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劣质好色系统》第12章 蔡琰

    张鲁将蔡琰住处安排在离郡守府不远,其心自不言而喻。
    初时本想安排蔡琰就住在太守府中,后来想想却是算了,人家一个寡居女子贸然入住太守府,除徒招是非外,并无任何好处。
    约莫行了三五分钟,便到蔡府。张鲁将亲兵留在门外,独自进得门来,只见几个侍女正在庭院中摆放盆栽花木,装点回廊,将个小院弄得清雅幽静,格外别致。
    众人自然识得张鲁,齐行礼问安。
    张鲁也无多话,问得蔡琰所在,直往书房而去。
    书房内蔡琰正在写字,专注之极,直到张鲁走到身后看了半响,喊了一声‘好字’,才被吓了一跳。
    蔡琰很快镇定下来,落落大方行礼道:“蔡琰见过大人。”
    “无需多礼。”张鲁摆手道。
    “大人公务繁忙,不知找蔡琰何事?”蔡琰不卑不亢,不温不火道。
    张鲁几次和蔡琰接触下来,总感觉这女子性格很是独立,对人虽不据于千里之外,但想拉近关系却并不容易。
    张鲁笑嘻嘻将手中一提纸放在书桌上,马屁道:“久闻蔡小姐精通音律,文采飞扬,书法造诣尽得其父真传,晚辈对蔡中郎膜拜已久,却恨平生未得一见,今日有幸见得小姐真迹,当是了却了心中一憾事。些许纸张,了表寸心。”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蔡琰面色无变,心里还是多了一份暖意。再看那纸,白皙厚实,跟上次张鲁在长安的两封信用纸一模一样。
    蔡琰当日拿到信的时候就对这纸张十分稀罕,也正是有这纸的原故,蔡琰才同意让张鲁进门相谈,只是后来因为托梦一事太过骇然,却是忘了询问。于是疑惑问道:“大人这纸极好,不知从何而来?汉中之地皆用这般纸张么?”
    “小姐说笑了,这纸是从西域番外而来,我也是偶得之,并非汉中通用。”张鲁解释道。
    蔡琰听后有些失望,原来此纸并非汉中制造。
    又有些惊恐,此种纸张价格定是不菲,太守这份礼可是不轻。拒绝道:“原来如此。不过大人这礼太过贵重,无功不受禄,蔡琰不敢收。”
    “些许纸张,并不贵重。”张鲁道。
    蔡琰坚持不受。
    “那好吧,我正有一事需得小姐帮忙。”张鲁道明来意。
    “大人请讲。”蔡琰一副就知道你小子定是有事。
    张鲁从衣袖里拿出《造纸术》递给蔡琰,“先看看这个。”
    这书张鲁大约翻看过,文字使用的是古代隶书,方便这个时代的人。别说,这一点劣质系统还做的比较到位,例如《土豆种植技术》《造纸术》这等书籍都是这种字体。
    此《造纸术》也并未21世纪后的造纸方法,而是记载了明、清两代造纸技术,主要介绍了竹和农作物残余为原料的造纸方法,也就是竹纸和麻纸。
    蔡琰将书大致翻阅一遍,满脸惊喜道:“书上所记载都是真的?比起蔡候纸,原料成本低了许多,工序也繁复不少。”(蔡候纸是蔡伦所造,不是蔡邕。蔡伦要早近百年。)
    “定然是真的。工序复杂,纸张品质才能更好。”张鲁呃首。
    “此纸便是用此法所造?”蔡琰指着桌上纸张问道。
    “这个,我也不知。”张鲁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总不能说这是两千年后的造纸技术产物,现在不管怎样都是造不出来的。于是转移话题,慷慨激昂道:“我平生之志愿是让天下想读书之人皆有书读,然现而今竹简、绢帛太过昂贵,非平民所能承担,纸张品质又太差,不堪作为印制书籍之用。故多次遣人不惜远走万里寻访造纸之法,天不负我,终让我找到了此书和这些纸张。”
    张鲁看到蔡琰眼神里多了些崇拜,少了些冷漠,心中十分高兴。看哥这逼装的,绝对的演技派,表情、用词、语气、动作样样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若放在后世,嗯,怎么也得录段抖音上传一下。
    张鲁自鸣得意一番后,继续循循善诱道:“现造纸之法已得,我却被俗事缠绕,分不开身去研究监造,不知小姐能否代劳此事?”
    “如此雅事,蔡琰自是愿意。”蔡琰不作犹豫道。
    “若能如此,造福后世,小姐之名定能流芳千古。如此便有劳了。”张鲁想着,以后再来接近蔡琰增进感情可算是有了正当名目,造纸对文化人来说可算是大事,也是雅事。
    ~~~~~~~~~~~~~~~~~~~~~~~~~~~~~~~~~
    如此一来二去,张鲁放着太守府中几名妾室不闻不问,隔三差五便往蔡琰处跑。引得几位深闺怨妇更加柔肠寸断,怨气熏天,张鲁见得几人也是尽量绕道而走,不作纠缠。
    不一日,张卫随从来报,已顺利将母亲接出,抵达上庸地界。
    古人以孝治国,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张鲁点齐亲卫往上庸迎回母亲,一应诸事妥当安排自是不提。
    这日,张鲁向母亲问安。
    “母亲安好,不知可还住的习惯?还缺些什么?”张鲁叩拜道。没办法,既然占了张鲁的身体,占了张鲁一部分灵魂,就的承担起张鲁的责任。
    “一应俱全,我儿有心了。”张母欣慰道。随后又道:“我来南郑已有半月,你的几房妾室也多有来问安照料,都还不错,只是听说你已有小半年对他们不闻不问,不知我儿其意若何?”
    “这个,那个.....”每每提到这事,张鲁都难讲出个所以然来。
    “我还听说你对一寡居女子十分看重,莫非我儿想纳她为妾?就算如此也不必冷落众人嘛。”张母劝导。
    好吧,看来自己这些没有得到滋润的小媳妇向张母告了状。至于蔡琰,凭她的名声背景,才实学问,怕是不会甘心为妾,续为正妻倒是有些希望。
    张鲁于是道:“那寡居女子不是旁人,正是我朝大儒蔡邕之女,此事正要求母亲说合成全,儿子愿续娉其为正妻。”
    “正妻?”张母惊讶道。
    “是的,儿子愿续她为正妻。”
    “蔡邕此人我也有所耳闻,其女想必也不差,只是寡居.......”张母有些犹豫,他儿子好歹是一方大员,即便是续玄,也该是大好人家的姑娘才是。
    “母亲不必疑虑。此女子人品、相貌、才华皆属极佳,至于寡居,儿子倒并不在乎。”张鲁语气十分坚定。
    “既然如此,为娘便安排人去提亲说合便是,也省得市井闲话。”张母道。如今外界已经开始有些是是非非的传言了。
    在张母看来,儿子要娶蔡琰原因无非有二:一是那女子可能极为貌美;二是借助蔡琰、蔡邕之名声为自己增加声望。
    这两点张母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