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悍妻》47.第四十六章

    047
    孙婆婆可不是第一次来拢月阁, 可她每来一次感受都不一样。想当初没把莫姑娘放在眼里, 她可是因此吃过一次亏。
    再往后, 她想拿莫姑娘的事做个文章, 不知怎么的夫人那边突然之间转变态度, 让孙婆婆一身的本事使不出来。
    不过, 今天她可是有备而来,百灵这事非比寻常,不管她是不是湘西苗家的人,必须卷铺盖走人。
    只要事关姨太太和沈家表姑娘,夫人绝对不心慈手软。
    “莫姑娘, 老婆子只找百灵问几句话, 没想到她会错意思,跑来和姑娘胡沁一通。这种奴婢就该罚,打她两板子让长个记性。”孙婆婆笑脸冲着莫青青, 别过脸扔个眼刀子给百灵。
    死丫头,倒是机灵,两句话不对找借口跑出来搬救兵, 看她回头怎么收拾她。
    百灵不是京城镇宁侯府土生土长的丫头, 孙婆婆的威仪在她面前不大管用,仍是攥着莫青青的衣角不放手。
    莫青青坐着没起身, 问道:“倒不清楚百灵究竟犯了什么错, 孙婆婆罚她总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人在我院里, 又是跟着我北直隶到京城, 猛乍乍按到院子里挨板子, 知道的人会说百灵有错该罚,不知道的人还以为……”
    她咬住话头再没有说下去。
    孙婆婆眼皮一跳,心道还有点手段,晓得拿话堵人。
    “百灵的事真不好多说,老有人见她在表姑娘院子外面转圈,和沈家的几个婆子交头接耳,也不知道说什么。莫姑娘一心要保百灵,难道说是你让她出去干那些事。”她拿沈明玉做筏子,就不信莫青青愿意把脏水往自己身上泼。
    “哪些事?”莫青青反问一句。
    孙婆婆讪讪笑了,什么事还要明说。大宅门里偷着打听消息是没错,可要闹到明面上,该是莫家姑娘自己不占理吧。她一个还娶没进门的表嫂派人打听表妹房里的事,让人不得不猜想她的动机在哪里。
    “你是说我让她打听沈家表妹的事。”莫青青出人意料痛痛快快招了,眼见孙婆婆露出得意的神情,她忽尔转过话头:“我院子里那些丫头向外面递话,把我和我娘的说的什么话穿的什么衣裳全说给别人听,又是什么理?这件事,难道孙婆婆不知道?就我所知,是沈家婆子先找上百灵,不就是想套问几句我一个乡野丫头到京城会出什么丑。不知道孙婆婆是否说给夫人听,让她给我一个公道。”
    拢月阁里除了佩枝和顾婆婆,其他人的确偷偷向孙婆婆递过消息,把柳氏母女的言行坐息事无世细报到正院里。包括沈明玉想找莫青青麻烦,也打发自己身边的婆子过来套话,这些事孙婆婆都是知道的,也装成不知情。
    她原以为莫家姑娘一直没声张,那是糊涂没醒过神。可现在一看,她又小瞧了人家。
    不是不想说,而是没到揭出来的时候,捂了几个月,专在今天等着她。
    “哪有的事?”孙婆婆矢口否认,她眼睛一转又想出来一个点子:“莫姑娘既然不喜欢她们,不如老婆子再替你换一拨人,你看怎么样?”
    是瞧着暗钉子全露出来,再换几个钉子吗?这帮人虽然心思不纯,可都被佩枝收拾得服服帖帖,若是再换几个人,难不保里头会有难管的刺儿头。
    她的心思不在管教几个奴婢,没必要揪住不放。
    莫青青摇头,“算了吧,都使了两三个月,再换又有什么意思。我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旁人爱打听都随她。可有一样,百灵是犯了错,婆婆想罚她都由你,别罚太重,我回头还要使她呢。”
    孙婆婆露出苦笑,根本不是罚不罚的事,而是侯府里容不下这个人,姨太太那边点名要带到沈家去。差事办成这样,她一张老脸都没处搁。
    按理说,她一个大管事婆子随便处罚两三个丫头不成问题,可事关到世子爷,孙婆婆不免犯怵。她可是瞧出来了,夫人和侯爷对世子有求必应,根本不是疼儿子,而是捧着一个小祖宗。
    孙婆婆白白跑一趟,最后铩羽而归,回去后又在镇宁侯夫人面前不免添油加醋说了一通,无非是莫青青如何不讲理、明打明打听表姑娘房里的事而不知悔改、护着刁奴不让她带走……
    镇宁侯夫人闭目听了大半天话,最后睁开眼睛,伸出水葱一般的手指。孙婆婆会意,走上前两步扶夫人坐起来,又捧过茶碗端给她。
    “这么说,你什么话也没问出来,倒叫人反将了一军。”镇宁侯夫人抿过一口茶,淡淡说道。
    孙婆婆面现赧色,可不是呢!
    “一个丫头,她想留着随她去罢。”镇宁侯夫人一直对莫青青报着不管也不爱搭理的心态。她想换人又没换掉,只好当她不存在。
    “可,姨太太那边怎么办?”孙婆婆问道。
    “姓苗又来自湘西说明不了什么,这事说不一定是阿柔在那里疑神疑鬼,咱们没必要跟着她胡闹。再说假使那丫头真的有问题,放到眼皮子底下岂不是更好。她想搞什么事咱们能看得一清二楚。”镇宁侯夫人想得更明白,她对妹妹那套说辞也是将信将疑。
    也是傅氏给姐姐捎话时说得不大清楚,没提起那张符条的事,只说请姐姐帮忙查一下莫姑娘身边是否有湘西苗家的人。
    她想破头,也没联想到莫青青身上,毕竟死人复活这种人令人匪夷所思。
    孙婆婆陪着笑讨好道:“还是夫人明见,若是依奴婢还不知道干出什么蠢事。不过,夫人。”她压低了声音说:“世子爷翻过年该十七了,京城里像他这么大的公子哥那个房里没两个人,他屋里总空着不大好罢。”
    她前一回打发到前院的四个丫头没过几天便被退回来,而且说出来更让孙婆婆没面子。
    那是有一天,二爷早起向夫人来请安,黑着两个眼眶直打哈欠。夫人便问他怎么一回事,二爷随口说了一句丫头吵得他没睡好。
    丫头能闹得一个爷睡不好觉,这话里的可大有深意。
    夫人当下变了脸色,命孙婆婆过去把人都带回后宅。二爷说不用,他把人都领过来了,交给夫人处置。
    结果,孙婆婆出去一看,她打算塞到世子爷院里的四个丫头也在里头,那当头想说点什么也不敢多提一句。
    就这样,她又干了一件无功而返的事。
    镇宁侯夫人轻轻扣着茶盖,神色不明,过了半响说道:“这事容我再想一想,好了,累了一天,你也回去歇着罢。”
    有夫人一句贴心的话,孙婆婆心里总算妥帖些,要不然,一天下来够堵心的。
    清芙亲自把孙婆婆送出房门,轻手轻脚走过来为镇宁侯夫人卸妆通头,她手拿犀角梳,力道刚刚好,一下又一下,能从镜子里看见夫人很是受用。
    梳得镇宁侯夫人昏昏欲睡,若不是惦记着丈夫还没有回来,她也不至等到现在。
    自从顾宪之回来后,丈夫晚归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直接歇在前院书房。他不说,难道多年夫妻做下来,镇宁侯夫人瞧不出来吗?
    顾家……她轻轻叹息一声。
    “夫人,弄疼你了?”清芙停下手问道。
    “没有,你继续吧。”镇宁侯夫人从镜中看向身后的婢女,清芙低眉顺眼,行事又稳妥,是个难得的好孩子,最要紧的自小跟在她身边,极为听话。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也有十八了。”镇宁侯夫人问道。
    清芙手下不停,轻轻答一句是。她的心飞快的跳着,刚才孙婆婆和夫人的对话她可是一个字不拉全听见了。
    镇宁侯夫人垂下眼帘,没再说什么。
    长久的等待之后,清芙如小鹿快撞的心也趋于平静,像是装满的谷仓被老鼠搬空了似的,空落落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一股失落观油然而生。
    “临到过年了,你把手里的事交给清莲,到宪儿身边去,他那屋里太冷清,你替我尽心照顾好世子爷,比什么都要强。”镇宁侯夫人短短几句话,便让清芙有种绝处逢生的感觉。
    她愣在当地,好半天才回过神,“是,奴婢一定用心当差,照顾好世子爷。”
    不料,镇宁侯夫人又给她一个大恩典,从妆台上拿起一枝碧玉玲珑簪插到清芙发间,水色朦胧的眸子里现出坚决和果断:“记着,你是有身份的人,不要妄自菲薄。年前乱哄哄的也抽不开时间,等过了年我让人摆酒,正式抬你做姨娘。”
    真是喜出望外,清芙跪在地上,说话时带着哭腔:“多谢夫人开恩。”
    通房丫头和正儿八经的姨娘根本不是一回事,丫头可打可卖。可夫人开口给的姨娘,以后世子夫人进门也得要高看三分。
    这份恩典,清芙做梦都想要,只是没想到夫人能让她心想事成。
    镇宁侯夫人扶起清芙,笑着说:“这是喜事,你哭什么。你这孩子自小跟着我,我拿你当女儿一般,有你在宪儿身边,我能放下心事睡得安稳。”
    她又转过身对屋里其他丫头说道:“都愣着干什么,还不恭喜咱们的清芙。”
    其他丫头或多或少都有些犯酸,世子爷那样的品貌,别说给他做姨娘,做个贴身丫头,日日跟在身边瞧着也知足了。清芙这蹄子命太好,一步登天直接做到姨娘的位子,大家都是丫头出身,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也只是片刻的功夫,消息传遍全府。莫青青第二天一早还在被窝里,脑子里一团浆糊,眼睛也只睁开一条缝,便听顾婆婆在她耳边絮叨。
    “婆婆你是说,世子爷房里添人了?”莫青青揉着眼睛还没闹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是啊!”顾婆婆比她还上心,翻出莫青青做的那对护腿说要送给顾宪之去。
    “不是说除夕那天才给他吗?”莫青青纳闷,这么着急干嘛。
    “等到除夕,这……”顾婆婆好歹想到莫青青还是一个未出阁的小丫头,有的话不好明着说出来。
    “我现在过去,少夫人起床后,那桌上有一对裁好的荷包,你不如一起做出来等除夕再送给世子爷。”顾婆婆说完话,风风火火去了,没过一会儿又回来,手里还捧着那对护腿,解释道:“世子爷忙着没空。”
    受顾婆婆影响,加上莫青青前一天晚上那一番话,使得拢月阁里的大小丫头婆子大气不敢出一声,走路小心翼翼,像是脚底下有什么金贵东西怕踩碎了。
    莫青青坐在明窗底下扎着荷包,心道不就一个姨娘,至于紧张成这个样子。
    那个清芙长什么样子,往常她可是一点也没注意到,要是早知道是往顾宪之房里放的人,她该多看两眼才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