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股神》荆门股神 53章 折节学问存大志

    在上回书《行侠江湖美名传》,龙九啸说过:
    徐福小时候,喜欢习武练剑,行走江湖,游历四方,行侠仗义,做一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行善举,很快徐福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名声就在三乡五里传开了。
    后来为朋友抱打不平,惩治恶霸,为人报仇被官府所抓,后徐福的党羽一起来将徐庶救走。
    听了朋友的劝,决定弃武学文。于是,放下刀剑,改名为徐庶。
    这就是“弃武从文”的故事:徐福告别武林诸友,摒弃刀枪剑戟,潜心读书求学。
    龙九啸在这里,再讲一讲徐庶“折节学问”的故事。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这里是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折节学问
    徐福经历一番事情后,决定痛改前非,改名为徐庶。徐庶不再舞剑,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
    于是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但是同舍其他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犯过事,这些学生自视清高,不喜欢舞刀弄剑的莽夫徐福,做什么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
    最难得的是,此时的徐庶能够放下自己向来狂放劲、暴脾气。无视其他同学的白眼。不在乎同学的的轻视。
    徐庶,行得端走得正。别人的眼色都是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于是,徐庶每天都很早就起g,一个人打扫学舍卫生,刮风下雨都一直坚持。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比很多人更高尚!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
    由于他学习勤奋,再加上天资聪颖,学习进步很快。加上他为人忠厚诚恳,豁达大度,很快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谅解。
    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在学馆求学期间,还结识了同郡的石韬(字广元),俩人志趣相投,成为xi吮无间的好友。后来一起在魏国做官。
    龙九啸认为,徐福这个名字ting不错!如果不是为了避祸就福,重新做人,从头开始!徐福也不会改名的。
    不过改成徐庶,也不错!庶,庶民,庶免于难。做一个平平常常的老百姓也好!平平谈谈才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福。
    徐庶本名徐福。
    其实单独看徐福,这个名字,也是ting好的,成功与惊喜会伴随一生。只要不失去上进心,就ting棒的!
    总体是,受上司的引进,得成功顺调发展,基础强固,身心平安,能得长寿,幸福理想。(吉)
    对基础运的影响:基础坚实,身适安泰。(吉)
    对成功运的影响:受上级长辈的照顾关心,能顺利成功发达。(吉)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热情好礼,乐善好施;表面乐观内心劳苦,可白手起家,易有胃病、腹病及外伤。(吉)
    至于换成,徐庶,也不错。
    总体:性情温厚平静,一般与同事和朋友的关系好,并具有努力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若先天条件不忌木者,这是良好配置。(吉)
    对基础运的影响:基础安泰,能得到贵人相助,其雄心常发,事业有成。(吉)
    对成功运的影响:同为木,相辅相成,成功顺利,能平安实现自己的目的。(吉)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善容忍,少言多行,外柔内刚,能努力发展。但有猜疑心,三才不善者有急性的缺点。大多合作不利。有皮肤病。(吉)
    汉室衰微,悍臣专政,中原大地qun雄并起,混战连绵。徐庶、石韬为避战乱……
    说的就是: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当时天下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一路南下至荆州居住。
    到了荆州之后,徐庶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开始拜师求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时,他有意结交当地一些名士。徐庶和诸葛亮等,关系友好。
    当时徐庶在荆州,拜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司马徽。
    在上回书,龙九啸说过:
    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的一位神秘大隐!指点乾坤,见证历史,他有超常的能力却甘做一个冷眼的旁观者,不愧是真正高人中的高人!
    水镜先生有八个徒弟,合称“水镜八奇”
    诸葛亮(孔明),庞统(士元),徐庶(元直),蒋琬(公琰),孟建(公威),崔钧(州平),石韬(广元)等。
    刘廙、向朗、尹默、李仁等。
    水镜八奇,后六奇,都被前面的龙凤的万丈光芒和光辉事迹所掩盖!
    可以说水镜先生的学生灿若繁星。如果说卧龙凤雏是一轮皎洁的明月,其他弟子就只能是星星了。所有的光芒都掩藏在月光之下。
    太阳最亮,月亮不如太阳亮,星星不如月亮。
    就拿水镜先生的学生刘廙、向朗、尹默、李仁来说,在《三国演义》里很难见到,更是不为世人所熟知。龙九啸就简单介绍一下!
    刘廙,字恭嗣,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甚受器重,为黄门侍郎。曹丕继位,擢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
    向朗,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
    尹黙,字思潜,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李仁,三国时吴侍中。
    是不是都ting了不起的!
    只不过世人都被罗先生给害了,一部《三国演义》,很明显扬刘抑曹。或“拥刘反曹”。或尊刘抑曹。
    如果不是徐庶还有几个小典故,恐怕也不为世人所知了。
    人各有志,水镜先生的弟子,在魏蜀吴都有。桃李满天下,左右着三国的战局!
    不是每个人都像徐庶一样能看得上刘备。石广元,孟公威等人就貌似在魏为官。
    荀彧举荐郭嘉。
    徐庶举荐诸葛亮。
    郭嘉谋划官渡之战,帮助曹操统一北方,北征乌桓,死在北征途中。
    诸葛亮帮助刘备奠定三足鼎立之势,治理蜀地,稳定三分天下基础。
    无疑诸葛亮带给刘备的价值,比郭嘉带给曹操的更强。
    徐庶向刘备举荐的卧龙先生,可以说对蜀汉的兴起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徐庶也称得上是三国一时的才俊!并且是大才能!
    徐庶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刘备大喜过望,盛赞他有王佐之才。
    徐庶的军事才能,也令曹操大为头疼,他决定把这个奇才以挖墙角的方式挖到自己的大本营来。
    考虑到普通的“糖衣炮弹”方式肯定在一身正气的徐庶身上肯定行不通,于是曹操就想出一个高明的办法:以母挟子。
    曹操听说徐庶是个孝子,对母亲非常孝顺。
    建安十三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
    马上派人把徐母“请”了过去。然后,请徐母写信让徐庶弃暗投明,归附于他,并许诺一定给他高官厚禄。徐母高义之人,岂能答应?
    曹操曾经问程昱:“徐庶的本事与你相比,怎么样?”
    程昱回答:“比我的十倍还强。”
    那程昱也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操闻之如何不动心?
    方寸大乱
    母亲被曹操掳获后,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徐庶只好向刘备辞行。刘备不忍,徐庶对刘备说道:“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创造王霸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去,我现在方寸已经乱掉了,对将军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请求从此与你告别。”
    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同郡石韬也和他一起前去。
    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后来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徐庶到了曹营后,后面的过程,我们大致有所了解,徐母知道他弃明来投暗后,愤而自杀,徐庶亦为自己的鲁莽冲动、不明事非的行事而懊恼和悔恨,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后来便引发了两个著名的词语。一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词语和关羽也有渊源。另一个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在后来,徐庶还和刘备见过一次。就是替曹操当说客!
    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徐庶的军事才能无可挑剔,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流大才。但是其性格中的其他特点决定了其并不能辅助刘备成大事。首先来看看其对待母亲的态度,可谓“愚孝”。
    程昱便是利用了其对母亲的唯命是从和孝爱之心,将其母亲抓至许昌,假借其母笔迹诱骗徐庶离开刘备,成为曹操帐下。
    在愚孝问题上,还显示出了徐庶对母亲性格的不了解,徐母性格刚烈,天下公知,唯其儿子不知。
    可见在涉及其目前问题上,徐庶便会方寸大乱。就连水镜先生听说徐庶去许昌后第一反应便是“徐庶中计也!”。
    徐庶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终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但他忠直坦诚、孝敬亲尊、力荐英才的人格品德将永传后世。
    朋友们,“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求月票”,请多多支持!谢谢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