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291.第 291 章

    八月初三, 老祖宗寿辰。
    古人对于做寿这件事是很讲究的,尤其是老人家, 上了年纪,逢整不作寿, 逢九才做, 平素也不要大摆。就怕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阎罗知道有长寿的老人家,然后下凡来把人带走。
    就是贾母自己这些年也不如往年那样好热闹、好排场了, 如今的她啊,就想好好活着, 最好是活到咱们萌哥儿娶媳妇儿、生孩子!
    所以老祖宗的寿辰也没有大办, 就请了自家人吃一顿而已。
    当然, 不可避免地就是虽然请的人不多, 但是送礼的人还真不少……
    元春前几日的时候就与王妃告了假,说八月初三要回娘家一趟给老太太贺寿。
    小胡氏听了之后,点点头说:“是这个理!咱们守节, 虽说不好出去交际免得沾染是非,可是娘家毕竟不是外道。荣国府的老祖宗该有八十多了吧?我记得原先库房里有一颗玛瑙冻摆件, 寓意很好,便带那个去吧。”
    元春心里是咯噔一下,从去年起, 自己一年便也能回娘家一两次, 前三次, 王妃都只是淡淡点点头而已, 怎么今次的态度突然变得……总归一个府里生活了这么多年, 元春自认为还是了解王妃小胡氏的,她很聪慧,但是颇有几分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脾性,这些年对好后院的人不会苛待,但是也不会照顾。
    小胡氏看到贾氏恭敬谢恩,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母妃说我糊涂,我竟真是糊涂了这么多年。殿下都已经不在了,同贾氏还想比较什么呢?贾氏娘家起来已经是显而易见的,贾氏生的桢哥儿毕竟比前头几个庶出的要有脸面些,若是能和栾哥儿真的相处出几分兄弟情谊,日后……罢了,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办成的,总归,日久见人心罢。】
    …………………………
    水桢在皇宫念书呢,今天傍晚会由宝玉下值之后带回来,故而元春带着水媛,中午不到就抵达荣国府了。
    元春每一次回娘家,都会觉得自己好像活过来一般,尤其后两次看到憨兮兮的亲妹妹和乖乖巧巧的亲外甥。
    元春到的时候,自有李纨在迎她,又说因为方才史湘云早了几步来,所以现在大家都在老祖宗院子里了。
    及至元春到了荣庆堂,却是见到小腹微凸的史湘云。
    一众人相互该见礼的见礼,完毕之后,媛姐儿就先一步在厅上的蒲团拜了一拜,祝老祖宗寿比南山。
    元春也说了那个玛瑙冻摆件是王妃开了库房叫自己带来的。不论怎样,小胡氏还是堂堂文忠郡王妃,即便老祖宗虽然是超品的国公夫人,可是内命妇和外命妇之间不单单是按照品级算的,即便郡王妃品级不如国公夫人,老祖宗也要给小胡氏几分面子的,自然叫鸳鸯带人去把那摆件放出来与大家赏玩。
    不得不说,这一块一尺多高的黄色玛瑙冻,分布这青黑色絮与棉,而这些杂质却巧妙地自然生长成为一颗古松状,这就有几分鬼斧神工的意思了。
    连被贾母放在塌上的萌哥儿都盯着摆件笑。
    萌哥儿在塌上,妍春自然也在塌上。
    五姑娘见小外甥盯着一块黄不溜丢的大石头,不打算同自己玩小荷包了,于是站起来,登登三四步,走到萌哥儿身边,pia几一下打到萌哥儿手腕上。
    王氏的心里跟着就是一跳:活祖宗,你下手可轻点儿!
    只见萌哥儿,小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又低头看了看,然后把刚才被五姑姑拍的手腕抬起来,放到嘴边自己给自己呼呼。
    边呼呼边说:“不痛、不痛。”
    然后妍春可能以为小外甥这是在玩什么好玩的游戏呢,于是学着萌哥儿的样子,一屁股坐下来,对着萌哥儿的手腕说:“痛、痛。”
    非是妍春心眼儿坏,而是她在十个月左右就学会了走路,至今说话却还不利索,喜欢单个单个字底往外蹦。而萌哥儿正好相反,看样子应当是先会说话再开始会走路的了。
    王氏只觉得好尴尬,每次妍春和萌哥儿在一起,就要欺负萌哥儿,偏偏除了自己之外,妍春最喜欢黏的人就是萌哥儿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孙子挨女儿揍,王氏也很心疼啊,这样的事情每个月都会发生,王氏觉得自己面对黛玉的时候,都有些底气不足,毕竟这样的场景大家都看见了,没有人会觉得这是宝二奶奶对萌哥儿的教育有欠缺,只会觉得是五姑娘太霸道了些。
    元春能怎么办呢,接到太太的眼神只能帮着圆一下,惊叹地说:“萌哥儿才十个月吧,这都已经会说话了?”
    妍春还在那里凑热闹地喊痛、痛,又把萌哥儿给逗笑了。
    贾母也知道妍春有下手不知轻重的毛病,原本叫几个丫鬟看顾着两位小主子的呢,偏偏大家都被玛瑙冻夺去了注意力,一时疏忽,叫这个混世魔王三步并作两步地将她和萌哥儿时间的距离拉近了。
    趁着老祖宗给元春说萌哥儿学说话的趣事儿,王氏连忙使了一个眼色,于是妍春的奶嬷嬷就抱她下去喂奶了。
    妍春比萌哥儿早两个月出生,差十来天就满周岁了,现在已然是恨不得自己能飞的状态,两个奶嬷嬷和两个大丫鬟都制不住她,幸好如今妍春依旧是不愿意视线范围内看不到太太,不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摸索着到院子外头去了。除了太太和萌哥儿之外,妍春第三喜欢的,就是吃东西,无论是母乳还是辅食都喜欢……所以才能被奶嬷嬷乖乖抱走,不过想来不消一刻钟,她五姑娘,又要回来了!!!
    鸡飞狗跳真真是鸡飞狗跳,水媛今年也十岁了,自觉是小大人了,看到萌哥儿也是爱的不行。因为整个文忠郡王府,是没有这么小的小婴儿的,甚至她还小心翼翼地抱了抱萌哥儿,得了小表弟一个甜甜的笑脸;至于五姨,咳咳,媛姐儿觉得自己可能抱不住她……
    …………………………
    时近黄昏,一群宗室子弟们终于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有几个不爱学的,飞也似的就跑出去了。
    水桢慢慢地收拾着自己的课本,等着二舅舅来接自己。
    同府的几个庶出兄弟招呼水桢一起走。
    嫡出的兄长水栾倒是从他母妃那里听过一耳朵,于是替水桢解释说:“今儿桢哥儿要去荣国府给老太君祝寿的,咱们先回去便是。”
    旁边听到的几个小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由最年长的那个站出来打哈哈:“是啊,桢哥儿今个儿有事,咱们不要缠着他了。桢哥来,你的车夫在宫门外候着吧?快点去吧,回头你的课本,去栾哥儿那里拿便是。”
    说话间,一个小太监便匆匆进来了,与一众宗室子弟们行礼问好之后,便恭恭敬敬地对水桢说:“好叫这位爷知道,贾总兵贾大人已经在外头等着了……”
    水桢愣了一愣,一胖的水栾连忙替庶弟谢过了这个小内侍,并且塞了个小荷包过去。
    小内侍并不肯接,笑嘻嘻低说:“奴才不过是传个话而已,要是这样都敢收您的荷包,奴才的师傅非得把奴才的皮给剥了。”
    水栾拍了拍水桢:“桢弟,别发呆了,莫要叫贾大人久等。”
    “哦哦,好的。”水桢与水栾以及别的兄弟等行礼告辞,又恭敬地对那小内侍官说,“请公公带路。”
    “您叫我小李子就好,可当不得公公的称呼。”
    水桢和那个自称小李子的小太监先出了门去,剩下另一些宗室的少年在后窃窃私语:
    “方才那个小李子,是初一公公的徒弟吧?”
    “是啊。”
    “啧啧,桢弟弟可真是……别人羡慕也羡慕不来的福气。”
    被拢进宫里念书的,是十六那些家里头要么死爹要么死娘要么爹娘都死了的侄子们,除了身份有些敏感的肃亲王庶子孙之外,文忠郡王、安郡王(先皇二子)、康郡王(先皇六子)、明郡王(先皇十一子)家的那几个都算是身份贵重的一挂了,剩下一些宗室子弟,家里头也并不怎么有权势,如是说起来,不少人真心羡慕水桢,有荣国府这样的外祖家,有贾总兵这样的舅舅。
    ……
    …………………………
    “二舅舅。”水桢见了宝玉,团手就要作揖。
    宝玉拍了拍他的肩膀,随手丢了几个银锞子、一包糖果与小李子:“倒是劳烦你跑这一趟了,甜甜嘴去。”这回小李子笑眯眯低收下了,银锞子并不怎么值钱,但是也要看是谁给的不是,而且十四五岁的小李子觉得,贾总兵这样倒是不像打赏,反而像是哄小孩一样,叫他心里特别欢喜:【莫怪乎大家都说贾总兵是和善人呢!】
    这里的大家,自然是宫中内侍们无疑。
    “骑马还是坐马车?”小李子走了之后,宝玉问水桢。
    水桢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说:“二舅舅,近来宫中骑射课,师傅夸我多有进益……”
    得了,这就是想骑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了这弯弯绕绕的说话方式。
    好在宝玉也有准备,马车和马驹都在宫门口候着。
    水桢虽然有些遗憾不能再骑一次二舅舅的长风了,不过被牵来的这匹枣红小马驹也很俊俏,它眨巴着眼睛拿头蹭着自己,少年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甥舅皆上了马,八月初的天气还有些热,一路走来,虽水泥路上不扬尘土,但是也叫人有些口渴。
    路过葡萄酒店的时候,薛蟠正在铺子里,见到表弟,连忙叫人送了一壶冰镇过的葡萄汁:“表弟你们先走,我这边盘了账就去与老祖宗祝寿!”
    再行一段,是一间杂货铺子,一小老太太从临街的二楼打开窗子,瞧见了宝玉,连连招呼叫二孙子给他送刚榨的秋梨汁去。
    水桢好奇地看着这一幕一幕,心道:二舅舅的人缘可真好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