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股神》荆门股神 张飞、关羽的武功来源?

    很多朋友对张飞、关羽的武功路数心存疑惑。这两人英勇无敌,一身功夫从何而来?龙九啸在这里简单分析一下!
    三国志里没有具体写关羽张飞的出身,但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说法。我们可以得知:
    张飞家有豪宅良田,能募集几百勇士,拿的出马匹和上好的镔铁。典型的地主成分!换做现在也是土豪,不折不扣的土豪。
    既然是土豪,那么张飞的生活条件就不会很差。
    第一、天生根骨强壮,肌ròu含量大,能吃能喝,身体强壮,而且爱好习武,并且有条件有资源找到武师教导!
    第二、营养充足,日常伙食中有ròu食,而且不要小瞧古时的商贩,那会儿比农民地位高,有本钱能持续性的经商,必然是有一定资产的阶层!所以钱是够用的。
    具备这两条,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张飞的起跑线比普通人高很多了,毕竟舞枪弄棒,抽刀耍剑没把子力气哪行?
    各位若是有兴趣,试试耍把汉剑,2斤多的剑你看看能玩多久?腕力,握力,腰力,臂力讲究太多了!没有力气,你根本就耍不了一会儿。
    而且古代锻造工艺与冶炼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至少在三国时期是这样的,还没有当今如此精湛的锻造工艺,所以,兵器肯定重,肯定比现代打造的兵器要重!
    没有力气,根本就耍不成。
    就拿咱们身边最直接的例子来说,那些朦国族人,天天喝羊奶吃羊ròu,那体格,比一般练过健身的人都力气大,因为他们不图好看,只要实用,身大力不亏。各个膀大腰圆,若是论摔跤,一般人很难玩过他们!
    那关羽、张飞的武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从小说的描写,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仔细推测。
    关羽,张飞他们的武功来自他们的职业!
    并且,这一点不容置疑。龙九啸仔细分析过。
    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技能,创造自己独有的捅法(这样说可能高度不够,那就换成枪法,毕竟有枪扎一条线的用法)和刀法,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
    张飞
    很多朋友肯定没见过农村过年杀猪,在我印象里一头猪要七八个男人合力才能摁在门板上杀死,所以张飞作为屠户天天杀猪宰牛,一个人对付几百斤的猪,都是小case啦,没有力气是不行的,力气肯定也练出来了,并且还不怕见血。力大身不亏。
    张飞的主要职业是杀猪卖ròu的。
    杀猪要用杀猪刀。用刀用力捅破厚厚的猪皮,所以张飞用的武器是矛,见谁捅谁,谁见到谁倒霉。这是一种职业习惯,最后竟然成了一种武术套路,杀敌的利器。
    草,有点血腥。把人当猪杀,谁能抵挡的了。就是盖世英雄也难被一捅。
    过去杀完猪,要给猪去毛,怎么做呢?
    猪杀死后要去毛,去毛前要先给猪充气,使皮肤绷紧。
    通常做法是把猪后腿处的皮割开个口子,用铁钎从后蹄一直捅到腹部,然后拔出铁钎,往腹部充气。
    那时张飞没有打气筒,只能用zui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吹过气球。就是那种特大号的气球。一般的人是吹不起来的。就是特别能吹牛的人,也没办法吹球。
    张飞使劲往里吹气,使整头猪鼓起来像个球,然后拿棍子给那使劲敲打,再用开水烫。
    所以张飞肺活量非常大,气息足,这点就很牛了。张飞能吹猪也能吹牛。一般的人能吗?
    所以张飞这才能在长坂坡把夏侯杰吼下马。这不是现在人能想象的。
    铁钎就是小号的矛,所以张飞自然选矛作武器。臂力过人绝对不是盖的!
    另外,长期给猪吹气,张飞练就了巨大的无敌肺活量,才能在长板坡前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虽然说有点艺术夸张,但还是很牛掰的。这就是张飞。
    铁钎和张飞的兵器不同,但技术特点一致。杀猪时不是用杀猪刀砍,而是捅。
    所以本质上杀猪刀不是刀,而是和矛类似。熟能生巧,长时间使矛,功夫见长。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张飞的武器是丈八蛇矛了;
    1、杀猪刀也是捅进去的,铁钎子也是捅进去的,所以张飞的武器是用来捅的,只不过是捅人,丈八矛就是捅的啊。捅对张飞来说,就是小儿科的动作。但是,对手来说,就是无尽的遗憾。
    程咬金就三板斧,可以忽悠很多人。张飞的动作更多,力气更大。干掉三五个来将,都不算回事儿?
    2、丈八蛇矛很长,其实就是杀猪的铁钎子的放大;
    就和写毛笔字一样,最难念的是最小的笔和最大的笔。其他的运笔方法,笔锋都是一样。武术也是这样的,平时练惯了这种动作,就是杀招,简单的练熟了,就是绝招。
    3、丈八蛇矛可以挥舞,就是敲打胀气的猪的棍子;
    长时间的练习,技巧,准确度,没得话说。
    4、熟悉人体就像熟悉猪的酮体一样,能够迅速的找出软肋,能快速的解决战斗,并且从哪里入刀会造成怎样的伤害。
    5、经常把猪的酮体假想为人体练习,有点刨丁解牛的味道,所以杀敌游刃有余。张飞把杀人当成了一种艺术。
    所以说杀猪宰牛,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高超的杀敌绝技。龙九啸这种观点,相信很多朋友都认可。
    有心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农村的杀猪佬,长的都差不多,都是人高马大、目眦尽裂、一脸凶相,其实都是职业病;符合猛张飞的这种长相。
    因为经常杀猪,所以张飞的武功很好。
    武功都是自己感悟的,熟能生巧,就是打架打得多。真正的打架高手在民间,那是功夫的源泉。
    记得17岁的时候,去刘封城游玩,看到张飞的雕像。
    曾经现场做了一首诗:
    张飞擂鼓刘封城,猛飞烈胆虎威存。
    自古两张何并论,欲效英雄扬豪神。
    关羽
    有人说关羽是卖过牛杂的。这或许是一种误解。如果从和张飞配对的,这种角度来说。倒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毕竟《三国演义》没有做详尽的描述,龙九啸个人认为:
    关羽没有卖过牛杂好吧...传说他卖过红枣和绿豆。
    面如重枣=卖红枣,头顶绿帽=卖绿豆(怕不是原谅帽吧。各位也不要想歪了)
    关羽在逃亡途中卖过枣子。
    并且还卖了五六年的枣,怎么说也是一种职业了。
    但关羽不擅生意,卖不出好价钱,但仍能维持生计,说明其进货渠道不一般。
    不是有句歇后语说的。
    关羽卖豆腐——人强货弱。
    关公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如果按照正常付款进货,本钱早就陪光了。
    关羽有案底在身,不大可能跑出去抢枣。再说,就是要抢也应该去抢钱。
    关羽是卖枣子的。但关羽自己又没有枣树,而是偷别人家的枣。
    关羽选择好好枣园后,只能自己去枣园打枣。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踩点。
    一般枣园是地主豪强的,打他的枣就是斗地主,不用付钱,所以心安理得。
    有时动静太大,为了少惹麻烦,也为了保持长期的货源不断。
    关羽总是穿一身绿,见有人来,便爬到枣树上躲起来。一身绿衣,一张枣红脸,有利于在枣子中隐藏。藏在枣树上谁也别想看着。
    是不是有点像《皇帝的新装》样的。自我相欺。
    因为不是自己的枣树,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想必关羽也不会爱惜什么枣树,只顾拿大竹竿一通猛打。
    我们都知道,过去打枣都是用一根长棍子来回抡着打,由此可以演变成刀法,所以关羽后来用的武器是长把刀,抡起来那叫一个厉害。犹如秋风扫落叶,那个干净利落。兵法有云:枪扎一条线,棍(刀)扫一大片。一把锋利的大刀,只要使到极致,力量和速度的结合,就是最致命的武器!
    在枝叶中挥动竹竿需要多大的力气。关羽如此打了五六年,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练就无穷臂力。功夫就是这样练成的!
    常年打枣,臂力和腕力都非常大。就和常在健身房锻炼,臂力超qun,再加上身高,骑马作战本来就占优势,先天条件好,2米多高的个子,力气又大,敢拼敢打,再练就一点技巧,80多斤的大刀舞起来,确实气势上就能吓坏敌人。
    如果一个人能把80斤重的大刀,舞成风车。瞬间秒杀敌人。
    所谓的:温酒斩华雄。讲究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用快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关羽就是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瞬间秒杀,一招速斩杀华雄。
    可怜的华雄哥,心里还在得瑟,骄兵必败,冷不防被一位无名小卒干翻。死都不盲目!
    从技术特点看,挥动竹竿和挥动大刀完全相同。所以关羽选择了八十二斤的大刀。打枣成就了关羽的武功,也造成关羽武功的严重缺陷。
    关羽曾和赵云在牛头山打过一仗。这场战斗发生在一条山道上,山道两旁全是树。
    “关羽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卧牛山。”
    这说明关羽踌躇满志,没有把武神赵子龙放在眼里。
    “遍山树枝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一白杨树。”
    这种看似熟悉的环境,必定会让关羽产生一种错觉。
    “赵云见关羽不来斗将,却入无人之境,方欲问时。”
    果然关羽就像没看到人一样,如无人之境,赵云还没有来得及问。
    关羽把白杨树当做假想敌,一刀干翻,职业习惯!
    “关羽赤兔马快,早到树前,手起一刀,将白杨树折做两段。”
    关羽的武功源自打枣。在冲锋时精神高度集中,道旁的树木勾起了他本能的反应,挥刀直奔树木而去,一刀断树,厉害是厉害,可惜是隔山打牛,大大出了一回洋相。
    关羽也因此弱点被擒,丢了性命;
    关羽冲出麦城,应该是杀出重围,然后沿一条山路逃跑,不曾想赤兔马被绊倒,关羽因落马被马忠所擒。
    虽然说关羽很疲惫,但体力透支还不厉害,对付一个无名小卒马忠理应绰绰有余。
    怎奈又是山路,山路两旁又尽是树木。
    关羽举刀欲战,因两旁树木众多,一时不知该砍哪棵。在犹豫中,早被马忠绑定。
    一世英雄,还是败在无名小卒手里,心不甘情不愿!当年斩华雄的情景犹在眼前。
    为什么关羽,张飞这么厉害呢?天生?环境?家境?内心?还是性格?
    龙九啸觉得都不是,那是什么呢?
    1、乱世,乱世出英雄,有了奋斗的动力。
    阶层之间的壁垒被打破,谁都有机会上位,原本的普通人上位的基数大,自然会产生这么一批向上爬的人。
    2、运气好,运气很重要!
    一将功成万骨枯。运气背了,战场上被乱箭射死,任你在牛也没人记得。就算没有关羽、张飞,也会出现赵羽、王飞,李云,也都会这么厉害.
    3、走对了路,进去了正确的圈子,跟对人,接触的全都是当世新一代精英,在精英的世界里,成长就会迅速。
    关张二人,身处乱世,想要想不被人杀,首要任务就是先锻炼出自己杀人的本事,天生加上刻意的训练,关张二人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
    是杀牛杀猪的屠夫成为了盖世英雄,还是盖世英雄在成名前都杀过猪和牛而已?
    只能说:时势造英雄!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有能力的人,希望借助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
    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隐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
    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廷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
    张飞则更是消失在众人中,早期入团,紧跟老大,刘备是个要脸面的人,又是结义的兄弟,没好意思踢开老员工而已,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张飞在蜀国中算是元老级别创始人,自身才能并不是很不出众。
    向宠、王平、赵云等人哪个会比关张差?哪个不比关张稳当?
    但不是嫡系,刘备只相信关张。因为大家在一个锅里搅过勺子,是一起吃过窝窝头,知根知底之人。也许能够镇守荆州的人很多,大把都是,但老子只喜欢用自己的兄弟,就是要兄弟做一回小老板,或大佬。
    鹰有时候飞得和鸡一样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
    关羽因为打抱不平杀人被通缉,虎落平川而已。而且,张飞可是实实在在的地主啊,有自己的庄园。
    刘关张这三个人代表了汉末三大社会势力,刘备出身皇族,尽管是没落的皇族。关羽出身门阀贵族,有点衰落,张飞出身豪强集团,这也算是强强联合,英雄莫问出处,哪里还是屌丝抱团?
    即便大家不认可,这三人也可以抱团打天下!这也是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的举动!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次联手合作里,出钱出人出力出装备的都是张飞,结果反而排在最后,名义上是因为年纪。
    其实按照后来官场九品中正制的品评标准,刘备至少是上中品,有论资排辈的嫌疑,关羽可能是中上品,和出身有关系,张飞可能都进不了中品。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都不甚清楚。民间有种种猜测。
    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有了重大发现。发掘出关羽的墓砖。
    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整个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
    朱旦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
    根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庭其实是个文人世家。
    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关羽出身。
    农历六月廿四日,关羽降生于直隶校部河东郡解下冯村(今运城常平乡,常平村)后解县升为州,所以说关羽为解州人。
    关羽长大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是亲儿子!
    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县)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一起共同镇压黄巾起义。
    就是在这里关羽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以及张飞。
    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相互敬仰,友爱异常,亲如兄弟。这里没有提结义的事情。
    三个没有社会地位的有志大好青年,互相欣赏。不是屌丝。
    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
    朋友们,“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支持一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