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定了后, 四个小姑娘也不再交谈,毕竟作为课长的周宝歆小娘子已经看了她们几眼。
满娘从书包里取出书本,今天的课程是算学。
算学在桃溪书院这个女学里的地位不亚于正经的书院,虽然本朝女子不能科举, 但不仅内廷设有女官,女子从商的也不在少数。
对能在学堂读书的女学生, 算学有时比起琴棋书画更为实用。
教导算学课程的夫子都是从乐平书院借调, 一共三个年级十个班, 全都开设算学的课程。
教导二年级的是一位刘老先生,他同时教导二三年级,供四个班。
老先生年纪五十开外, 风趣幽默,留着一把美髯,满娘听二哥说过,刘老先生不仅有功名在身, 在算学方面更可称大家,特别叮嘱满娘,要好好学习, ”即便在我们书院, 也不是谁都有幸让刘老先生指点算学, 当时大家听说老先生要去你们女学教书,都不可置信。“
田良玉这么和妹妹说。
随着上课钟声的响起, 刘老先生拎着自己的小鞭子进来。
刘老先生不需要课本, 事情上, 连乐平上课使用的算学书也是老先生参与编纂,满娘她们所用的是乐平算学的启蒙教材,也印着刘老先生的大名。
刘老先生上课总不会少的是他的教鞭,老人家自然不会打人,尤其是细皮嫩肉的女娃子(老先生亲语)
他自己介绍过教鞭的来历,说是他小时候读书顽劣,他的先生就总拿着教鞭敲他的头。
“后来,我出息了,先生他老人家说要送我一份有来历的贺礼,我就想着,嘿,这书真没白读,先生他也不指着我的脑袋骂了,还给我送礼,我心里是美滋滋,结果,”
啪啪!
“我先生就把他用来敲我脑瓜子的鞭子给我了,我就晓得,先生他是一肚子坏水,临了,也不让我舒坦一把!”
满娘和同学不禁被逗笑,回家问起哥哥们,才知道这个故事是刘老先生教学的第一课,一定有的。
刘老先生晃晃悠悠的拎着鞭子进来,先不忙讲课,问候了满娘缺席两日的因由。
满娘起身回答是因为祖父卧病,请了两日假。
老先生捋着胡须笑道:“好孝顺的女娃子,人无孝而不立,这孝是很重要的,上次说到的前朝的一位算学大家贺聪先生,也是大大的孝子!"
刘老先生很自然的接道上回课上的内容,底下坐着的二十几个女学生都专心的听先生风趣的说古人的故事,老先生要讲的内容往往就自然是融在故事里。
下课的钟声响起,待先生离开,满堂的小娘子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用具。
女学书院自然没有男学课程紧张,一班上下午四堂两门,午间还有很长的休息时间。
休沐则是统一十日一休,一休两天,十分宽松,据说开国以来,书院的休沐就是如此,前朝的书院私塾,除了年节,全年无休,本朝的学子是无法体会那样的日子。
先生一走,收拾好东西的四个小娘子就牵着手离开。
书院是不包食宿,不过女学虽然不在镇中,但无论是在书院前摆摊卖吃食的小贩,还是寻个干净的小店都很是方便。
像满娘这样的小姐,每次去上学,还会带着一两样点心,哪怕懒得出去,也不会饿着。
不过对这些小娘子,外面的吃食即便没有家中精细,还是很有吸引力。
本来有两个穿着襦裙的小娘子想要去喊满娘四人一起出去吃饭,但刚起身就见她们四人小跑着出去,眨眼不见踪迹。
班上大半的小娘子还在满吞吞的整理书桌,有人奇道:“田梵梵,潘晶娘她们怎么走得这么快!”
其他人不论惊诧一下,独穿着镂金织锦月华裙,光彩华丽的许珍珠冷哼一声。
还在班上的小娘子也当没听见,三五成群的笑着出门,商量着今日去哪里吃午饭。
和许珍珠坐同桌的,一个穿着素雅的小娘子低声劝道:“珍珠你何必和她们过不去,她们有四个人,你也吃亏,”
许珍珠冷笑道:“我家和田家本来关系就不好,我难道还要给她好脸子看!”
那个小娘子低声叹气,显然不大明白许家和生意上没有多大干系的田家,关系怎么这么不好。
她拉着许珍珠道:“外面新开了一家扶桑的小馆子,咱们去试试吧,我听说课长她们也去吃过。”
满娘几个可没有注意到心情又不好的许小姐,四个小娘子气喘吁吁的跑到前院,跟着来的丫鬟下人都在前院有个专门的地方等人。
青果早就站在外面,见了姑娘就急不可耐的上前。
满娘让她把晶娘几人的丫鬟叫来,一群小娘子带着人从书院后门离开。
坐在马车上,冯静淑笑道:“青果可真能干,我本还想着这么多人辆车怎么够?”
四个小娘子和三个十几岁的丫鬟都坐在车厢里,虽然不大宽敞,可勉强还再能放一张小桌子。
满娘道:“她除了爱说话,做事是不错的。”
青果并没有坐在车里,而是坐在车辕,也好提醒车夫在哪里停下。
从车马行雇来的这辆马车,不仅车厢更宽敞,里面收拾的也乾尘不染,坐垫看起来八成新,也很干净。
几个小娘子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笑,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坐在外截是三个丫鬟脸色有些不安。
马车在镇上行驶的速度不算太快,铺了青石板的路面也几乎没有颠簸,满娘她们只觉得拐了几个湾,渐渐就听到人声吵嚷,还有丝竹声相和。
掀开帘子,果然已经快到地方。
马车几乎是挤过了人群还是在半路停了下来,四个小娘子扶着丫鬟下车,眼睛都不由看着面前的热闹景象。
玉泉河岸的堤岸前挤满的人群连飞鸟也难飞进去,好事的闲汉无赖,和凑热闹的男女老少一应俱全。
岸前的柳树上还挂着一些年轻小伙子,显然是想找个好位置。
来看热闹中最多的还有孩子,手里拿着糖葫芦,山楂糕的小食,男孩子手里拿着棍棒的小玩意,跑来跑去的玩耍。
英娘低语道:“不是看表演吗,怎么和逛庙会一样!”
满娘她们也目瞪口呆,还是满娘先道;“我们去找个酒楼,包个房间,也能吃午饭。”
其他人点头,马车是租了一天的,现在让他自己先去找个地方放车,满娘让青果打赏了车夫。
车夫喜道:“小娘子们放心,我把车停在那头,小姐们出来就能瞧见!”
几个小娘子瞧了会热闹,便往酒楼走去。
不巧,大概是因为翠微坊和惠芳班打擂台的原因,几家能欣赏美景的酒楼包房都已经定完。
其实镇上的富商公子更多租了小船,船上摆着美酒佳肴,近距离欣赏美人歌舞。
不过满娘几个小娘子最大也不过十一,来看这样的表演还没有这样的雅兴。
走到第三家,其他三个人脸色都有些焦急,满娘找到掌柜的道:“预留的上房还有吗?”
掌柜的胖脸一笑,道:“小娘子也知道规矩,那留着的都可不便宜!"
满娘取出一个如意笔挺的金锞子,笑道:”我自然知道。“
有银子自然好说,掌柜圆脸笑眯眯的道:“小印子,领小姐们去二楼!”
小二殷勤上前,连连哈腰。
倒了房间,满娘扔了一块碎银子给小二,道:“拣时鲜菜上几个,荤的只要虾饺,鱼丸,都要新鲜的,还要一盅豆腐羹,用火腿调味。”
满娘说完,见她们没有想添的,就只点了青梗米饭,就让小二下去。
酒楼正对着河面,外面的嘈杂声也传的隐隐约约。从二楼看去,是两只楼船。
咿咿呀呀的歌声伴随着水声,带着一丝回音。
满娘怔怔的看了半响,道:“唱的挺好听,就是怎么没人跳舞。”
沈英娘趴在窗沿,赞同的点头,“两边都是弹琴唱歌,离的远的船扎的台子更大,可我瞧着也没有上去跳舞的!”
晶娘笑道:“吹拉弹唱,人家表演肯定有个顺序,说不定等晚上才表演舞蹈。”
满娘看着下面热闹的场景,比划了一下,道:“在这里就看的不算清楚,歌还能听清,可下面这么吵,怎么还有这么多人?”
几个小娘子听完曲儿,见对面台子上迟迟没有人跳舞,不免兴致大减,都好奇的看着下面的人群。
还不断有乘车坐轿,走着来的人,其中除了来看舞听曲,还有一些年轻男女,卖胭脂水粉,银钗珠花,荷包手帕的摊子前面有不少姑娘停驻,她们身边大多有丫鬟和年轻公子相陪,有些梳了发髻,有些还是未婚女子装扮 。
满娘忽然瞪大眼睛,挤到窗户左边,使劲探出身子往下瞧。
被她挤开的冯静淑连忙拉着她的胳膊道:“你小心掉下去!”
晶娘问道:“你看到什么了吗?”
满娘费劲的钻回来,脸色奇怪的道:“我好像瞧见一个认识的人,和一个白衣服的姐姐一起。”满娘没有直说是自家表哥,不过她这样说,其他几个人也知道这人肯定算是满娘的熟人。
沈英娘快言快语道:“是不是一男一女,我知道,他们肯定在幽会!”
晶娘敲了敲她的脑袋,教训道:“什么幽会,不能是人家正常的游玩,这里这样热闹,来了有什么奇怪!”
满娘回想了一下表哥和那个姑娘的举止,道:“算了,我回头问问他就是,咱们先吃饭吧,这家酒楼我听我爹说过,鱼虾做的最好!”
虽然没有看成舞蹈,但河面传来的琴音歌声十分美妙,配着鲜香的虾饺和鱼丸,四个小娘子都吃撑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