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九龙帝尊》大秦之九龙帝尊 019 懵逼的张良

    纸张的出现,张良现在不敢说成不成功,但必然会让大秦的科举声名远外,以后读书认字可能会容易很多。
    即使张良也不得不承认,纸张真的是非常棒。
    “接下来看考题吧,我倒要看看大秦如何来科考百家的人才。”张良自言自语。
    接着,看向了白纸里的九条题目。
    “不知算筹,何以知税务,何以治天下。”
    在第一第二题前,写出了一条警句,让张良叹为观止。
    “啊啊啊,为什么要把兔子和雉放到一个笼子里,不是有病嘛。”看完第一题的题目,顿时无数人怨声载道。
    “禁止喧哗!”负责监考的十几名考官,立即严厉喝止。
    虽然如此说,但许多人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清新脱俗的题目,难怪他们会有怨气。
    但要是给现代的学生们看到,都明白兔子和鸡放到一个笼子里算什么。
    知道为什么不会追求利润的人还能开工厂当老板,为什么?
    为什么几何体一眼看出来的还要证明?
    为什么就小明的屁事最多?
    为什么要一边放水一边出水,为什么要一会要背对跑,另一会儿要同向跑?
    …………
    在大秦,其实并没有加减乘除的概念。
    “雉有两只脚,而兔子是四只脚,两者不可同一而论,无形中增加了算筹的难度。”张良仔细研读题目,但他发现颇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但考试时间为一炷香,张良不想在第一题浪费时间,所以看向了第二题。
    第二题,有一秦人向一个好友蒙恬借了十钱,向另一个好友王翦借了十钱,花了二十钱买了一支笔,剩下3钱,还给一人一钱,另一人一钱,自己剩下一块钱,欠王翦9钱,欠蒙恬9块钱,九加九等于十八加上自己身上的一钱等于19钱。还有一钱到哪去了?
    张良本觉得看到第二题比第一题简单多了,但仔细一想,确实怎么突然不见一块钱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良目瞪口呆,直接懵逼了。只觉得为大秦科举出题之人真的天众奇才。竟然能想出如此惊人的题目,让他一时间没有一丝头绪,竟然一时间也解答不出来。
    剩余一钱究竟去哪了?第二题,反而让张良差点陷入了魔怔。
    很快一炷香烧了一般,张良才移开注意力看了第三题。第三题,是行军打仗的兵家难题。
    但也是极其刁钻,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凭几十个人拦住胡人的大军,守住城池等待第二天的援军呢?
    难怪会写能说答对两题者,成绩都能算是成绩合格了。
    然而别说两题了,在张良看来很多人一题都不可能答出来。
    第三题的答案并不固定,张良想了想用笔写下了,召集几千民夫,可让最几十民夫穿上军服,后面的几千民夫负责虚张声势,接着吓跑胡人。
    第四题,儒家提倡仁治,若是胡人每一次冒犯大秦,烧杀抢掠,但虽然秦每一次皆能派兵剿灭。
    然而每到最后,胡人皆会大秦投降投诚。以儒家的仁治来解答,请问大秦该如何对待投降的胡人?
    张良是熟读了不少儒家典籍,明白第四题也是非常尖锐。
    虽然他是知道答案是斩尽杀绝,将胡人一网打尽。但儒家的那些人从小灌输孔子仁治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所以可能会往另一个方向回答。
    关于儒家仁治的理解,张良觉得不可用在对待胡人方面,对待敌人方面。
    所以此题的含义,也呼之欲出了,大秦不会任用那一部分儒家思想僵化,只会读死书的一批人。
    剩下的题目,是属于农家,医家的题型,即使张良见多识广也并无头绪。
    后面的八九法治题型,张良回答了第八题,第八题的很有意思,让张良也忍不住思考了一番。
    然后写出答案,“直接询问甲,乙会说哪道门是生门呢?”
    因为甲如果说的是真话,他知道乙会告诉他死门,所以他说的一定是死门;甲如果是假的,他知道乙一定会告诉他生门,因为甲要撒谎,所以他说的也是死门。
    综上所述,甲所回答的一定是死门。那么犯人只要走另一个门就行了。
    第九题,明显是针对法家目前弊端的尖锐问题,让张良心里叹了一口气。
    能想出问题,说明大秦正打算发生改革。法治带来的暴政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张良明白,如今要推翻大秦,或许会难上加难,始皇帝的一系列政策,将百姓和百家诸个学派的民心全部收拢在手。
    有秦始皇贤明,大权在握的君主在。外加有贤才辅佐,大秦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倒。
    仅仅出了九条题目,或许真的能考尽百家的学者也不一定。
    但会是谁呢,以他对于大秦的了解,大秦并无能担当此大才的贤者。
    李斯?虽然对于法家和儒家了解颇深,但并不会是他。
    而蒙毅有辅佐的大才,但并不是博学之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