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劣质好色系统》第14章 蔡琰纸问世

    195年6月,长安探子回报杨奉叛了李傕。
    张鲁奇怪自己拐走了徐晃,杨奉居然还是在同一时间发生了叛变事件,看来历史的惯性不是一般的大!
    无暇弄清杨奉状况,张鲁知道自己长安之行必须马上出发了。
    长安之行尤为重要。
    ‘奉天子以令诸侯’将献帝接回汉中,那是不可能的。张鲁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一是自己官职太小,二是汉中地方也小,偏安一隅,皇帝不会同意,大臣也不会同意。但这并不妨碍他去捞些好处,尤其是政治方面的好处,这恰恰也是他最为欠缺的短板。
    既要远行,内部自然要作一番安排,张鲁赶回南郑太守府,令几匹传信快马分赴四方。
    两日后,太守府大堂。
    张鲁居坐上方主位,下方分别是:阎圃,张卫,杨任,徐晃。
    张鲁首先开口对杨任道:“庞羲军情况如何?”
    “自上次攻关之后,一直深居白水关不出,近日已有撤退迹象。”杨任回道。
    外敌无忧,张鲁又问阎圃内部屯田之事,“水稻种植如何?”
    “主公新开的十余屯,也已全部种上新粮。”阎圃回道。
    “申氏兄弟可有回复?”
    “他们已同意主公的分成方式。”西城、上庸毗邻汉中,自然知道其粮食之高产,那有不同意的道理。
    “记住给他们最差的种子,让他们收成比之前高出个两三成就好。”张鲁虽不介意养肥二人,却也不想新粮优良种子过早流传到其他诸侯领地。
    郡内无事。
    张鲁遂下令调动诸部:
    “令长水校尉杨任部继续留守阳平关,防备庞羲。”
    “令破贼校尉杨昂引本部防御米仓山。”
    “令奋威校尉张卫部从米仓山撤回汉中,已做各部后援。”
    “令护军校尉徐晃部随我入关中勤王。”
    “我走之后,汉中内事由阎圃负责,关防之事由杨任负责。”
    诸将应声称是。
    张鲁作此安排是经过一番思索的,表面上汉中文归阎圃、武归杨任,实际上张卫被调回汉中却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对此无关信任与否,而是考虑权利制衡罢了。
    ~~~~~~~~~~~~~~~~~~~~~~~~~~~~~~~~~~~~~~~~~~~
    半月之后,各营按张鲁指示陆续就位,张鲁自己也做好了准备工作。
    此次关中之行将面对的是一群土匪性质的小军阀,派系众多,人数也众多。张鲁想起系统中给定的任务是消灭一个军阀,自身全部七项属性都会增加10,也不知道消灭这些小军阀算是不算?
    张鲁现持有的兵器只有一把,那便是几次大显神威的轻机枪!
    轻机枪的特点是便于携带,杀伤力强,威慑力大,然而对于擒贼擒王来说,却远远不如狙击步枪来的方便,且对子弹消耗也大。
    张鲁在系统商店购买了一只狙击步枪及若干子弹,同时也在书籍商店中购买了一本狙击步枪射击技术。
    狙击枪不同于机枪。后者就算不学使用方法,顶住后坐力,完全也可胡打一气,人员密集时更是不用瞄准;而前者对技术操作性要求极高,不学习操作方法绝对能将天上飞鸟打将下来。
    枪械一多,身上装备就挂的到处都是,别说战斗,走路都难。于是张鲁又在杂物商店中寻找起储物戒指来,也不知道这劣质系统是否有配备此等高级商品。
    张鲁一直向下拉着菜单,避开那些乱七八糟用不着的东西后,终于找到了储物戒指。再看那价格,心里不免一阵抽搐-------30个生存币!
    万般无奈,张鲁还是买下一个储物戒指,而自己生存币余额也只剩下一个了。
    好吧,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还会继续发工资的,我特么是真真正正的月光一族啊!
    ~~~~~~~~~~~~~~~~~~~~~~~~~~~~~~~~~~~~~~
    张鲁收拾妥当向张母辞行,明日便要出发去长安。
    张母在汉中住了几月,心情不比在成都时那般胆战心惊,面色红润不少。欣慰道:“我儿能想到去长安护送圣驾,实为明智之举,但关中混乱,此行且需万事小心,多多注意安全才是。”
    “有劳母亲挂念,儿子省的。”
    “还需早去早回。”张母想想继续道:“蔡家小姐之事已略有眉目,我儿尽可放心。”
    “谢母亲成全。”张鲁听说蔡琰之事有所进展,眉开眼笑道。
    最近两月,张鲁都一直和阎圃忙着屯田、春耕之事,多日不在南郑城中,回城之后也忙着出征事宜。仔细算算已有许久没见过蔡琰,也不知她现今如何?纸又造的如何?
    张鲁辞别张母出门径直向蔡琰府中行去,却是扑了个空,据仆人所言她一大早便去了城郊作坊,这才想起蔡琰曾经跟他要过一笔经费,说在南郊置地建房,研制新纸。
    张鲁出得城门,约行两里,便是一大片竹林。竹林外围是一排新修的房舍,虽简陋却整齐。
    张鲁找到蔡琰时,她正立于桌前,神情专注,凝眉苦思。
    桌上摆放着三份纸张。分别是蔡侯纸、新制纸、张鲁送的纸。
    张鲁上前拿起中间的一份,问道:“这便是新研制的纸张?”
    蔡琰这时才看到张鲁,脸色一红,道:“正是。”
    张鲁展开细看,只见纸张颜色略偏淡黄,体质单薄易碎,内嵌少许杂质。
    蔡琰语气中带着失望,解释道:“这纸是以竹为原料,经过多次工艺改良后所得,总的来说比蔡伦纸强上不少,但却和大人所赠纸张相差极大。”
    张鲁笑道:“不用纠结于此。先按现有办法改良,批量生产出纸张,等以后时间长了,工艺更加先进完善的时候,自然水到渠成就造出更好的纸来。对了,新纸成本几何?”
    “成本倒是不高,随着工人越加熟练,相信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蔡琰展眉微笑道。她研制出新纸,最高兴的也是它的成本低廉。
    “那就好,此纸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过滤的时候,纱网再细些,就能解决杂质问题;漂白剂方面应该重新选择,达到发黄和易碎之间的平衡点就好了。”
    “嗯。还请大人为此纸命名。”蔡琰道。
    “既是由你研制、监造,就命名为蔡琰纸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