解,仍是浓得化不开。
    所以,哪怕是隔着千山万水,哪怕是要经历重重的波折,每到过年的时候,只要有条件,中国的老百姓们,都要尽量的回家看看,看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
    或许远方的城市寄托了他们的梦和希望,但家乡的土地,却寄托着他们的根和情结。
    刘坚也在想,若是有可能在城市安顿下来,他们是不是不再这样选择辛苦的回家的路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看到,哪怕许多人已经在外地安家置业的,每到过年,他们仍义无反顾的回到了自己的家。
    对家乡的依恋,就刘坚环视自己身边的人,基本上已经浸入了他们的骨子里,怎么抹也抹不掉。
    那可是在更加开放的一千多年后,更何况是在这个年代,这个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只在方圆几十里活动的人们。
    刘坚想知道,若是有可能,这些可怜的人们是否仍会选择跟随他,跑到这远离故土几千里的桃花岛上来。
    虽然在情结上,桃花岛亦是华夏的一部分,但对于这些远方来的移民们来说,桃花岛可是妥妥的异乡。
    是呵,若是有可能,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当然,不排除极少数人格卑贱,一心以为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人。但大部分人,想必是不愿意远离故土的。
    “钱三,现在豫章等各地都已经重新归于朝廷了,各地的太守也陆续上任了,好日子眼看就在前头了,你会不会以后会后悔来到这里啊。”刘坚试探着问。
    “不会,我不会后悔的。”钱三坚定的摇摇头,看着刘坚关切的样子,又审慎的问,“小人我有一句话,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吧,”刘坚鼓励地眼神望着他。
    “丞相大人自然是好心的,小人我在遇到大人之前就听说了。”钱三面露凄然道,“可是,并不是天下的官员都是这么想的。小人我这次去家里收拾行装的时候,就听不少人说过,已经有那些地主老财说了,丞相大人很快就要离开了,只要丞相大人不再当这丞相,到时候小皇帝一旦亲政了,那些我们欠那些地主老财的地租,照样要恢复六七成了。那些地主老财可是说了,那时候,我们要是不交,可就没有人替我们撑腰了。”
    “啊?”刘坚吃惊地看着钱三。钱三坚定的点了点头,刘坚的脸色马上黯然下来。
    在彭城的时候,因为有红薯的推广,让大家都能吃饱了。又因为有各式作坊的产出,让彭城各地的官署,可以不依靠农业就能维持,而各地的富绅们,在糜竺的带领下,他们开办作坊,从事交易,还能赚得更多的钱财。
    所以,在彭城及周边地区,地主们如果想要收四成以上的地租,根本上就没有人愿意种地的。所以,彭城现在的地租,是历史以来最低的三成不到。
    可是,刘坚的愿望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现在可是公元两世纪,全人类都仍处于农耕社会,只怕还有的地方是处于奴隶状态,寄望这样的经济技术水平来实现工业化,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要求其它的地方的地主们,也只收取三成的地租,那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虽然,现在因为刘坚的存在,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但还只是在小范围内实行。一旦刘坚试图向全国推广,势必会受到天下所有的士绅们的反对。
    小皇帝刘协,他如果还想当这个皇帝的话,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刘坚渐渐有些明白,为什么刘协会越来越疏远自己,而自己一直坚持反对的司马懿,小皇帝却一再坚持要重用了。
    看样子,小皇帝早就在做着自己离开的准备了。甚至,只要到了他还都洛阳的时候,就会暗示自己离开了。
    虽然自己早就有这个准备了,但一想到自己可能是被迫的,心里还是有些难受。
    “那些士绅,他们真的这么说了?”刘坚仍然心存侥幸的问钱三道。
    “小人我在老家也有几亩薄田,还有一条船能在江上讨生活,若是日子真过得下去,谁愿意跑到这里来呢,也不知道这一来,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到老家去了。”钱三有些凄然地说。
    是呵,中华的老百姓,又有谁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呢。可当朝廷的政令已经让他们无法生存了,或许离开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若只是土壕士绅们移民海外倒也能理解的话,但如果小民们也都想着要离开,或者至少换个外国人的身份再回来的话,身为朝廷的要员可要检讨自己了,为什么连小民们都不愿意呆在自己的故土了?因为他们的高压,已经让小民们都活不下去了啊。
    当然,大多数的时候,小民们没有条件也没有机会离开的,所以,除了选择忍受,除了选择不在沉默在死亡就在沉默中暴发之外,他们似乎也没有他法。但一旦有了机会,他们的离开是义无反顾,就如同自己邀请钱三等人要来的时候,他们只稍一犹豫就选择了过来了。
    “钱三,你们这一趟来的,有多少人啊,”刘坚问。
    “连我一家子,加上我那些徒弟,怕是有两三百人吧,我们坐小船到的建业,还多赖顾大人帮的忙,帮我们找的大船这才能过来,要是坐咱们的小船,咱们还不敢跑这么远的海路呢。”钱三想了想道。
    “哦。”刘坚有些失落地说道。没想到的是,自己替汉朝廷兢兢业业的做了这么多,到头来却成了不受欢迎的人,想起来能不令人伤心么。
    “也罢,既然来到了这边,便先安心住下来吧,那边总归是我们的家乡,以后安稳下来了,自然可以回去了。”刘坚安慰钱三,也是安慰自己说。诚然,移民海外的,有极少数是犯贱的人,但大部分也只是无奈的自保手段,因为,在自己的故土得不到的保护,但国外人的身份却能保护他们,悲哀不?
    “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你可以和我说,或者以后想起来了,和你们的船厂说,他也转告我们的。”
    “这个,”钱三犹豫了半晌道,“记得我们刚来的时候,听到有大人说过,只要我们愿意的话,每家每户都能分到地的,是这样的么,虽然咱们现在在船厂是有工钱的,但咱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还是觉得能种上地安心点。”
    这没有错,在华夏千百年的历史上,哪怕是贵为宰相了,发达之后都是回乡置地,也许这是农耕文化深入人们骨子里的影响,似乎土地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
    “你们在船厂干活,是有工钱的,也没有人敢克扣你们的。”刘坚点点头道,“不过,若是你们的家人不想在作坊做工,想要自己种地,也是可以按人头分到土地的,多少我不敢包,至少每个人十亩地是肯定的,但是,你也看到了,这里可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都是没有开发出来的荒地,若想要开发出来,可就全靠你们自己了。”
    刘坚观察了一下,凭借历史的知识判断,他们置身的船厂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历史上彰化县所在的位置,而更宽阔的台中市,仍是对岸一片荒芜的森林。可他知道,这里可是桃花岛上最大的平原了。以后桃花岛上的粮食产出,可就全靠这个地方了,所以,他也不好直接就许诺给每个人多少的田地。谁知道有多少在故土活不下去想要投奔过来的呢。
    “这没啥,咱庄稼人可有的是力气,”钱三立即喜形于色道,“大人放心,船厂的活咱们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做好的,但咱们的家人,以后就都指望种地过活了,大人,这件事情就可就指望你了。”
    刘坚有些哑口无言了,他们难道不知道,船厂的薪水,可是种地的收入的两倍还有余,象钱三这样的有手艺的人,只怕是三倍还要多,他们就不能算这个数么。不过,钱三说得也对,庄稼人实诚啊,看到自己地里种出来的东西才觉得踏实啊,或许这就是咱中华民族和其它民族的差异吧,好的生活要靠咱自己双手去创造,压根就没有想过不劳而获,掠夺人家。
    “钱三,这事你就不要操心了,这才刚刚开始呢,等大家安顿下来,这里就要设县了,到时候你们家里有多少人的,都会分上地的,那时候你们不要叫苦的就好。”
    “那大人,我家里十几口子,那不是要分上百几十亩地了?”钱三喜形于色道。看到刘坚毫不犹豫的眼色,不由咧嘴笑道,“当初我带领一家子来投奔大人的时候,村里那些人还笑话我呢,还说又没有到逃命的时候,为啥要这样背井离乡的呢。可他们自己的苦日子他们比谁清都清楚,要是他们知道咱现在有了百几十亩地了,在老家可是不小的地主了,还不羡慕死他们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