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生》同根生 第二章 解读小庙兴衰史

    从对山口往上走几个山湾儿,就到了“断山口”。在“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年代,全公社的男劳力在这里开山劈石,打眼放炮,也想让潮河水改道。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大yin山掏出一个十几丈深的大窟窿。成百吨的炸药被塞进窟窿里,外面填上土。人们都躲到安全的地方,只等大炮一响,潮河水改道,就可平整土地,垫出千亩良田,从而改变农业的命脉。
    炮响后,人们欢呼雀跃,像赶集一样,争先恐后向自己的理想目标奔去。
    赶到地方,人们就像“庙里的金刚——大眼瞪小眼”:山被崩的呲牙裂zui,从中间断了而没有挪窝。
    一声炮响,人们作鸟兽散,就像气球爆炸,像空气一样从哪来回哪去。农业学大寨受到了严重挫折。
    离断山口半天路程就是搭草庐的地方,十几户不是草庐的人家坐落在西山根。房子盖得参差不齐,显得杂乱无章,让人看了没有任何美感。
    村子南边东西走向的山脉拐了一个山湾以后,就变成南北方向,呈扇形一直延shen到河东岸,分散成几座黄土丘陵。分散的几座黄土丘陵构成一个“龙爪”。龙爪下面数不清的孤立岩石LuoLou在地面。当地的人们都说这些岩石就是皇上的玉印。还没等龙爪将玉印抓到手,就被对面北湾山梁上的一座小庙压住了。
    据《金陵地记》记载:秦始皇时,有个“望气者”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就在钟山埋下金玉杂宝,并开凿秦淮河加以破坏,想把天子气压住。结果劳民伤财,出了一位皇上朱元璋,他的儿孙做了几百年江山。也许是秦始皇或者是朱元璋,怕口外或者关外的鞑靼或者是匈奴跟他争江山,不但修长城充好汉,而且还在北湾的山梁上修了这座小庙,并放上了几块散金,想压住河南边要抓玉印的龙爪。
    小庙修成后,需要有人看管。于是,给当地的负责人拨了一笔钱,让他在过年三十和正月十五的晚上给小庙点灯上香,供奉不知叫什么名字的神灵。一些有信仰的村民也将自己崇拜的偶像盲目地送到小庙凑热闹,给小庙里不知叫什么玩意儿的神做伴儿。这些偶像无非是些狐狸、兔子、黄鼠狼和长虫等。也许小庙的主人是土地爷或者是山神爷,要不怎么会招来这么多的山牲口?小庙的香火由此旺盛起来。这倒让那个看管小庙的负责人赚了大便宜,不但不用黑天半夜冒着生命危险上小庙去上香了,而且还省下一笔可观的香火钱,本应该他做的事情被村民傻呼呼的做了。这也无可厚非,干部只起个带头作用,起了作用以后,就要吃老本。他开始抽大烟,喝大酒,逛窑子,没用几年,将香火钱花光了。香火钱花光了,他又打起了香客的主意,对前去小庙上香的人收费。费用就像吹气球一样,一涨再涨,到最后,香客终于承受不起昂贵的费用,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小庙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个看管小庙的负责人感到生活无着无落,一时想不开跳崖而死。有人猜疑是被人推下悬崖摔死的。由于年代久远,无从查考,成了一个悬案。
    自从他摔死以后,每天夜里,人们都听到小庙山上有鬼哭狼嚎声,吓得大人小孩不敢出屋。过了半年,有个傻小子在小庙的山上弄柴火,不小心坠崖摔死了,人们都说是被抓了替死鬼。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上小庙山了。不知经历几多寒暑,几度秋凉,小庙跨塌了。不但“秦砖汉瓦”碎了,几块散金也被水冲或被风刮散落在漫山遍野无觅处。
    分田到户以后,一个叫高长武的二十来岁小伙子在小庙的山坡上放羊时,偶然捡到一块重一两的散金。这块散金是金饼的四分之一,九十度角的扇形边缘明显留下了被人切割的痕迹。这就是用于压龙气的散金。
    高长武将金子捡回家以后,家人都以为是黄铜,也没在意,随便的扔在柜盖上。等被“搭草庐人”看见了,告诉他们是金子,全家人可乐坏了。黑天白日睡不着觉,一会儿这人看看,待会儿那人瞧瞧,生怕丢了少了又怕飞了跑了,恨不能砸碎装在肚内,又怕吞金致死,还怕被消化掉,变成屎屙出去。总算熬到高长武结婚盖房的年龄,才以每克六十元卖出去,共得人民币三千元。在卖之前,自己糊弄自己,偷偷的凿下黄豆粒大小的一块,所缺重量被中间人在称金子的戥子底部抹上沥青,又把别人给糊弄了。
    这粒黄豆大小的金子正好三克,用它换回了几十斤重的、“永久”(牌)人蹬走、人不蹬不“行”(行,走的意思——作者注)的所谓“自行车”。
    小庙跨塌了,只留下这些传说,接下来写点儿轻松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白花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