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剑史》第二百零六章 天送佳徒

    [,net]
    地里佛道:“你们中原人说‘红颜薄命’,当真如此!李之姝倒是咎由自取,这爱丽丝又招惹了谁,想不到今日毙命于汶水!”
    武宁宗道:“说这些有甚用?现在大家想,如何向太子交差才是!”
    元丹见思远不语,但神色哀戚,心里一惊。暗道:“思远为何如此悲哀?”
    只听地里佛道:“交什么差?我们只是来帮你们搬运银两的,这女子在你眼皮底下跳河身亡,跟我们何干?”
    牟海川道:“大家勿急!现在出了这档事,大家一起想办法就是。爱丽丝自杀,这事瞒不住太子,只有据实上报。好在太子并未认识这爱丽丝,也谈不上恩宠,倒有回旋余地。国师,你看如何?”
    元丹道:“上报太子就是,这爱丽丝早有寻死之心,谁也拦不住。如要太子少发火,牟大人先去见靠山王,得请靠山王美言几句。”
    牟海川点头道:“正是,事已至此,只得惊动靠山王他老人家了。”
    当下吩咐众捕快下崖,收敛爱丽丝。自己亲自骑了快骑,往京城去了。
    晚上宿于驿站,思远心伤爱丽丝之死,闷坐房中,爱丽丝父女当日来到羊城,便是他接纳款待,与爱丽丝相处了两日,这爱丽丝年纪,不过比三妹云柳大了半岁而已,加上不习中原礼教,自然明快,讨人喜欢,与思远甚是谈得来。爱丽丝爱慕中华文化,虽不满父亲要把自己嫁入豪门,但要嫁入中原,还是愿意,她心存幻想,中原一般人都讲理守规,那些王公贵族,只怕更要好上几分,思远当日还在暗笑此女好单纯,不想今日,已是阴阳相隔。自己亲自派人把她送往京城,那是自己把她往地狱里面送。
    只听脚步声响,几不可闻,只听元丹道:“思远,睡了没有?”思远忙去开门,迎了元丹进来。
    思远道:“掌门,你有什么事吩咐?”
    元丹道:“我看你神色不对,到底怎样,这爱丽丝与你有何牵连不成?”
    思远道:“我与她不过见过一面而已,没什么牵连。”
    元丹道:“那日爱丽丝给了你什物事,我看她甚是凝重。我看武大人老看你怀里,只怕心有疑惑,现在爱丽丝一去,他只怕疑心更重。”
    思远怒道:“他们逼死了爱丽丝,还疑心我,我去见他!”不顾元丹阻拦,直奔武宁宗房间。
    武宁宗见思远怒气冲冲而来,倒是愕然。
    思远一字一句道:“武大人,你想必现在还不知爱丽丝为何要自杀吧?”
    武宁宗点了点头。地里佛听得声响,也进得屋来。
    思远道:“爱丽丝在临淄,曾托我要把几件物事带回老家威尼斯,就是这个了,你看清楚。”说罢将手帕掏出,打开,露出那手镯和铜牌。
    武宁宗看了一眼,手镯虽好,但也算不得极品,倒是铜牌上,刻有文字,自己虽不识,但字迹规整,必是文字,正中还有一个小船标记。便道:“爱丽丝为何而死,在下委实还未明白,还请公子开示。”
    思远道:“她不想当玩物,就是太子,那也不行。”
    元丹道:“思远!”
    武宁宗脸色铁青,思远此言,可是大大犯上。
    思远道:“武大人,这是爱丽丝遗物,我收好了,我答应过爱丽丝,要将此物带回威尼斯。太子如要问爱丽丝为何自杀,就说她不想当玩物。”说罢,收起手帕,径直去了。
    元丹抱拳道:“武大人,思远与爱丽丝几年前相识,今日见爱丽丝惨死,有些失常,大人莫怪!”拱手拜别而去,地里佛倒是哼了一声,跟在元丹身后,一起去了。
    元丹见思远在床上打坐,双目紧闭,轻叹一声道:“思远,我能理解你心情,但事已至此,咱们厚葬了爱丽丝,日后想办法托人将她遗物带回威尼斯便是。”
    地里佛道:“思远,你做的不错,不枉爱丽丝将遗物托付于你。早知爱丽丝不愿入宫,咱们前几日就把她劫走。”
    闻听此言,元丹吓了一跳。
    思远道:“掌门,有一件事相求,待明教之事一了,我亲自去威尼斯,将爱丽丝遗物送到。”
    威尼斯与中原相隔千里万里,往返顺利,只怕得有六七年功夫才能一个来回。元丹沉思良久道:“好,到时你去就是,也不负爱丽丝所托。只是你如何找到威尼斯?”
    思远道:“威尼斯也是商贸大城,找到倒是不难,只是爱丽丝家人何在,倒是难寻,但威廉经商,应该大有名气,反正路在嘴上,不怕找不到。”
    地里佛道:“此去西域,那也是万里之遥,西域再往西万里,可到海边,再渡海向西北,就是威尼斯。这铜牌有字,是西洋文字,刻有帆船,必是爱丽丝家族信物。”
    元丹道:“受人之托,忠人所事,那是自然。只是太子乃是日后国君,不可妄议,此节务必清楚。咱们石林初复,又要对付明教,不要多生枝节。”
    两人齐声称是,然后各自歇了。
    第二天下午,牟海川回转,带来太子口令,令就地安葬了爱丽丝,不要带回京城,着国师回转汉阳,与雷天动、净水合练武功,研究克制烈火之道,不必再到京城。
    元丹有点不快,知道因为爱丽丝之死,太子不喜,不愿见自己面了,转念一想,不快也就散了。
    地里佛道:“掌门,你不生气,这太子也太不给面子了!”
    元丹笑道:“咱们江湖中人,少见显贵,倒也好是件好事。现在倒可以静下心来,琢摩一下武功,现在我内伤复原,正好与大哥、二哥一道研习武功。”
    三人拜别武宁宗、牟海川,往汉阳而来。这日过了许都,接到丐帮传信,峨眉金光大师坐化,其五弟子净明禅师接替方丈之位。石林复派,得峨眉帮助不少,金光大师望重武林,又是一代高僧,不想去了。
    这日到了南阳,又传来消息,烈火已经练会“龙象功”,功至九层;元丹知道烈火天资聪颖,内力极其深厚,通关“龙象功”,原也要不了几月,没想到如此神速。
    天气寒冷,路上由于雨雪不断,元丹怕伤了“白云飞”,不敢勉强,待雪停之后才行,这下行得慢了,直到十月底,才到了信阳。
    这日,为了让马匹休整,元丹三人来到街上,虽说三人内力深厚,不怕严寒,但寒冬时节,便到酒楼喝酒。信阳地处随州之北,离汉口不远,风土人情,与汉口有些相近,三人在汉口待的时间不短,置于市井之中,颇感亲切。三人到了信阳南大街的“通南北”酒楼,此处酒楼,兼顾南北口味,故名曰“通南北”,天气寒冷,酒楼人也不多,稀稀拉拉有二十来人。
    元丹与地里佛爱吃汉阳的热干面,当下先点了两碗热干面,思远点了一份罗山大肠汤,三人先垫肚,暖暖身子,然后思远又去点了板鸭、黄岗鱼汤、固始鹅块,点了蒸蛋,切了一斤牛肉,要了三斤老雕。
    刚吃完小吃,正准备大快朵颐,却见一小孩,十多岁年纪,衣衫单薄,两条鼻涕,几乎到了嘴边,来到三人桌前,望着三人点的板鸭,口水都流了出来。店小二忙过来,嘴里吆喝道:“罗孤儿,又来蹭吃蹭喝了!快走,别坏了这几位大爷的雅兴。”推了那孩子,就要往外撵。
    元丹见他可怜,便道:“小二哥,别撵他,让他过来。”小二吃了一惊,见思远、地里佛不是寻常人,还坐在元丹下手,知道元丹也不是寻常人,放了那小孩,听得有客人招呼,便自去了。
    元丹道:“小弟弟,坐这里吧!曷长老,给他撕块鸡腿。”
    那小孩却不落座,抱拳道:“三位大侠,我姓罗,名思远,可不是叫花子。我现在落了难,才在这里找点吃的。想当年秦琼卖马,伍子胥吹笛,谁没有落魄的时候。”
    思远与元丹一惊,没想到这小孩谈吐不凡。
    思远抱拳道:“小兄弟说得对,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日相识,便是有缘,你请坐下。”
    那罗思远一屁股坐下,抱拳道:“三位器宇不凡,不是普通人,小的有礼了。”
    地里佛把面前一碗酒端到罗思远面前,道:“敢喝不!”
    罗思远道:“没有什么不敢喝的,只是家严在时,不准我饮酒,说我太小,喝酒伤身,小的因此不喝酒。”
    思远道:“小哥贵庚?”
    罗思远道:“十二岁。”
    地里佛笑道:“十二岁,还是小娃娃,也敢出来厮混。”
    罗思远道:“甘罗十二岁为相!”
    思远道:“你自比甘罗,以何相比?”
    罗思远道:“我熟读四书五经,道藏佛经,虽比不得甘罗辩才,但也不是寻常儿童。”
    元丹道:“熟读道藏,试问道家有何心法?”
    罗思远道:“道家十二心法,前四曰‘一灵独觉、泯外守中、冥心守一、系心守窍’;中四曰:‘虚心实腹、心息相依、凝神寂照、回光返照’;后四曰:‘息心止念、存想谷神、五兽七星护体、息妄全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