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红颜(意外得夫)》12.三•旧雨新知(3)

    金黄色的茶叶上附着密密的银茸,随着滚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旋涡。茶叶渐渐舒展,每一片里,竟都含有一粒小珠。芽尖却朝天而立,慢慢地悬浮于杯中,然后缓缓沉于杯底。不一会儿,却又浮了上来,仍是芽尖直立。如是者三,方停驻杯底不动,望去好似一地春笋,堆绿叠翠。
    “好茶,”夏珍眼睛一亮,端起茶盅,只觉一股甘醇清爽之气,沁入心脾,“单凭其色其香,已是茶中极品。”
    冬韵轻轻抿了一口,赞道:“清香怡人,却又平和醇正,不愧贡尖之名。”
    夏珍悠悠地品着茶。“这君山银针一年总共只出两斤,上了贡之后往往也就剩了那么一二两,这回叨福,世伯给了我一两,可要好好收着,慢慢地喝,”她望着窗外楼下川流不息的人潮,想到这几日几乎天天等赵明山完了公事就去叙话,不禁微微出神。两人一聊,常常是一下午,许多往事在那时看去如此渺小,现在物是人非,那些渺小的往事却让他们好像重温了旧梦,仿佛又看见了那青青的杨柳,红色的高墙,圆月下相知的朋友,琼林宴上意气风发的少年。
    她叹了口气,不由得想起那位梁公子来。梁愈仍是偶尔去拜见赵明山,有时她离开太守府会碰到他,两人便点头一笑而过。她曾问赵明山,为什么不愿见梁愈,赵明山答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她也就罢了。
    “好喝,”秋雅严肃地将面前的茶一饮而尽,然后迫不及待地嚼了一嘴的莲子。冬韵笑了道:“这样的好茶,叫你个俗丫头给糟蹋了,居然就只这么两个字,茶若有灵,也当一大哭。”
    秋雅不以为然地道;“茶本来就是给人喝的,再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去形容,也不过是称赞它好喝罢了,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夏珍一乐。秋雅瞪眼道:“怎么我说得不对么?”夏珍噗嗤一笑,忙用手掩了嘴,连连点头道:“很是,很是,真正高论。倘或人人都像秋雅姑娘这般直白,天下间也就没有这许多文字狱了。”
    秋雅得意道:“就是么。所以人还是活的简简单单就好了,少忧愁少烦恼。”夏珍只觉心里一动,似乎什么地方忽然打开了一扇窗。
    街上人来人往,小贩卖力地吆喝,文人摇摇摆摆地走过,商贾穿着最时兴的衣裳大模大样地招摇过市,少女们三两成群地讨论发钗和衣服,孩子们骑着竹马欢呼而过,这一切看起来如此清晰而真实,即使在这醉仙楼的楼上,也可以感觉到那份喧闹,似乎只要踏出一步,就能走进那里。“平凡是福,”夏珍不自觉地低喃。悲恸痛苦可以长久,也可以短暂;可以成为永不愈合的伤口,也可以退去化为一条浅浅的疤痕,端看你能不能瞧得透,能不能放得下。
    耳边隐约传来店小二的声音:“这位公子,实在是对不住,楼上也没有位子了,要不,您和人拼个桌?”
    却听一个温和而又熟悉的声音答道:“不妨事,我等等就好。”夏珍转头望去,原来竟是梁愈。
    梁愈也看见了她,微微点头一笑。夏珍刚刚放宽了心情,因此浅笑道:“梁公子,今日可还去太守府么?”梁愈平稳地答道:“是的,希望今日可以见到赵大人。”
    一旁冬韵秋雅早收拾了桌面,重新摆上瓜子湘莲,又泡了一杯茶。夏珍道:“若梁公子不弃,就与小女子拼个桌,如何?”梁愈见三人都是如花少女,有些不好意思,推辞道:“不敢当,小生怎好打扰小姐雅兴?”
    夏珍知他心思,淡然道:“出门在外,不必拘泥于礼。梁公子若没有什么要事,倒是可以坐下来聊聊。”
    梁愈于是不再推辞,坐了下来。他对夏珍微笑道:“说起来与小姐也算得上有数面之缘,却一直不知,该如何称呼小姐?”
    夏珍轻轻抿了一口茶:“先严姓夏,和梁公子只怕也见过的。”梁愈一怔,却想不起来自己几时认识一位姓夏的叔伯。秋雅在边上接口道:“梁公子,你只管往令尊大人的身上去想,就会明白了。”冬韵欲阻止已来不及,只好隔着袖子狠狠扭了她一下。
    梁愈愣了片刻,猛然间明白了,顿时,温柔俊雅的脸上一片窘迫,潮红直升上了额头去。他结结巴巴地道:“原来。。。原来是夏小姐。。。小生一直不知道。。。那个、其实小生并不赞成。。。但是------”他尚未说完,就被夏珍打断了:“不要紧,那都已经过去了。”
    梁愈喝了口茶,定了定神,脸上潮红总算下去了些。他看着夏珍,真诚地道:“夏小姐,是我对不起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