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师的婚事》第14部分阅读

    程校长打电话叫他到校长办公室,说要创办泰云文学社,要他跟纪红飞具体操作。程校长的理由还很充分:两人都没成家,没家务事,能靠得上。安排完了,程校长突然又说:“纪红飞这孩子真是不错。”方心宁点头表示赞同。程校长又说:“她是我在泰灵的最后一批学生。送走她们,我就去教研室了。”方心宁说:“哦。”程校长说:“长得漂亮先不说,关键是人品好,业务棒。”方心宁说:“是。”程校长说:“家庭条件也不错。”
    方心宁越听越糊涂。程校长这样唠唠叨叨地数说纪红飞的好处,倒像是要给她介绍对象。
    “程校长,”方心宁说,“文学社办份报纸还是期刊?”程校长说:“报纸,周期短,学生能及时看到。”方心宁说:“那还得您亲自写个创刊词。”程校长说:“这个好说。纪红飞年龄小,你还得多指导她。”方心宁笑着说:“也说不上谁指导谁,大家在一块学习呗。”程校长说:“她写的一篇文章,我看过,还不错,我给她推荐到杂志社了。听她说你帮了她不少忙。”方心宁说:“我只是给了她几本书参考。”程校长说:“你们把最东头那间房子打扫出来,做文学社的办公室。”方心宁应道:“那我去准备了。”“慢,”程校长像是要说件什么事,却欲言又止,“去吧,跟纪红飞好好商量着,既然办,就要办好,让别人说不出什么闲话来。”
    正文 58
    方心宁回到家的时候,娘和姐姐早已经在家里等候他了。
    “不打电话,你是不会回来哟。”方母批评说。
    方心宁说:“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到底有什么事那么急?不在电话里说清楚,让我这两天老是安不下心来。”
    方心灵说:“你是回来了,可清明节早已过了。”
    方心宁问:“清明节?什么事还得非清明节不可?”
    方心灵说:“给爹上坟!”
    方母说:“他心里,哪里还有他爹。”
    方心宁忽然想起,早就说好今年清明给父亲上坟,可为了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把这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方心宁拍打着脑瓜,非常后悔。
    方母准备了几碟小菜,还有酒、纸、香等一应上坟用的物品,小心放到篮子里。方心宁挎着篮子走在前头,姐姐方心灵扛把铁锨陪娘走在后头。其实清明那天,姐也来了,可娘说了,宁宁不回来,怎么上这个坟?宁宁是家里唯一的男人。
    方心宁在前头走得很快。村里通往田野的路拓宽了,上面铺了煤碴,雨天也不起泥。麦苗青青,为大地笼上了翠绿的外套,到处都让人觉得干净,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太阳当头照,把个风儿也烤得暖暖的。麦田里,零星看到几个人在做农活,有几个挨这边近的,看见方心宁,都问候一声:“宁宁回来了!”这就跟在街上见了面问“吃了吗”一样。但是“宁宁”这一称呼让方心宁听着有些刺耳,娘和姐叫的时候还没大有感觉,村民也这样叫就觉得特别的不舒服。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捉迷藏玩泥巴跟着伙伴偷果园的小孩子了,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人民教师方心宁!
    村南一片树林,是荒滩地。多年前,存放骨灰盒的灵屋坍塌,村里便默许村民将骨灰埋在这里。现在,这里已经有好大一片坟茔。方保国的坟在最南面,一棵刺柏就是最醒目的记号。这棵刺柏还是方心宁上初中的时候,向一伙负责绿化公路的工人要来的,当时挺小的一棵小苗,栽到这荒滩上居然成活了,绿油油的。它当时也就如一个跌跌撞撞学走路的孩子那样高,现在已经超过方心宁了。当时挖坑时,下面全是沙子,用锨铲一两米深还是沙子,它能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再看看周围几户人家专门买来的灰柏树苗,却已是墨绿与干黄斑斑驳驳,几欲枯死。方心宁就想,跟人家要来的一棵小树苗能这样旺盛的生长,莫非是父亲在显灵保佑着?
    姐已经放声痛哭。娘吩咐方心宁烧纸,上香,拣菜,斟酒,磕头。方心宁跪在地上,在想一个问题:如果父亲地下有知,不知对自己也做了老师会怎么看,他是会安然瞑目,还是阖不上眼?
    “孩儿他爹,”方母说,“孩子们来看你了。”这简单的一句话,饱含了方母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听了她滞涩的声音就能感受得到。
    方心宁终于忍不住,也哭了。多少年了,娘仨坎坎坷坷,跌跌绊绊,父亲,你可知道?一个失去顶梁柱的家庭,经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而没有让天塌下来,孤儿寡母的他们更多的是用精神在支撑呀。对于父亲,他没有怨恨,甚至时间已经快磨光了自己对父亲的记忆,隐约的影像化作了一些简单的符号,这些符号所表达的内容有严肃,有和蔼,有执著,有认真,有爱心,有朴实。
    而他之所以想知道父亲对自己现在做了老师的感受,是因为最近他有些怀疑和矛盾,靠自己无法解释和消除。
    “保佑闺女一家平平安安,保佑儿子工作顺顺利利,早点儿把媳妇娶回家。”方母说。
    方心宁拿起铁锨,在父亲的坟头上添些土。这是他第一次亲手在父亲的坟头添土,也应该是方母要将家庭的责任传给他的一种仪式。他在父亲的坟头庄重地又压上些新纸——那里已经有人给压过新纸,不知是什么人来过。
    且说季梅婷一家正在公园里散步。一对新人也在公园拍照。那女的穿着一身洁白的婚纱,双手捧着一束鲜花,男友则小心地帮她掀着裙摆。一大群家属簇拥在后面,吵吵嚷嚷。这里的一切好像都属于他们,而他们确实也成了整个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季妈妈说:“多般配的一对,你瞧那小伙儿。”季副市长说:“喔,小伙子挺精神!”季梅婷不以为然地笑了一下,心想,精神吗?我倒没觉得。你瞧他瘦儿吧几,那身礼服都还没撑起来呢,倒像是漂亮的衣服披在了枯木桩上,要是方心宁穿上它,才真可以用上“精神”这俩字。再瞧这人长的,小眼睛,塌鼻梁,整个脸平得像是用板子拍过。这样的人也好意思在这里显摆,藏在影楼里照个内景也就罢了,出来恶心人就是他的不对。
    季妈妈暗中瞅瞅季梅婷,说:“宣传部里魏忠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季副市长应和说:“小伙不错,林业大学毕业的,我办公室里那几盆花全靠他侍弄。”季妈妈刚才是在问季梅婷,见丈夫又搭话,白了他一眼。季副市长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还在那里评头论足:“要说缺点嘛,就是有点儿绵软,做事不够果断。”
    见季梅婷不理自己,季妈妈就直接问道:“婷婷,你应该认得的。”“谁呀?”季梅婷似乎并没听见妈妈刚才说了什么。季副市长说:“宣传部里的魏忠。”季梅婷故作不懂地问:“他怎么了?出事了?”季妈妈听她这样说,使劲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我说他这人不错,你说呢?”季梅婷说:“嗯,是挺不错的。”季妈妈说:“他对养花挺内行的,过几天,你请他到咱们家来看看那几盆花,让他帮着给侍弄一下。”她显然还是对季梅婷说的,没想到又让季副市长接过话把儿去了:“行,我给他打电话就是,人很勤快,一叫准到。”季梅婷趁机加快了脚步。季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对季副市长说:“怎么什么事也少不了你?谁让你打电话了?家里的事你怎么一点脑子也不动?”季副市长让季妈妈抢白了一顿,干脆也快走几步,到前面去了。季梅婷早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偷着乐。
    季梅婷发给方心宁一条短信:我们一家在公园散步,可惜少了你。
    很快,方心宁就回了条短信:我们一家在墓地上坟,可惜少了你。
    正文 59
    何丽华找到方心宁,问:“老师,你的谜底到底是什么?”方心宁问:“什么谜底?”何丽华说:“飞蛾扑火虫自灭,无手亦能提千斤,姥姥有女皆远嫁,一去即可带三军。”方心宁想了起来,自己编这个谜已经是两个月以前的事了,亏她还记得,就问:“你猜呢?”何丽华说:“‘我’‘是’‘老’‘师’?”方心宁说:“你真够聪明。去吧,好好准备考试,想念你中考一定考不错的”他总是适时地鼓励学生。
    何丽华有些骄傲回教室了。
    对于泰云来讲,中考真就是一场战争,因为对于一所学校,人们不看别的,就只盯着成绩。家长们想看它值不值5ooo块助教金;旁观者则想知道泰云这个新生事物到底如何走下去。
    时间就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流逝着,中考倒计时牌的数字很快变成了“7”。同学们都感到了时间的紧迫,而且马上就要分手了,不少同学开始忙着相互留言,签名,赠照片。
    在这种情况下,司文金建议搞最后一次主题班会,让大家把心里话说出来,这样比赠言什么的强得多,而且也可以让同学们轻松一下,放下心中的包袱。方心宁正在想办法防止同学们分心,二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其实也是一种考前休息和调整的好方法。他拿出了一节语文课来做这件事——作为班主任,他非常愿意牺牲这一节课。
    纪红飞当然不放过这个机会,她一定要参与到班里来听听。
    还是司文金打头阵。他说,泰云这一年,让我长大了,成熟了;班主任和同学们的信任,使我在当班长期间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我衷心地感谢和祝福泰云,祝福初三(3)班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
    认同者的掌声很热烈。
    沈雪说,这一年,我自觉身上发生的故事太多了。是老师的教导,让我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提高,也让我在人生经验方面多了些积累。
    张力说,我曾经是一个最没有耐心的人,自己也为自己的浮躁感到苦恼,是泰云给了我一颗坚定的心,增强了我的韧性,让我学会了坚持,也使我得到了回报,原来厌恶甚至憎恨的学习,现在却成了我最乐意做的事。
    冯西强说,我痴迷于电脑游戏之后,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我的父母很疼爱我,从来舍不得打骂我,但他们经常因为我吵。我有时也想改,可总是下不了那个决心,是方老师摔手机的举动震动了我。我从来没见过谁对我发那么大的火,但这火也在瞬间照亮我眼前的一切,我好像突然看见了距自己只有一步之遥的深渊。电脑瘾是很难戒的,是方老师和大家的帮助,把我拉回现实,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讲纪律,那么热爱学习,而只有我把自己封锁在虚幻的世界中?想想从前的我,太傻了,浪费了多少时间,但我有信心把这些时间再抢回来。现在,父母更疼爱我了,也不再为我的事争吵了,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我来泰云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但是我庆幸自己得到了很多。
    看来,电脑瘾的疗治,也许最需要的是一个适宜的激发点。但无论如何,没有一颗爱心在里面,是不成的。
    冯丹说,我是一个怕吃苦的人,军训的时候当了逃兵。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老师给我留足了面子,我心里很有数,所以我只能比以前更加自觉和努力。我相信自己还会做得更好。
    何丽华说,我是咱们班唯一一个跟了方老师三年的学生。从听方老师的第一堂课,我就记住了方老师的笑容。每当在课堂上看到老师和蔼可亲的笑脸,我就仿佛被注入了活力。将来,我也要做一位老师,一位常常对自己的学生微笑的老师,用我的言行去教育和感染每一名学生。
    听何丽华这样一说,方心宁在一旁觉得脸火辣辣的。这样裸的表扬,也许言过其实了吧?
    乔小红站起身说,马上就要离别了,我想借这个时间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14年前一个初冬的早晨,有一个身高不足1米3的残疾人,从一个垃圾场旁捡到一个小女孩。当时,女孩已经被冻得浑身发紫,呼吸十分微弱。残疾人立即把小女孩送到医院进行抢救。这个小女孩还算幸运,她竟然活了过来。从此,这个残疾人就成了小女孩的妈妈。14年来,母女俩风风雨雨走过,日子虽说不上富裕,但小女孩很知足,因为她和小朋友们一样,能吃得饱,穿得暧,一样能背着书包上学去。听说县里办了所新学校后,妈妈就要把小女孩转到这里。妈妈对小女孩说,妈妈要让你和别人一样享受最好的教育。小女孩怕家里负担大,不同意。妈妈就耐心地劝她说,虽然花钱多点,可是你住校以后,妈妈可以多干一些活儿。就这样,这个小女孩来到了泰云……我所讲的这个小女孩,不是台湾电影《搭错车》中的阿美,而是我。我的妈妈,就在我们实验中学校门东边那个十字路口为人修鞋,人们都叫她乔驼子。一年了,每次走到这个十字路口,我都感到很难为情,我不愿意让大家知道我的妈妈是个残疾人。这个秘密,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和大家相比,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我却和大家一样,坐到了全县最好的学校里。这一切,都是我身高只有1米2多一点儿的伟大的妈妈给予的。我不怕大家笑话,今天把这个秘密讲出来了,我心里也就没了什么负担。一个星期后,我会轻松踏进中考考场,我一定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她说完,一下趴到课桌上,肩膀剧烈地抽动着。她太激动了。方心宁心里忽然觉得那么惭愧,做为乔小红的班主任,自己对她了解的还是太少了,他不知道被人称作乔驼子的人竟然不是她的亲戚而是她的妈妈,他甚至不知道这个被人称作乔驼子的修鞋匠会是一个女人。他真想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就在清明节扫墓那天,是自己不问青红皂白批评了乔小红一顿。这一年来,乔小红在班里默默无闻地生活学习,承受了其他同学难以想像的压力,可对此,自己竟然一无所知。他过去把手按在他的肩膀上,想给她以安慰。他明白,自己必须找乔小红谈谈,给她应有的鼓励,也向她郑重地说一声“对不起”。他希望这声“对不起”能够减轻乔小红内心的压力,也希望这声“对不起”从此高悬在自己的心空,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让自己的工作再留下类似的遗憾。
    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也让所有在场的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特别是乔小红的话,更是把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堂课后,大家的情绪出奇的平静。这种心态对于要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来讲,应该是求之不得的。
    纪红飞一直在认真看着师生们的举动,眼圈无法控制地红了。她也没想到,这节课会如此打动她。
    正文 6o
    中考的考场设在泰灵中学。
    泰灵中学是辛县的重点高中,在整个辛成市都有一定的名气。为了能把中考搞好,程校长对中考期间的纪律、伙食、休息等都做了详尽的安排。方心宁也把该注意的事项写在一个小本本上,时刻提醒自己,唯恐出现一丝纰漏。
    要进考场了,同学们把带来的书包、杯子、书本统统交给方心宁保管,有的放到他的手里,有的挂在他的肩上,也有的塞到他怀里,简直把他当成博物架了。他把这些东西抱到“带考室”里,替同学们小心看管起来。
    带队老师焦急的心情恐怕要超过学生。方心宁就觉着坐立不安。再看看那些家长,就守在学校外面翘首而望,久久不肯离去,似乎这样就能对孩子的考试有所帮助。
    这考试哪里是在考学生,分明是在考老师和家长。
    方心宁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好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和后勤工作。学生在这一生中,如此重要的考试能有几回?当学生们笑着走出考场,方心宁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如果哪个学生一脸的不高兴,他心里又会比那个学生更难过,要想着法儿转移其注意力,以防止影响其下一场考试。
    让方心宁每一根神经都紧张的考试终于结束了。不少学生出场就蹦了起来,有的把带来的课本高高地抛向空中,好像一个束缚已久的人突然被松了绑,恨不得把那些绳索全扔到九霄云外去。
    方心宁他们还受命分发泰云的宣传材料。整个泰灵中学大门口,各种宣传资料被分发,被传阅。地上飘得到处都是各种宣传页。
    纪红飞收集了好多资料。其中有一份,她拿过来让方心宁看。这是一份泰灵中学散发的招生简章,原来泰灵中学要新建一个初中部。从介绍的文字上看,这个初中部的性质与泰云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承诺毕业生可优先进入高中部就读。这对于泰云来讲,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凭着泰灵中学在当地的影响,这样的承诺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回到泰云,学生们要离校了,大家互道祝福,6续告辞,很多家长也找到孩子的老师表达谢意。校园里,教室里,办公室里,到处是告别的场面。
    何丽华来问方心宁说:“老师,放了假,你是回家呢还是呆在学校?我们商量了,假期里找你玩去。”方心宁心想,这个何丽华是怎么了,满脑子就是玩,从来没说过学习什么的,便说:“我自己都没想好我假期里会做什么。你也多在家里看些书,到了高中,学习很紧张,连百~万小!说的时间怕也难找。这个假期正好利用起来,多看点儿书,别乱跑了。”何丽华才不理他这一套,还是问:“到时候我打你手机?”方心宁希望她赶紧离开,就说:“你爸来接你了吧?”何丽华说:“他在院子里等我。”方心宁忙说:“那快去吧,别让他等太久。”
    乔小红领着她的妈妈也来向方心宁告别。何丽华见状,与乔小红打个招呼,跟方心宁告辞了。
    乔小红的妈妈,正是人称‘乔驼子’的修鞋匠,不光是个子小,见她的人也会忽视她的性别。这个身高不足13米的残疾人,满脸堆笑,皱纹也扭成了花朵:“方老师,我今天来向你承认个错误。”看她一脸的诚恳,方心宁忙说:“乔大姐,应该是我向你承认错误。”她说:“不,我一直怕孩子在同学面前没面子,不让别人知道她有我这样一个妈妈。今天是孩子非让我来跟你见个面不可,我才敢过来。你对孩子太关心了,就那天去扫墓,你把自己的外套给孩子披上,把她感动坏了,跑我的摊上说了很多高兴的话。这次,她说考得很不错,我真是打心里感激您。”说着,她还向方心宁鞠了一躬。这一举动,让这个小人儿更显得小了。但是,人的大小怎么可以用身高来衡量呢?方心宁觉得,她是自己见过的最伟大的母亲之一。
    方心宁说:“很惭愧,我太粗心了,对乔小红的了解太少,所以做得很不够。”乔小红妈妈说:“怪只怪我没跟老师说实话,我一直担心别人知道了我的情况会给小红带来不好的影响。”她又讲了很多的客气话。而她越是客气,方心宁就越是觉得自己做得太亏心。
    这一天,方心宁还第一次见到了钱成万的爸爸。他是个很成功的商人,但从来不跟老师和学校联系,开家长会时他总是请假。今天,他也来接孩子了,特地过来跟方心宁握了握手。
    持续到天黑,老师们才把初三的学生全部送走。泰灵中学初中部招生的消息,也在泰云的老师们中间迅速传开。
    “高中办好就不错,办什么初中?”张风说。
    “不就是想变相多收点钱吗?”牛真龄说。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他们承诺学生毕业后优先进入高中部,就为他们的招生增加了一个最重的砝码。”马华说。
    程校长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在放暑假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上,他说:“泰灵初中部的招生,肯定对我们产生一些影响。要想渡过这一关,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就得同心同德,一齐努力,把挑战变成机遇。有泰云,就有我们的饭吃,没泰云,我们大家都得灰溜溜地挪地方。每个人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和泰灵赛一赛。他们有泰灵的牌子,我们有更多的初中办学经验。这样算起来,我们还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忙碌而充实的一个学年过去了,回想起来,教学工作虽则繁琐辛苦,但其中也有着无限的乐趣。方心宁相信自己会干得更加出色,也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眼前所有的困难一定会得到圆满解决的。而感情方面,只要季梅婷依然那么深沉地爱着自己,她的家人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的事,只区别于时间的早晚。当自己沿着事业之路走到成功的时候,爱情自然会主动与自己胜利会师。到那时,未来的岳父岳母大人,会不得不改变他们的看法,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
    只要有梦想,总会有希望;梦想是方向,是动力,是未来美好的一切。为了这个梦想,方心宁充满活力地工作着,或许爱情让他有一时的悲伤,但追赶梦想的路上,他从来就没想过歇歇脚。
    做为一名老师,方心宁崇尚“大语文教育”,主张“德教为先”,强调“身教”胜“言传”——师者,示也,老师不只要把知识传授或指示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事事身先示范,正如俗语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他就如一股清新的细流,在教育的莽原上寻找着方向,蜿蜒前行。这细流的身后,不久就会汇成浩荡的长江大河,那该是祖国大好河山的血脉,承载着的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呵。
    故事讲到这儿,连“几点吉庆”也已经看到了方心宁的美好明天。国家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虽然与我们的期待可能还有一些差距,但教育投入确实在年年增长,这就是教育发展的物质与精神保障。
    教师,从来不是一个发家致富飞黄腾达的职业,它需要的是爱心,热情,执著,隐忍。所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并不缺少方心宁这样的老师,热情,爱心,执著,隐忍,他们样样具备;而他们,也应该是我们国家的财富,应该受到整个社会的呵护。
    一路前行,方心宁看到了希望。
    正文 第三部:梦醒复梦
    ps:  持续写了3o万字,是一个诉说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本来就是一场没有结局的行走。
    没有人能透过木然的表情看穿我复杂的内心。
    行走!除了这,我的记忆深处还有什么更值得珍藏的?
    闪耀的梦想,或许真的就在前方。
    ——摘自方心宁《追梦行》(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