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的娇小姐》72.糕点

    屋外的鸟鸣声懒懒洋洋,午时过后, 木兰木叶早都拿着冯沈两家小姐的回礼从镇上回来。
    气喘吁吁的青果掀开帘子进来。
    “你怎么成这样了?”
    木兰忙给她倒了水, 问道。
    青果接过茶杯, 一饮而尽, 又倒了两杯, 才道:“我可是从镇上走着回来的!”
    她歇了一会, 才解释起来。
    原来今日去三家送东西,青果爱玩,就和车夫说好,让他接了木兰两个先回,她去集市买些丝线, 自己雇个轿子回来。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小丫鬟们难得出门,木兰她们还托青果买些东西。
    青果满腹苦水, 抱怨道:“我从潘家出来, 才发现坊市那边空了大半,老刘家的摊子也没开, 问了人才晓得,都去北街瞧热闹了!”
    满娘本来坐在棋盘前打棋谱, 这是静淑托木兰告知,教导围棋的欧阳先生,在昨天的课上布置了作业, 据说和结业测试有关, 满娘也不敢大意。
    青果满脸通红, 头发都被汗湿在额头,甚是狼狈,说着说着还停下喝水。
    满娘假装没注意,手下拿着棋子,停下等她解惑。
    青果坐在凳子上,累的趴在桌面,继续道:“北街那里,原本不是翠微坊的台子,结果今儿个不知怎么,惠芳苑还有酸枣门楼的几家下三门,也在对面搭了个台子,听说还有盼秋娘子的歌舞,这三日人人可去看,连卖干果的小贩都去凑热闹了,我可不就自己腿回来了!”
    青果说起北街的热闹场景,从镇西都能听到那里的人声吵嚷,还不到时辰,就挤满人群。
    满娘按下一枚黑子,心里不知想到什么。
    第二日清晨,满娘去看过祖父,和父母兄长告别,就带着青果上了自家马车去书院。
    镇上新建的女子书院在镇西的罗寺街的后面,原本是一户刘家的府邸。
    刘宅也不知是否真的风水有问题,不过十几年就换了三户主人。
    而在镇上建书院的主张原是新来的县尊夫人在一次宴饮上提起。
    因为两年前的随园一案,破了案子的施县尊是将功补过,迁了刑部的主事,也算高升。
    但有些和孟家有些生意牵扯的商人,因此关门的不少。
    有些心里没底的人家就提起筹资办家女书院,一来这是教书育人的好事,大家都有名声,二来有乐平书院在,办女书院才能有人来读。
    原本是要另选空地建房,就有一个孙姓客商,大约是被人忽悠了,买了刘宅想在双河县安家,结果货物全砸手里,决定低价把刘宅卖出。张家就拍板买了下来,干脆做了书院,省了盖房子,选地皮的功夫,改建一下,就能用。
    刘宅有将近五进的面积,屋舍却是三进,不过目前来说,仅用了一半的地方,就容纳了所有的女学生。
    桃蹊书院一年前正式招收学生,书院里大部分先生是乐平年高望重的老先生代课,也有从外面聘请的女夫子。
    虽然才开课一年,却在入学时就分为三个年级。
    因为书院收费低廉,稍微有些家底的人家都愿意把女儿送去,但除了一年级,越往上,六艺都有所涉猎,各种用具花费不菲,越读,学生越少。
    满娘入学年纪不大,和她年纪相差两岁以内,已经启蒙的小娘子都在二年级。
    从镇上到附近村子,能入读二年级的小娘子共有七八十人,分为梅,兰,菊三个班。
    满娘和最要好的三个小娘子都在梅班。
    田家的马车载着满娘主仆两人行驶的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地方。
    青果跳下车,扶着满娘走下马车,书院门口已经有不少的马车轿子停驻,从总角到豆蔻的姑娘都有进去书院。
    满娘主仆熟门熟路的进了大门,过了垂花门,青果就自觉停下,书院虽然允许带着丫鬟,但上课的课堂,是不让学生还带着人铺纸磨墨。
    满娘转身嘱咐青果一句,没理她脸上天塌下的神情,心情甚好的往课堂走去。
    青果悲愤的瞅着自家姑娘的身影远去。
    她就知道无缘无故姑娘怎么会换了自己来服侍,论起亲近,她和木兰自然比不过小玲,除非小玲实在有事,每回都是由她陪着姑娘上学。
    她还以为姑娘是觉得她昨天没玩好,特意带她出门。
    青果在无奈还是听着小姐的吩咐,溜出书院,去给租一辆马车,停在书院后门。
    “晶娘,静淑,英娘!”
    满娘背着自己的小书包进了课堂。由两间厢房打通改造的房间容纳二十几个小娘子绰绰有余。
    里面的桌椅是最常见的榉木打造,漆了红漆,两人一张,共用一个大抽屉,
    满娘当时和晶娘一个班,两人自然坐在一起,后来沈英娘,冯静淑与两人玩的最要好,四人就做了前后桌。
    三个小娘子早都在位子上,田家住的下河村虽然离镇子不算远,可比起住在镇上。还是有些不便。
    满娘喊了三人一句,就坐到自己的位子,晶娘先道:“刚才就说你该来了,昨天还收到你送的果子,比买的新鲜,今日我带了芸豆酥,你等下尝尝。”
    沈英娘确实是个有些英气的女孩字,她是个标准的美人坯子,丹凤眼,鹅蛋脸,说话做事带着三分直爽。
    她这时就叫道:“只有满娘的份吗,那我今个带的玫瑰卷还是留着自己吃吧!”
    冯静淑笑道:“英娘和我换吧,我娘今天做的芥菜团子,本来也想着给她们尝尝,现在看来还是咱们吃吧!”
    沈英娘作怪的叹气,握着冯静淑,来了一句“只有静淑对我最好啊!”
    满娘笑得的趴在桌子上,晶娘也忍不住大笑,半晌才道:“我就说了一句,就惹来这么多抱怨,敢不给沈大小姐吃吗?”
    满娘拿出自己的食盒,笑道:“看来我的酥油泡螺是没人喜欢了,不能浪费,我送给一年级的杨二丫吃吧。”
    沈英娘一把拿过食盒,连忙道:“怎么没人喜欢,我就喜欢酥油泡螺,二丫她吃这个还吃不饱,还是给我吧!”
    另外三人又笑个不停。
    四人里面,沈英娘最爱说笑,也最易被人引笑。这时她反应过来满娘在逗自己,直接放下食盒,挠满娘的咯吱窝。
    “英娘!我错了……真的……好英娘……”
    满娘不停往后躲,晶娘见状很没义气的让开,和冯静淑在旁笑起来。
    “乡下丫头就是乡下丫头,泥土味都不净!”
    正在几人笑闹间,忽然一个声音响起。
    四人收了笑意,满娘和英娘整理了衣着,拉住想和人理论的沈英娘。
    就见许珍珠一脸不屑的看着她们,好像正等着她们去吵架。
    满娘坐回位子,转身和英娘道:“我虽然不懂,可家里几亩看天吃饭的田地,今年倒春寒,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收成,还是不要浪费的好!”
    沈英娘拿起一个酥油泡螺入口,声音不高不低的道:“满娘你家里光田地就几千亩地,还会没的吃吗,不像有些开粮仓的,家里还没有多少田,也不知这开粮行的会不会饿着!”
    晶娘两个也道:“是极,我家里母亲也都说这次倒春寒,别的没事,独粮食涨价,还好家里还有几亩地。”
    坐在前排是许珍珠本来头仰着高高的等着满娘她们来吵架,没想到她们吃着点心,说起闲话。
    许家虽然开着粮行,可他家不是本地人,几十年来自家手里也没有收购多少田地,近年来又是风调雨顺,除了没田的百姓,镇上有些家底的大户人家,酒楼饭馆,都不用出去买粮。
    许家兄弟有本事,把粮食卖到西北,可他家的粮行在江南算不了什么价格也不能像大粮行一样低,只有在收成不好的时候,涨涨价,还不能涨太多。(收购,卖出,朝廷都有调控),去年家里往西北卖的粮少,铺子里不得不借着这次倒春寒涨价,结果镇上的百姓都怨声载道。
    许珍珠抹了脂粉的脸色变红,她年纪比满娘大一岁,可很早就学着打扮,看起来像是十几岁的姑娘。
    许珍珠用手指着那四人,怒道:“你们说什么?”
    满娘含笑道:“我们说,乡下丫头,家里还有几亩田,不用买粮食,还吃的起饭,许同学有什么意见吗?”
    扑哧!
    围观的小娘子都捂嘴轻笑。
    许珍珠上前一步,看来是说不过想动手,一个穿着素锦衣服的小娘子连忙拦住她。
    满娘一笑,不在搭理她们。
    她看着三个伙伴,低声道:“昨天的帖子,你们都收到了,怎么样?”
    沈英娘一脸跃跃欲试,晶娘笑着不言。
    冯静淑为难道:“书院离北街来回得要一个时辰,咱们中午就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怎么来的及?”
    满娘神秘的道:“先说你们想不想去,我今天带的青果来的,不会告诉我娘,你们怎麽样?”
    三人都不开口,潘晶娘和沈英娘家里条件都不错,有三四个人服侍,冯静淑祖父是举人,家境比不上她们,只有一个小丫头贴身照顾。
    满娘看她们表情,就知道是做好准备来的。
    她这才笑道:“我让青果去雇了一辆马车,赶快些,半个时辰就够了,午食我们就在那吃,青果说好多小贩都到那摆摊,咱们就待半个时辰,看看有什么好看的,我听说为了去看表演,河上的渡船都被租完了,就三天,爹娘肯定不会带咱们去瞧热闹。”
    沈英娘最先倒戈,潘冯二人也犹豫的着点头。
    满娘笑的像偷腥的猫儿,嘴角的梨涡若隐若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