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129.第 129 章

    宝玉早早就按照流程给十六上了折子, 奏请七月初一用东宫文华殿前广场,拿来做五府三卫军训评比。
    十六对宝玉折腾一个月的结果是早就好奇得不得了了,自然是无不准的。
    七月初一,便是东宫五府三卫既定的评比日。
    因为五府人数众多,所以除了当值禁卫之外,其余人等用抽查的方式,抽出每府的四队(每队一百人)出来较量。
    被抽中的小队自然是信心满满的, 尤其是在那些没能抓住这次机会在太子殿下面前露脸的同伴面前, 更是骄傲几分。
    陈淳就是这么好运。他是军户之子,但是因为五官端正、身材健硕, 从军之后很快被挑到可充当门面的队伍。更好运的是, 在今年挑东宫禁卫的时候,家世普通、身家清白的他也被挑中了。现如今是东宫勋二府中一名小兵。今次他们队正手气好,抽中了长勾, 得了七月初一在太子殿下面前献技的机会,陈淳高兴地想:说不定我那一日就十分出众, 得了贵人赏识呢?
    抱有这样想法的人或许还不是少数,总之, 六月三十日下午抽的勾,中了的好几队恨不得连夜练习个通宵。被赶了好几次才回营睡下。
    次日, 是个艳阳天。
    列队整队的时候,十六和宝玉站在文华殿外的台阶顶端, 身后两旁分别是五府的中郎将。
    眼瞧着二十列纵队如一字长龙, 十六还挺满意:“站的可真是笔直笔直的!”
    宝玉却皱了皱眉:纵向是对齐了, 但是横向却……说明队与队之间根本就没有相互沟通协调的意思。
    陈淳站在副队正身后,额头上有汗水滚落,但是他不敢伸手去擦,因为训练的时候练习过无数遍了,没有指令乱动的,都要被拉出去罚站,屡教不敢的还要挨军棍。
    陈淳不敢擦,于是他动了动眉头,想要汗珠子快点滚落:这天儿可真热啊!不过评比完了就可以去喝绿豆汤了,我可得坚持住了!
    就在众人都(自认为)站列(相当)整齐,只等候贾参将一声令下好开始展示这半个月来的成果的时候,文华殿大门外突然响起了净鞭的声音。
    “啪啪啪”是浸了蜡油的鞭稍抽打青砖的声音,净鞭响后四下无声——这是陛下摆驾来了东宫!
    于是众人自然要行礼。
    台上的人走下来相迎,台下两千人嗖地一跪,倒是很有气势。
    老皇帝喊了起身,任由十六搀着自己的胳膊,又颇为和蔼地对众人说:“朕听太子说今日东宫有禁卫评比,遂过来看看。你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因为朕来了而拘束起来。”
    话是这么说,但是怎么可能没压力,尤其是站在太子殿下和贾参将身后的柳岩、吴钰、楚沂等五人,只希望自己带出来的府卫将士不要给自己丢脸。
    老皇帝会来自然是因为十六在他面前夸了宝玉无数回,直把老皇帝的好奇心勾起来了,今日过来一看,果然和从前有所不同。
    首先便是在急促的擂鼓声中,那二十列纵队分两边散开,一边十队,空出了中间的场地。
    然后又是一声锣响,左边第一列队伍中的人一齐往中间一步走。
    接着又是隆隆的鼓声,这一列百人全部小碎步挪动,只听得沙沙的皮靴蹭石板的声音,一列纵队在几个呼吸之间就成了横十纵十的方阵。
    在鼓点的节奏声中,原地踏步将百人的脚步声慢慢调整成为一致,接着旗语变换,原地踏步成了齐步走。
    从广场的左边走到中间,最前头一排的人距离老皇帝等人也就两丈远了,跟着陛下来的乾清宫禁卫军已经开始戒备了。
    然后旗语再次发出指示,这百人从齐步走变成正步走,原本齐步走落地的哒哒声变成了更加有力的啪啪声,第一行最左边的人高喊一声:“向左看齐!”
    刷地一声,一百人同事扭头注视陛下和太子殿下。
    十六是事先看过彩排的,于是小声对老皇帝说:“父皇,您对他们招招手呗?”
    老皇帝对于这样的评比好奇得很,于是抬起右手冲下面挥了挥。
    接受检阅的这一百人同时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势浩大、叫旁观的人精神为之一振。
    陈淳就在这一队的第一行中,他听着最左边队正的口号,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万万岁。他憋红了脸,不知道是因为热还是因为距离陛下如此之近而激动。
    老皇帝这辈子听过成千上万次的万岁,但是这一次真的可以说是比较震撼的,这一百人的呐喊绝非是一个加一个叠加起来的效果这么简单。
    然后旗语变换,左转的头全部摆正、又从正步走变成齐步走、右转、再右转,站定之后就是一套军体拳,八个八拍,重复两遍。
    出拳伸腿之时的嘿哈之声也是百人异口同声。
    打完拳之后,方阵收拢,又变成纵队,小跑回了原位。
    然后是第二队、第三队……
    整一溜下来,统共花了一个时辰,老皇帝和十六顶着骄阳,全程都看完了,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之后的若有所思,老皇帝看了看小儿子的神色,在心里满意地点点头:果然是有成长了,若是从前,小十六大约就真的只是看热闹的人吧?
    远的暂且不说,就说此刻,柳岩和楚沂在宝玉身后看得算是松了一口气:还行,带的人没给我丢脸。
    盖是因为他们俩带的府里抽出的四队,共八队,在这次评比中刚好瓜分了前八名。
    坦白说,其余十二队要是没有这八队珠玉在前,那么也算是很不错的了。可惜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柳岩和楚沂带着的亲府和勋二府中抽出的八队皆是上上等。倒是叫和宝玉同科的武榜眼吴钰涨红了脸:我原以为自己操练士兵已经够勤快了,没想到啊……
    看过之后,老皇帝意味深长地叫宝玉上前,先是勉励了几句,然后又叫他回头上个折子,详细说说这军姿操练的方法和意义。
    哪里晓得,宝玉早就有准备了,从怀里就掏出早已编纂好的一本册子,请呈御览。
    老皇帝大略翻了翻,也没多说什么,点了点头,就带着人离去了。
    恭送陛下离去之后,十六跳起来就给宝玉肩膀捶了一下:“好小子!你行啊!”
    宝玉一脸谦逊地摇头,心说:不是我行,只是我毕竟多了几百年的智慧结晶。若是有朝一日,检阅之时喊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而非‘陛下万万岁’,我的心里才会有那么一丝一毫的成就感。
    嘴里说的却是:“同我设想的,还差得远了。”
    而那五位中郎将听了贾参将所言,心里头又是各自有思量。
    …………………………
    贾瑛的折子和编纂的册子在朝中还是能听见个水花响的,但也仅仅就是一个水花响而已。
    因为这样的训练方式虽然前所未闻,但是只是一些军姿的调整,又是在东宫五府三卫试行(兵部天然赞同),并不涉及编制和人员调动(吏部无所谓),也不需要额外的经费(户部无所谓),两位阁老一个赞同一个不反对,所以朝中官员对此事要宽容得多,只觉得这是武状元新官上任三把火罢了。大多数人想着:【年轻人么,一朝得志,权柄在握,难免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
    这正是宝玉希望朝中人对此事的态度,十七岁夺得武状元的荣耀应当散去了,踏踏实实不受周围的吹捧影响,做一点实事,才能叫那些人对他真正的刮目相看。
    下头那些今日见了陛下又得了陛下褒奖的二十小队人大多数都在傻乐,还不知道因为除亲府和勋二府之外其他三府评比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所以贾参将和五位中郎将下午就准备开会研究如何加大了他们训练的强度的问题。
    中午,喝着绿豆汤的陈淳被别人围住了,毕竟他在今早上第一队的第一行呢,而陛下,也不是对每一队都挥手的。
    于是就听得陈淳吹牛:“陛下?威武得不得了!”“太子殿下?也威武得不得了!”“贾参将?威武得不得了!”“我同你们说,就差一点点,我们队就能排名第八了!队正和副队正上台接受陛下和太子殿下褒奖,多荣耀!”
    一口一个武威,也是词汇匮乏……不过不妨碍没能参加评比的那些小伙子听得津津有味。
    宝玉午饭后和柳岩等人制定了关于府卫日后训练的细则,并提出:要扫盲!
    不然贴出去的军规军纪都没一小半的人能看明白,很是影响军令传达!
    五个中郎将,柳岩和楚沂自然是不用说,站宝玉不含糊。而吴钰在和宝玉相处了一阵子之后对宝玉也颇为敬佩,剩下两位早在宝玉上任第一天就打服气了,对大势所趋的扫盲也不敢有异议。
    于是,东宫五府三卫的扫盲活动即将上线。
    忙活了一阵子,在府卫驻地住了两天的宝玉终于抽时间回家了。
    也是凑巧,才到宁荣大街,就被人喊住。
    来人是二堂姐夫,迎春的夫婿孙绍祖。
    “宝玉这是才下值回来?”
    “是呢,二姐夫这是?”
    孙绍祖笑着说:“你二姐姐前些日子食欲有些不好,她原以为自己是苦夏,被我好说歹说,终于肯叫大夫来看一看,原来,是你要做舅舅啦!”
    宝玉拱手道喜:“二姐夫真是幽默,应该是我恭喜你才是。”
    孙绍祖瞧着就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同喜、同喜,这不是因为我父母具不在了,家中也没有老成持重的人,想来再和老祖宗求两个嬷嬷,也好将你二姐姐照顾周到。”
    “二姐夫真是有心了。”
    边说,边就到了荣国府西侧门,宝玉同孙绍祖说:“我先回院子换一身衣裳,二姐夫先请。”
    孙绍祖哈哈一笑:“都是自家人,宝玉别这么客气,我自便就是。”
    宝玉回院子梳洗的时候和钱嬷嬷说了一句:“回来的时候碰到了二姐夫,说是二姐姐有孕了,嬷嬷你去收拾一份礼,回头和太太的一起送去。”
    钱嬷嬷应下,她自是知道二爷对家里几个姑娘都是再大方不过的,从前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就往后宅送,便是大姑娘那里,之前在皇太孙府,吃喝不愁的,二爷也三不五时送点花蜜去……想到大姑娘,钱嬷嬷叹了一口气,这小半年,莫说是太太了,就连二爷一直都想给大姑娘送东西的,偏偏没有法子送成,现如今蒸蒸日上的荣国府二房,大姑娘就是不可说的痛。
    换好衣服,宝玉去了荣庆堂。
    果然到的时候孙绍祖还在。
    因他毕竟是外男,故而陪在老祖宗身边的就只有贾琏和大姐儿、巧姐儿等小孩子。
    看得出来孙绍祖心情极好,大姐儿见到宝玉来,就拿着手上的金铃铛显摆:“宝二叔你看,二姑夫给我的。”
    贾琏在一旁说:“妹夫你来报喜便是了,怎地还这么破费。”
    “我啊,现在是看到小娃儿就忍不住欢喜,姐夫莫说外道话。”
    贾母原来是不太喜欢孙绍祖的,觉得此人太过现实势利,现在一看,倒是想通了:只要荣国府不倒,这孙绍祖捧高踩低又何妨?所以说,娘家就是出嫁女儿的底气,哪怕隔房兄弟有出息,都得叫人顾忌三分不是?
    说说笑笑,贾母要留孙绍祖吃饭,但是被他笑着推拒了,虽然没有直接说,但是表露出来的意思就是如今迎春身子不利爽呢,自己要回去陪陪她云云。
    贾母留不住,便指了两个嬷嬷给孙带走。
    孙绍祖走的时候还说:“等内子再过一个月坐稳了胎,再一同来给老祖宗贺寿。”又同贾母恳求说:“白日我都要当差,若是几位妹妹闲来无事,还希望能多来鄙府上给内子做做伴、聊聊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