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342.第 342 章

    然而, 宝玉很快就知道了黑省北驻军们的顾虑。
    说起来,先皇(事实证明也许还有听取那位神奇的长公主的意见的成分在内)制定这个军户制度的时候对军户们确实是过于苛刻了。现在弄得人人都知道一句话:好铁不打钉, 好男不当兵。
    甚至人们私下还说:一人投/军,祸害全家。
    因为军户制度便是:一人改了户籍, 全家都由良民户籍变成了军户, 从此之后,若有征战, 父死子继、兄死弟替、爷孙都死光,还有叔伯堂兄弟……
    扯远了, 反正现在军户们的状态就是:屯军田的收益所需要上缴的税赋比普通百姓要轻, 并且额外还能领取一份(被拖延克扣)的军饷,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在本朝初年的时候, 确实是待遇不错了,到了如今开国五十多年,这个待遇说不上差, 但是也没太诱惑了。
    宝玉拿出了直隶军改之后现成的规章制度,并命五十护卫轮流在军中诵读讲解, 黑省北的士兵们才知道:原来,直隶的军种早就已经进行细分啦?!原来,烧水泥的还叫、叫、叫工程兵呢?另外还有什么医务兵、侦察兵……细分之后, 辅兵也享受正兵待遇——而众人所担心的一旦起了战事, 自己等人会不会变成炮灰?条例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凡专业兵种, 需经过考核才能入围。
    也就是说, 这是货真价实的香饽饽, 原先黑省北士兵想的,自己要是不小心送了命,会不会害得子孙后代都成了辅兵这个担忧简直就是笑话。子孙后代?你想得倒是美,人家可是千辛万苦经过挑选考核才能变成工程兵的好吗?!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识字!!!
    …………………………
    所以说,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原本得知贾将军要教人烧水泥的时候,黑省北的大头兵们还有些犹豫;当听闻这个差事不是人人想去就能去,而是需要考核的之后,众人一下子就觉得这一定一定一定是天上掉馅饼、鲤鱼跃龙门、老母鸡变鸭的好机会了。
    等等,最后的老母鸡变鸭是什么鬼?
    反正大家一改一天前的观望姿态,开始踊跃报名了。
    可苦了胡守备和被胡守备抓来当壮丁的贾环、武安二人——当然,说到这一点,宝玉不得不承认胡守备是真的很会做人。因为宝玉带着贾环和武安出来,本就存了锻炼他们的心思,胡守备现在说着自己那里是需要人手帮助,可是叫谁帮不是帮呢?再不济,将军府护卫里头识字的人也有不少,哪里就真的缺这两个还是武童生身份的小伙子呢?宝玉领胡守备这个情,并且在早上晨练的时候叮嘱了环、安二人一句,两个小伙子拍着胸脯说一定会好好帮忙,多听多看多学习的。
    当真的去给胡守备打下手之后,贾环和武安才认识到,自己二人是有多么的幸运。
    起初,是这样子的。
    因为黑省北日常军务不能被耽搁,所以来‘面试’烧水泥的大头兵们都是下值之后来的,有些性子急的,直接一身水一身泥的就来(不包括是有展示自己能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的小心思),讲究些的,便换一身衣服来。
    因为宝玉对这个年代文字普及率还是有心理准备的,所以他要求放的很宽,并不是一定要找识字的人,只要机灵点、年纪小一点的,就算不识字,后续还可以慢慢学的么。
    关于士兵们文化水平这一点,在京郊大营待过,后来也守过城门,和一线大头兵们相处时间比较长的胡守备也有数。
    但是贾环和武安却没有心理准备,他们不知道:原来,原来,识字在这些军户们眼里,竟然是一件比上天还要难的事情。当这些大头兵们看到自己等人拿着纸笔挨个抄录‘面试’信息的时候,眼睛里放出的光芒,是如饥似渴、是羡艳万分。就连那个姜百户……
    没错,姜百户也去面试了。
    他因为和胡守备等三人毕竟有过一面之缘,所以态度比别个要放的开一些,再加上那天贾环后来痛骂一顿将军府护卫的事儿听在姜百户耳朵里之后,觉得这个将军大人的弟弟很合自己的脾气,于是他在回答完姓名、年龄、籍贯、从军年头、升迁经历、特长、是否识字等等的问题之后,在出去之前,特意问胡守备:“大人,这位小兄弟写着我名字的条子能不能给我一条?也好叫我这个大老粗多认识几个字。”
    这是堂堂百户,尚且如此。
    更不要提普通士兵了。
    这两天,贾环和武安见识到了太多太多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头兵们,他们满怀憧憬而来,当胡守备摇头的时候,整张脸的颓败之色叫人看着觉得不忍。
    如果说,姜百户自嘲着开玩笑的话让贾环和武安只是心里升起一丝的优越感和受到了一丝的触动的话,那么,后来,一个一个垂头丧气出了胡守备军帐、甚至在武安去茅厕放水的时候试图走走他这条路子让胡守备网开一面的人不在少数,则是叫贾环和武安真正认识到,烧水泥这样的差事,在这些人看来,真的是一步登天改变命运的机会了。
    武安晚上和贾环说起这事儿,贾环先是取笑对方说:“你还不是官身就有人来贿赂你了,你说那些人真没眼力界儿,咋不找我呢。”
    武安捶了一拳回去:“人光知道你是宝二爷的弟弟了,等闲哪里敢往你面前凑?也只有我这个‘小陪练’,兴许会被半两一两的好处给打动了呢。”
    “不过,那钱我可不敢收。”笑闹之后,武安又正色说,“你我只是来打下手的,要是这么眼皮子浅,那不是给宝二爷丢人么?再说了,那一个一个摸得锃光的大钱,我收下来,怕咬手。”穷当兵的,存几个钱,不容易。
    贾环也正色了说:“是啊,这么看来,我原先那几分自怨自艾,被二哥逼着练武时候的怨言,竟全是不知好歹了……”说着,脸上有几分愧色。
    武安点点头:“是了,我原先也是想左了去的,觉得宝二爷能做的事情无非就是仗着家世罢了……”
    忽而,两人都住了嘴,瞪大眼睛看着对方:“你居然对二哥/二爷有怨言!”
    又立马同时辩解:“那时候年轻不懂事,现在我自然是感激我二哥/宝二爷的。”
    这么看来,贾环和武安能玩到一块儿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轰轰烈烈的挑人还在进行中,次日,贾环和武安犹犹豫豫地去找了胡守备,说了自己二人的想法。
    胡守备面露吃惊之色:“你们打算开课扫盲?”
    “我们二人现在帮胡大人您打下手,发觉军中识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您纵然是想从矮子里挑高个子,也着实有些为难,凭一时半刻问几句话决定了要哪个不要哪个,有些不够公允,我想着晚上的时候,开个扫盲班,教些百三千,若是连着学了三五天,能够不忘记前几日学到的字,那么岂不是说明孺子可教么?胡大人您也不必忧心挑出的人数不够了。因为先前我二哥在京中给禁卫军也开过扫盲班,成效不错……可不知这样做,会不会有什么不妥当?”
    些许小事,又是好事,胡守备想了想:“我觉得,将军那边倒是没什么,不过你们可以去同裴副将知会一声,至于我这边,倒是没事,若你们真的忙起来,我去护卫里头找几个人来帮忙也是一样的。”
    贾环和武安点点头,恰好出了军帐遇到姜百户,于是问明了裴副将现在没有什么要紧事务在忙,遂去求见裴副将。
    裴副将见到此二人,听闻他们说明来意,一开始有些摸不准是这俩小伙子自己的主意,还是贾将军的意思。
    贾环毕竟比武安经历得要多一些,连忙诚恳地解释这是自己和武安两个人的意思。
    又有姜百户在旁边帮着敲边鼓,使眼色,裴副将少时便哈哈笑着说:“二位少年英才有这样的抱负是好事啊,姜百户,你你你那边弄个军帐出来,晚上的时候协助一下贾小兄弟和武小弟。”
    姜百户愣了一下:【哈?我堂堂百户还忙着小麦套种棉花呢,原本只是想露个脸坑两个呆子来教弟兄们识几个大字的,怎么现在自己也要一起去学了呢?啊喂前天我收来的纸条去哪儿了?是不是拿来当引信给烧掉了喂喂喂?现在再告诉贾小兄弟其实我看见大字就打瞌睡行不行啊喂?!】
    当然是不行的,要是被贾将军知道自己如此行事,万一回头恼了自己该怎么办?眼见着棉花杆子可是一日长过一日呢!
    于是姜百户硬着头皮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学文化生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