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206.第 206 章

    那能不涨价?十一月十五日这一夜, 整个保定府城内小馆子、小摊子上的驴肉火烧、驴肉汤具售罄了, 而且附近的肉驴一下子少了一千五百头!
    宝玉一行人给保定府自然经济体系带去不小的冲击,不过驴子也不是米面盐铁, 想来不出一两个月, 当地经济自然就能自发调节过来的,不需在意。
    …………………………
    前二百人回来得差不多了,轮到沈林这一批人进城的时候,他便问了陈淳:“你真最后一批啊?那些小兔崽子乐不思蜀, 万一每一批都回来得晚了, 弄不好你就得赶上宵禁啦。”
    “那也没事,左右不过是一个驴肉火烧罢了。什么时候不能吃?我还是在这边顾着点好, 总兵大人说, 待会儿有人送驴子来,是给辅兵当坐骑的, 我得接收一下。”陈淳道。
    沈林一想:也是,陈淳这一趟出来,有眼睛的都知道, 回去可能就能捞一个千总了呢, 很该仔细着些……
    “那行,待会儿你瞧着要是时间不够,叫小兔崽子们给你带两个火烧。来都来了保定府,怎么也得吃一回啊!”毕竟这年头, 有些人是一辈子都没机会离开家乡一次的, 便是沈林, 也不知道,除了这次护送使团的机会之外,还能不能再有机会出京了。
    事实证明沈林是白担心了,手底下的禁卫军们比从前的他可是有时间观念多了(沈林曾经因为集会迟到被罚过蛙跳),说好进城半个时辰,绝不多耽搁半刻钟。
    等第八批人回来,第九批人出发的时候,陈淳终于带着部分辅兵清点完毕了送来的驴子。
    一千五百头啊哦啊哦叫着的驴子,也是够闹腾的,叫辅兵的队正们来认领了自己队所的坐骑之后,陈淳只觉得自己现在身上应该是一股驴子味儿了吧,那辅兵的千总也是会来事的人,见陈队正抬起袖子闻了闻他自己,就连忙开口说:“陈队正您不妨去洗漱一番?火头军那边热水就一直没断过,我让人给您叫两桶来吧。”
    “有热水?如此最好,我自己去提便是了。”
    “没事没事,今个儿晚上估计也没几个人吃饭,火头军那边闲着呢,我叫小子送两桶去您那儿就是了。”
    “那就有劳了。”陈淳并未勉强,因为他若是一直拒绝对方的好意,反而会叫人多想呢。
    洗漱之后,刚好第九批人出城了,陈淳赶上了最后一批一起进城。
    今天守保定府城门的大头兵从一开始的惊奇到如今的麻木,终于还是不得不承认:【这皇宫中的铁甲禁卫军就是不一样啊,穿着也好、配刀也新、脚上还是皮靴子!方才出城的每一波儿人身上都有驴肉香味呢,嘶……看来兜里也是不缺银饷的,好羡慕、好嫉妒!】
    陈淳等人自然不知道无意中居然还拉了一回仇恨呢,他心满意足地吃到了驴肉火烧,回味了一下,只可惜家里的爹娘和弟弟们没机会出京,吃到这样的美食。
    【不过没关系,很快,他就打起了精神,这驴肉火烧也不是什么硬菜,回头给娘讲一遍外形和口感,凭娘的手艺,也能试着做做呢。只是不知道京城的驴肉贵不贵……】
    吃饱喝足,陈淳踱步回了扎营地。
    沈林在入口张望着呢,见到他来了,连连挥手:“快点,总兵大人来了。”
    于是陈淳方才的悠闲全然不见了,一个健步冲过了沈林,沈林只觉得一阵劲风从耳边刮过:“我地亲娘,这是会飞么?”
    ……
    一路得弟兄指点,陈淳在火头军埋锅造饭的附近找到了总兵大人。
    他耳朵里听着总兵大人吩咐火头军,每一日的姜汤一定要备好等等,心中感动不不已。
    待到火头军们躬身送总兵大人离开,陈淳才凑上前去。
    “总兵大人,您找我?”
    “不急,你先缓一缓。我来呢,是想提醒一下,天气越来越冷了,晚上你们在帐中点火盆,一定要将门留足缝隙,以免帐中浊气过多,咋成窒息。”
    “恩恩!”
    “夜里巡逻的人每一个帐篷都要检查过去。”虽然那没有拉链的帐篷,充当门的油布密封性并不很好,但是小心总无大错的,毕竟一个帐篷里睡了一百人呢。
    “是是!”
    “还有,若是队伍中有受凉的,一定要及时上报。一上都是军令,能不能做到?”
    “能!”陈淳条件反射靠脚立正,大声一喊,引得周围有意无意往这儿凑的沈林等人都偷偷嗤笑。
    “好,放轻松,稍息。”
    陈淳耳朵动了动,听到那些闷笑,于是抿嘴说:“总兵大人您放心,咱们穿得暖、大帐篷也防风、又点着火盆、夜里睡觉,钻进睡袋也暖烘烘的,再不然,两个的睡袋绳子一系,两人挤在一起睡,更暖和。就是怕结伴一起取暖的那个弟兄不爱洗脚、或者睡觉的时候喜欢放屁、流口水什么的……”
    于是站在沈林身边的一些禁卫顿时用‘人不可貌相’、‘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沈副队正’的眼神打量沈林的,可把他气得不行——【谁不洗脚了?谁放屁了?你打呼、磨牙、说梦话我嫌弃你了么?】
    想想百来人一间帐篷,具是糙汉子,就觉得有些可怕,那鼾声恐怕和打雷也差不多了,也多亏得他们白天里累了,大家都是倒头就睡,半斤八两,大哥不嫌弃二哥。
    宝玉听到后头,也忍不住笑起来:“行,你多盯着些就好,再下去,恐怕就要下雪了,只会更冷,马匹和驴子那里也要防寒保暖。”
    “恩恩。”
    遇到这样的情况多了,宝玉也知道,陈淳这个挺机灵的人,这么谄媚,定然有蹊跷:“怎么?”
    “总兵大人今晚还讲风俗么?”
    宝玉摇了摇头看着对方希冀的小眼神,遂笑笑:“……讲。”
    “太好了!”欢呼的,是周围假装路过的沈林等人。
    听总兵大人讲各地风俗小故事,可是众人每天最欢快的时光啦!
    今夜,众禁卫军们围着总兵大人。
    中间是烧得旺旺的篝火,他们听总兵大人娓娓道来,知道了保定府多长桦、杨、落叶松、油松、侧柏、栎类等,又产枣、柿、花椒、杏、核桃、山里红等果子,另有酸枣也生得多。
    每说一种作物,宝玉就用炭条笔在白纸上画下一种,并在右下角写上名称,然后这张纸就被如珍如宝地从一更二更的手里传出去,传过了贾蘅、传过了阿九等人、传过了陈淳沈林……若是有谁下手没个轻重弄破了一点点纸张,那么明天整个帐篷的马桶和夜壶就归他洗刷了。
    这些人,原本也许一辈子只知道树叫树,最多知道松树,哪里还晓得松树也分好几种?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听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但是想着,总是来人世间一遭,多听一点、多看一点。
    说完了陆地生物,总兵大人接着说,保定府还有一片大芦苇地,名叫白洋淀,盛产鲑鱼、鲤鱼、青鱼、虾、河蟹等等,当然,不同的鱼虾图案也被他快速画出来并传下去了,这倒是比树木更叫人感兴趣一些——大约是,见到鱼虾蟹,就想吃把。有些外围的禁卫军偷偷吸溜了一下口水:【不怪我馋,是总兵大人画得太像了,活灵活现的呢。】
    当然,在如何不舍,快到了就寝时间,总兵大人还是停下了话头,众人总算是不像第一天那般依依不舍了。
    转了一大圈的速写画又回到了一更二更手上,由二更重新描摹一遍,至于宝玉亲手画的那一份,则是由一更整理装订起来,和二爷的信件一起,分门别类走驿站,送回皇宫/府里去。
    …………………………
    一天的休整时间飞快就过去了。
    林如海等一行人对于保定府的官员来说也就是过路菩萨,无需刻意讨好;又因为对方很有分寸地没把那一千禁卫带入城,叫保定府的头头脑脑们松了一口气。
    有了一千五百头驴子加入队伍之后,整个使团前进的动作总算是有了提升,虽然为了牲口的性命考虑,也不能往死了使唤这一些驴子们,但是总算从日行一百里的时速提升为日行一百四十里。
    鉴于这个速度,大家都很乐观啊,冒炎章甚至想着:【这还没到腊月,就已经出了直隶啦,马上就是山西境内,咱们一行人到太原府补充完粮草,是不是能一鼓作气赶到兰州过年呢?】
    进入山西境内之后,恰恰好是小雪这个节气,一行人已经开始尽量避免露宿野外了,好在有经验丰富的向导早早就做好了行程的大体规划,努力靠上沿途的每一个驿站。遇到大一点的州府,连禁卫军中的中下军官队正副队正等人都托福能睡到室内;遇到小县城,驿站不过是两进小院,那么对不起了,脱欢他们队伍也只有脱欢和副使臣有屋子。
    然后老天爷告诉没出过这么远门的冒大人,想得美——腊月初一,一行人刚刚到了太原府境内,下雪了。
    脱欢等人骑的是胡种马,耐严寒,故而他才有底气说走就走,全然不担心往西行进的路上被天时耽搁了——再说了,就算最后数九寒天实在不能赶路,先在某驿站歇着便是,总归早点离开大明京城,也不用听那些贱民取笑自己。
    但是禁卫军一行人的马毕竟不如胡种马,大约也就是长风那样的被宝玉拿灵药喂过的马儿才依旧欢脱……
    到达太原府,因大雪,休整一天,林如海请来冒炎章、宝玉、侯俊即、脱欢(意思意思请来凑数,没表决权),商议剩下来的路程该怎么走。
    …………………………
    外头的禁卫军已经熟门熟路了,自动分好了队,把太原府城内卖太原头脑的小摊子、小馆子给吃得提早打烊啦。
    沈林拍拍肚子:“跟着总兵大人出来,果然就是过瘾呀!这太原头脑,真是名不虚传!”
    一碗勾芡的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定要肥多瘦少,这样就炖之后肥肉化开在汤里,飘着油花才叫鲜美;另有一块藕和一条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听总兵大人说,这是药膳呢!药膳!能够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果然众人在品尝的时候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先喝一口汤,全身暖洋洋;接着吃羊肉,酥软烂烂的,入口即化;再夹起藕,炖久了粉粉的,山药也吸收了羊肉味,越吃越香。
    禁卫军的饷银一直都是不薄的,出门在外,平日吃喝都不用自己掏钱,这不五文八文的汤还是喝的起,还有人连喝两三碗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