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焦馨儿》(一百一十四)千里救援

    陈大哥背着行李包终于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来到了那个一直想去祭奠父亲的地方。
    在部队官兵的带领下,陈大哥来到了一个公墓里,这里葬着为了祖国边关安定而牺牲的众烈士们,在官兵的指引下我来到了那一堆坟冢前,坟冢每年有官兵扫墓,打理的干干净净,墓碑是用木头刻的,在风雨的洗刷下已经斑驳不堪,但是“陈大可”三个字清楚可见。
    “去年,我们官兵在扫墓时把墓碑才重新描过了。这是对烈士起码的尊重,这里对于你父亲事迹的记载还有,你可以去我们的档案馆进行查阅。”指引我的那位官兵说。
    陈大哥点点头,目光再次回到了墓碑上。
    对于父亲的记忆,陈大哥只从母亲那里听说过,父亲近1米9的身高,力大如牛,一个人能背起一麻袋粮食,当兵十几年,回家三四次,回家一次就有一个孩子,前面两个姐姐,八年后从西藏回来有了我,然后就长眠于此。
    陈大哥的母亲守寡艰难地拉扯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还分别上了大学,陈大哥的母亲也是受尽了很多磨难才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好景不长,当陈大哥工作刚有了起色后,母亲肝癌过世。
    如今陈大哥站在这里,寒风呼啸,岁月洗礼,陈大哥也已经是不惑之年,父亲就孤独地永远地躺在这里了。
    “回去吧!这里风大,如果你没有其它安排的话,你可以多留几天,附近也没有什么好玩的,但是你可以亲身体会一下边关战士的辛苦。虽说现在比过去条件好了许多,但是作为边关战士来说,尤其是这里条件艰苦。”
    带陈大哥来的官兵看陈大哥陷入到静默中就对陈大哥说。
    “好,我还有事情,明天就离开这里了。”陈大哥从沉默中回过神说。
    回到部队宾馆,陈大哥没有休息,吃了点简单的饭就出去随意走了走。
    陈大哥拿着地址一路寻到了大嫂的学校,央卓老师正带着30多个孩子在院子里打排球,这里的孩子因为紫外线的原因,皮肤黝黑黝黑的,一看见陌生人来就好奇地看着陈大哥。
    央卓老师笑盈盈的走到陈大哥面前,露着洁白整齐的牙齿。
    “您好,你是……”
    “我是来找杨晓月老师的。”陈大哥说。
    “杨老师?杨老师生病了,在镇子上的医院里住院呢。”央卓说。
    “镇子离这远不?”陈大哥一听大嫂生病了,心情就很焦急。
    “60多里路呢。”央卓说。
    “啊,那怎么去,有车没?”陈大哥背着沉重的背包,一想到要走60多里路就吃力,他也感觉有些轻微的高原反应。
    “那里,找纳木错大叔,他用摩托车带你去。”央卓指着一个很远的矮房子说。
    “他会说汉语吗?我说的话他能听懂吗?”陈大哥是个做事细腻的人,把能想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能听懂,也会说,而且他也知道杨老师住在那里。”
    藏族人民是多么的善良淳朴,央卓也是藏族孩子,心底纯善。
    告别了央卓老师,陈大哥往纳木错大叔的房子走去。
    纳木错大叔正在挤羊奶,看见陌生的陈大哥来,放下手里的活站起来。
    “欢迎你远方的客人,你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纳木错大叔老远就对陈大哥说。
    “大叔,我要镇子上找杨晓月老师,你能带我去吗?”陈大哥客气滴说。
    “可以,来先喝碗热腾腾的奶茶。”纳木错大叔走进房子,从火炉上提起茶壶给陈大哥倒了杯奶茶。
    闻着带着飘着羊膳味又有了茶香味的奶茶,陈大哥吹了吹喝了下去。
    这是藏族人民的待客之道,一杯小小的奶茶既是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尊重。
    纳木错大叔发动了摩托车,载着陈大哥向镇子疾驰而去。
    我的大嫂肺水肿发展的很快,人已经无法下地了,这里的医疗条件有限,镇子里大夫几次要求大嫂去拉萨或者去内地赶紧治疗可是被大嫂拒绝了。
    当陈大哥风尘仆仆地站在大嫂面前时,大嫂已经有些昏迷。
    “你是杨晓月的家人吗?你来的太好了,她必须马上转院,她的水肿已经很是严重,会威胁到生命的。”医生看见陈大哥就像抓住救命稻草。
    “这么严重,那现在怎么才能转院?”
    “我们的救护车可以送过去,但是得一天的路程,杨晓月现在的情况恐怕不能耽搁,所以我们计划把他送到就近的林芝市,到哪里也得3个多小时,那里医疗水平相对还不错。现在得征求家属的意见。”大夫诚恳地说。
    “那就赶紧走吧!”
    征得了陈大哥的同意,大夫迅速派了救护车和跟从医生,大嫂很快被移到了救护车上。
    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大嫂就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救终于从生死线上挺了过来。
    当大嫂微微睁开眼睛看见陈大哥时,一滴眼泪咕噜一下滚到枕边。
    “你来了?”大嫂说的很轻,只是嘴唇轻微的动了一下,但是陈大哥理解了,他抓住大嫂的手点点头。
    大嫂还不能多说话,陈大哥由于高原反应血压也高,还时不时还需要吸氧,但是这两个人在这里的相见已经不容易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