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婚交响曲》Part 95

    今天是小年,春节还有一个星期,人们每天都在街上能看到“年味”,
    路两边,常有平时不做买卖的人,却只在年前这几天,在路边出个摊位,
    雪地上,铺就一块大布,或直接就着地,放着一落落的、五彩缤纷的年画,
    更多的是对联,红纸上面用黑墨汁写就的。大的,小的,各种字体的“”字,
    还有只是一条的,长长的,当地人叫“春联”,跟北京春联有些不同。
    更让人眼花的就是一些用彩纸剪成的小“挂旗”,
    这些“挂旗”是放在对联里横批的下方,长短跟横批一边长,
    高度一般是横批的两倍有余,上部分是手工剪纸字,常是些祝福的话:
    “年年有余”“恭贺新春”“新年大吉”“吉祥如意”等,
    底部则在剪纸的下方,索性什么图案也不剪,
    只是留有一些长长的彩纸裁成的流苏,在东北的寒风里,随风摇曳,
    倒给这些贴在门上的对联,增添一些动感的元素,也是一种风韵。
    但对于这些“挂旗”,73栋的南方眼镜夫妻,上海下放大夫夫妻,
    他们都纷纷表示,过去没见过这东西,最东屋的老李头来了兴致:
    “这挂旗又叫挂贴或者挂钱儿,那是我们满族人年俗习惯。
    你们南方来的,当然可能没见过。清朝时候,满族不是分八个旗嘛,
    正黄旗、正红旗、镶黄旗等等,正、镶共八旗。我们满族人过年时,
    要挂自己部落的旗帜,后来在汉人中过年也挂旗,
    不过只是象征性的沾上各种颜色的彩纸,剪成各种图案就是了,
    现在就是这些吉祥喜庆的吉利话儿。祈福避灾呗!”
    地摊上,除了这些年画和对联,更多的是年货的临时摊位,
    农村里自已家杀了年猪的,灌了血肠,一根根扎严实了,放在水盆里,
    再用大锅,了猪下水,也就是猪的内脏,其中,四样最为有名。
    其实这“”本身就一种烹饪方法。先用油把食材原料炸透或两面煎黄,
    然后放进调料及汤汁,移到文火上收干汤汁,就叫“”。
    东北人俗称猪内脏为“猪下水”,那这“四样”自然是“猪下水”里的东西:
    第一样是猪肾,俗称猪腰子。酒馆江湖里到处有“补肾”的说法,
    其实对这件事,张淑夫妇可能最了解一些。
    由于候斌精子成活率低,导致和张淑不孕。开始的时候,寻医问药多年,
    所以药没少吃,偏方秘方一定少不了。头一个听说的,就是常吃猪肾。
    不过,后来据专业人士讲,如果过多的食用动物内脏,
    反倒还容易引起男性精子减少的问题,更会增加不孕的风险。
    所以说猪腰子补肾的说法里,猪肾是人强行“被赋予神奇功效的食物”,
    乃至滋阴补肾、治疗腰酸背痛、治疗不孕不育症,只能当传说而已。
    第二样是沙肝,就是猪脾。在东北,这东西的别名很多,猪联贴、猪连襟,
    是一个造血器官,猪连襟窄而长,颜色深红,有时口感象猪肝,
    可能就是由于这一点,才有沙肝的称呼吧。
    至于能益脾胃,助消化倒是真实的,谁家小儿脾胃虚弱,
    饮食不化,食欲减退,都用在偏方里。
    它的食用价值没有任何争议,口感也算不错。是“四样”里必不可少的。
    第三样是猪胰子,也叫猪横。
    猪胰脏是不规则的,类似脂肪,但颜色灰暗,
    吃起来有颗粒状硬块(胰岛),但咬起来有嚼头,也深受人们喜爱。
    很多闯关东过来的老年人,都会用它做,“猪胰子皂”,洗手、沐浴。
    这“猪胰子皂”质地细腻、除了去污、温和,不伤皮肤外,
    东北的冬天里,小孩子常在外面玩,手冻出裂口是常事儿,
    老人们便用这“猪胰子皂”治疗小孩子冻坏的手。
    晚上临睡前,先把手用温水洗上几遍,再在裂口上多涂些“猪胰子皂”,
    晚上戴上手套睡觉,第二天起来,果然裂口消失,也是有的。
    第四样,就是猪大肠。想到这大肠是装猪粪的,很多人听了就恶心,
    所以洗的时候,人们格外小心。有些人先浸泡一晚上,
    再用淡盐水或是和醋的混合液洗,但做出来,还是有些异味,
    男人喝酒时,就着它,就说:
    “吃的就是这个臭味!”,
    女人则直摇头表示拒绝。东北人,发明的一种洗法,
    用酸菜水浸泡,再用淘米水搓洗,大肠的异味便荡然无存。
    而这酸菜,就是东北人过冬的主要蔬菜。
    是由秋天成熟的大白菜腌制发酵而成。
    没有了异味的肥肠,一定很好入菜了,但是,见过猪肠子的人,
    都知道“小肠最瘦,肠头最肥”的道理,肥肠头部,
    到处是白色的脂肪,却是最油腻的,实在不好烹饪,
    只有放在“四样”里,它却把它的油脂,发挥到了最好的作用。
    况且东北人最喜欢说“吃啥补啥”,这吃肥肠,
    对大肠病变,如痔疮、便血、脱肛者有奇效。
    而在冻天雪地的东北,有“十人九痔”的说法,
    于是,这道香的流油的“四样”,
    又是一道“药膳”大菜,何乐而不为呢?
    路边摊主,架起大铁锅,松木绊子柴禾烘的红火,
    里面是一锅油滋滋,香喷喷的“四样”,
    恰逢路过的人群,这味道就是声音最高的吆喝。
    来一份“四样”回家过小年,
    存两份“四样”等待过大年,
    这种滋味,堪比自己家里杀了头猪一般解馋。
    路边摊,还有自家冻的大豆腐,叫冻豆腐,一团团的,放在案上。
    冻梨,有花盖梨,秋子梨为主,不知为什么,这两种梨冻过之后,
    皮全部变黑,而放到室温缓过后,口感却是比鲜梨要好的多。
    秋子梨咬破之后,一兜酸甜爽口的水儿,立解了正月里的鱼肉香腻,
    余下的果肉,一口一个,入口即化的感觉,
    让你从春天一直想到秋天。
    花盖梨,则是以果肉为主,酸甜适中,偏细腻柔和,老幼皆宜。
    冻梨必配有冻柿子,冬日的晚饭后,天寒地冻,出去活动的场所有限,
    于是,一家人,团坐在温暧的火炕上,来一盆缓好的冻梨和冻柿子,
    无疑既满足口感,又帮助消化积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