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股神》荆门股神 刘备的三大绝活之二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不用猜,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那么,龙九啸就是说说刘备三大绝活之二——借!
    应该说刘备,会借。
    黄巾起义借的是老师卢植的势,尔后又借公孙瓒的势,接着,又借了陶谦,曹操,袁术,袁绍等人的势。
    最后,还跑到荆州去投刘表,等刘表死了,借着长公子刘琦的名望逐渐入主了荆州,赤壁之战后,荆州是有借不还。夺了东吴的半边荆州,再入西川。
    凡是被他蹭过的人,都没一个好下场的,就连财大气粗的曹操也被他蹭的损兵折将。
    借力者强,借势者智,借智者王!
    翻开人类的历史,王者以借取天下,智者以借谋高官,商人以借赚大钱,成功人士都善于借助外力。
    善于“借”的人,借他人之花献自身之佛,借亲朋好友之助登上事业之巅,借天时地利人和来圆成功之梦。
    借力是生存竞争第一法则——荀子说:“借助于车马的人,并非有利于双脚,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于舟楫的人,并非不善于游泳,但是可以渡过长江大河;有才能的人,并非生来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企业要做好借势营销,就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要有战略眼光。
    借的名堂很多:借名、借市、借力、借渠道、借势、借壳等等。
    与“借”有关的词,比如借鸡生蛋、借刀杀人、借花献佛,借水行舟......
    可以说,借力者强,借智者王。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大智慧!
    高明者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风起云涌、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把握瞬间的机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资源,达到预期和理想的效果。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顺手行舟,则如鱼得水。
    善借者赢
    刘备出身寒微,却三分天下,称雄一方;
    他,知人善任,善于借势。也是借着这一时机坐上皇位的。
    古语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是说成功者的成功在于借助外力。
    刘备前半辈子因为自己资本少,走的全都是借鸡下蛋的路数。
    没钱没粮没兵没地盘的刘备,光靠名声和心计,施展乾坤大挪移,到处东挪西借。
    被老刘借过的人多了去,有曹操、袁绍、公孙瓒、田楷、陶谦、刘表、龚都……还真壮观。
    老刘开皮包公司的时候。天天琢磨“借鸡下蛋,借米下锅,借ròu过年”。总是琢磨怎样空手套白狼。
    直到遇到诸葛亮以后,诸葛亮告诉他了还可以拉散户入局,自己坐庄,做大做强。
    之后老刘就如鱼得水,东风与便,左右逢源,一飞冲天。
    做大事,要“取势、明道、优术、合众”,要会“取势明道”。
    因势而动:明势,顺势,借势,得势,造势
    势,可以理解成形势,也可以理解成为势力。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外部的大环境和内部的资源。顺势而为很重要!
    这也是做股票投资最有效的技术分享!
    顺势而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潮流,顺应趋势,不要逆势而行。
    上升趋势就坚定地持有股票,下跌趋势就空仓等待!不和趋势做对!不逆势而为。
    有时在特定的语境当中。也包含劝慰放弃难以达成的目标的寓意,不要强勉自己。该收手就收。或者还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之意。包住自己的实力,保住自己投资的本金,就有翻身的机会,就有赢的希望!
    古人用兵将的多半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现代军事法则里所有的兵法谋略也离不开这些基本的法则。股市投资也是这样的。
    顺势讲究的是度天时、识地利、重人和。
    大的行情好了,抓住热点板块的龙头,找准买入时机,保持心态,就能赚钱!
    顺应大势所趋、响应民心所向,顺应时代大潮而动,顺着主流发展的方向制定一切对自己有利的计划,也可称之为“随大流”或“随波逐流”;
    借势,借东风破西浪,借助他人的力量以武装壮大自身的实力。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顺其自然,应势而谋,说的意思都下不多。
    善于造势———发动宣传,营造氛围。在营销中,常用。
    勇于借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公关策划,常用。
    敢于谋势———积极探.索,重在实践。在处世做事,谋略中常见。
    诸葛亮也会借:
    草船“借”箭,不费一兵一卒,不到三天向曹操借来十万支雕翎箭;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十万曹兵被烧得丢盔弃甲,成就了以少胜多的千古佳话;
    就连刘备的第一块地盘——荆州,也是由他出谋划策“借”来的,并且是一借就不还,为刘备后来的蜀国江山奠定了基础。
    借力、借势、借人、借荆州……
    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就是借力、借势。
    刘备一出道,还在做混混的时候,就看中张飞,有田有地有ròu吃,有酒喝。喝了点小酒,借着酒力,顺势结拜,然后由张飞出钱,有了第一家皮包公司。
    在qun雄逐鹿的三国。刘备是最草根的,家底也是最薄的。虽然时不时的夸自己是皇室的后裔,但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编草鞋卖草席的。
    在乱世之中刘备就炼好了一样本事:借东西。借了还不还。
    最有名的有四次:
    1、借出赵云。
    因为刘备的底子根基都是这薄的。在你争我夺的,激烈竞争中,在所有的诸侯之中,刘备的口号喊得最响亮的,他要匡扶汉室。
    其他的人是实实在在的在争夺地盘。就刘备在喊口号。光没有用啊,别人不鸟你。
    当时刘备担任平原令,适时黄巾余党攻打孔融的北海(今山东潍坊),孔融兵力不足,听闻刘备仁义,就向刘备求救,但平原是小县城,兵力很少。
    当时陶谦被打得无招架之力,到处求救,向袁绍求救,向公孙瓒求救。可是没有人搭理。
    刘备心里过意不去,就像老同学公孙瓒借兵。
    公孙瓒回复:兄弟呀,我这里人手也很紧张。
    刘备恳请道:那我就只借一个人。
    谁呀?还值得我们刘皇叔这么大费周章地折腾。常山赵子龙也!
    借一个人,总比借一支部队,要省事得多,好歹也是多年的老同学。公孙瓒就答应了。
    于是赵云都被借走了。这可是一名响当当的虎将。
    没有赵云,公孙瓒手里就没有什么好的大将,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臭鱼烂虾。没人能独当一面,就这样,公孙瓒被袁绍打败而死。
    赵云也就成了刘备的爱将!
    事实上刘备早就想打主意。可以说是蓄意已久。
    2、借小沛
    话说不可一世的勇猛大将吕布被曹操打跑之后,带着兵马逃到徐州。
    徐州牧陶谦临死之前把徐州让给刘备。刘备看到吕布可怜兮兮的跑来,于心不忍,就心存善念,一定之差就收留了的吕布,让吕布驻守小沛,共同抗击曹操。
    多好的一个小算盘呀,结果天不遂人愿,全让吕布给搅黄了。吕布就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小人,总是担心刘备有一天会赶走他。
    所以趁刘备和关羽外出迎击袁术的时候,突袭徐州。当时留守的只有张飞,还是一个喝的醉醺醺的张飞,其结果可想而知。徐州肯定没有守住。
    等刘备回来,一看事情都整成这个样了。没办法,只好又向吕布借小沛。
    吕布觉得自己抢了人家的城池,场面上有点尴尬,ting不好意思的,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但刘备在小沛是招兵买马,雄心勃勃,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这又让吕布担心起来,于是去攻打刘备。
    不用想,肯定是刘备败了,刘备只好厚着脸皮就去请曹操,两下联合,三下五除二干死了吕布。
    3、借荆州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著名的事件。
    刘备会借人,也会借地盘,真是个多面手,够能的了。
    话说孙刘联合,火烧赤壁,曹操败走。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当时借口地盘小,容不下人马好像孙权借荆州。
    刘备借口没有什么像样的地盘驻扎部队,于是就像孙权借城池,借地盘。
    鲁肃基于战略考虑,他也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
    既然是盟军,又一起抗击曹操,加上刚打完赤壁大战,尝到了甜头,再加上鲁肃的建议,想想也对,吴主孙权,一高兴就答应了。
    等着荆州一旦刘备手里,刘备就开始飞黄腾达,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富庶的荆州,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根据地,刘备就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然后就组建精兵就入川了,抢得西川!
    荆州是刘备的风水宝地,刘备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事实上,由于江陵在孙权手中。刘备向益州发展就无路可行。这才是刘备借荆州最大的目的。
    最后刘备果然是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益州。
    刘备成了不诚信的老赖。
    借用一句话: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那个年代才人辈出,时局动荡。对于刘备这种半世流离,起起落落,却又心怀天下之人。势必会遇见助他飞天的东风。
    为什么不还?
    因为在政治和军事上,荆州(治所江陵)有其重要性。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
    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荆州对于蜀国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刘备占据荆州在当时具有以下战略意义:
    1、是主要的物质供应基地。荆州地处江汉平原,历来是鱼米之乡,经济也比较发达。
    历年征战,各州争战连年,饱受战争之苦,疲惫不堪,刘表任内的荆州相对安定,对内发展内政,对外部机少用兵,所以,荆州的经济实力领先其他各个州郡。
    2、是刘备兵员的来源地。打仗打的就是兵力。没有兵力,什么都是空谈。其战略地位不亚于明清的江南。
    当时荆州的人口已近百万,这在三国实力最弱的蜀国人口比例中,分量是很大的!
    3、地理位置险要。是三个政权的交集地。北过江可攻宛洛,东顺江可取江东,西逆流可进益州,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4、南北的咽喉。
    向北威胁南阳、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
    向南是江陵,守江陵则足以蔽长沙。长沙、零陵、桂阳都在覆盖之中。
    5、据险而守。
    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东吴地区的安全;
    6、既是屏障,又是跳板。
    荆州不仅是保护西线的一道战略屏障。还是一个重要的跳板。
    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7、一关锁八郡。
    既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又可以在今后传檄而定南方四郡。
    4、借寡妇
    听过借钱、借东西,没有听说“借寡妇”的吧,一听这个,帅哥们是不是荷尔蒙急增?呵呵,所以龙九啸把这段放在最后。
    刘备利用荆州为跳板,刘备攻下益州,占领了成都。
    益州之地,被刘氏父子经营很多年,根深蒂固,无法动摇人心,虽然占领了地方,但是却不得人心。若想在此站稳脚跟,就必须和刘氏家族的人盘上xi吮的关系,这样就能笼络一大部分的人心。
    在法正和诸葛亮等人的建议下,刘备就娶了刘璋的嫂子、也就是吴懿的亲妹妹。
    就是所谓的吴夫人,是蜀中大族吴氏的女儿家,哥哥叫吴懿,当时吴氏是蜀中最大的豪族之一,
    刘璋以前是益州的老大,吴懿是以前益州的军事总司令。
    而刘备娶吴夫人原因有两点:
    一是相士说吴夫人旺夫,她老公是能做皇帝的;
    二是为了拉拢以吴懿为代表的蜀中豪族。所以说刘备和吴夫人的结合也是政治需要。
    刘备巧妙地借助一个寡妇吴夫人,顺利收拢了益州的两股主要力量:刘璋的政界、吴懿的军界。
    这位刘备以后在川蜀之地站稳脚跟称王称帝上了两道保险,真可谓用心之深啊!
    所以说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会借才是成功之母!会借寡妇,更是成功之母!
    刘备家住河北涿县楼桑村村头,龙九啸就从楼桑开始,
    写一首诗纪念刘备一生的大事,求朋友们给花,打赏,多支持!
    皇家玄孙出楼桑,高桑如盖树非凡。
    求学拜师卢子干,共读交友公孙瓒。
    合徒聚众等时机,桃园结义收关张,
    双手过膝异人态,两耳垂肩帝王相,
    讨伐黄巾建奇功,鞭打督邮惩贪官。
    高唐征讨董卓贼,星夜投奔公孙瓒。
    抱腿被表司马职,防绍加封平原相。
    慧眼相识收赵云,战神出世称虎将。
    青梅煮酒论英雄,衣带传诏来拥汉。
    诸侯联盟方阵建,qun雄割据城池换。
    隆中三顾求圣贤,卧龙一见惊宇寰;
    初战火烧博望坡,一举干翻夏侯将。
    赤壁一战曹军败,东风半宿荆州强。
    先取荆州后四川,早得汉中晚称王。
    汉位在西有讲究,鸿图霸业立蜀汉。
    关羽骄狂失荆州,兵败夷陵留遗憾。
    各位好朋友,“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或“求月票”,支持一下,谢谢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