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股神》荆门股神 自古颍川出谋士

    三国颍川可谓人才集中地,名士“摇篮”了。
    尤其是在三国时期,一半以上的谋士都出自颍川。
    如:诸葛亮、庞统、一代“鬼才”郭嘉、荀彧(荀文若)、荀攸(字公达)、陈qun、钟会、钟繇、淳于琼、司马徽等。
    徐庶就是颍川人!
    徐庶也称得上是三国一时的才俊!
    备注:
    颍川郡,秦置。洛阳东南五百里。有十七城县。
    东汉时期,许县、颍yin县(今许昌)、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但历史上对徐庶的记载较少,甚至连生卒年都没有,龙九啸只能从简单的记载,来推断徐庶的一生!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20岁的徐庶,行侠仗义。就是上回书说的“弃武从文”!那么可以推出徐庶就是公元169年出生的。
    龙九啸作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三国时期,169年前后出生的名人有(只统计前后3年的)
    张辽,公元169年,曹魏著名将领。
    田畴,公元169年,东汉末年隐士。
    曹洪,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公元169年。
    赵云,公元169年。蜀国名将!
    郭嘉,公元170年。一代“鬼才”,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主要成就助曹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
    张飞,公元166年。蜀国大将!
    鲁肃,公元172年。吴国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太史慈,公元166年。东汉末年名将。
    顾雍,公元168年。孙吴丞相、政治家、重臣。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当时天下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一路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徐庶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开始拜师求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时,他有意结交当地一些名士。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看在本家同宗的份上,收留了刘备,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
    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徐庶之所以选择在刘备穷困潦倒时下山,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刘备有独有的政治资本。他是汉室皇亲,拥有一统天下的舆论基础。
    二是刘备有自己的人脉优势。他为人本份、厚道,拥有仁义诚信的美名。
    果然,徐庶到后,刘备对他高看一等,厚爱一筹,视为自己的“大军师”。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乃是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你可以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可以见,但不能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见他。”于是,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
    徐庶向刘备举荐的卧龙先生,可以说对蜀汉的兴起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徐庶到了曹营后,进程我们大致有所了解,徐母知道他弃明来投暗后,愤而自杀,徐庶亦为自己的鲁莽冲动、不明事非的行事而懊恼和悔恨,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后来便引发了两个著名的词语。一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另一个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公元228年(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施展,忧郁成疾。
    几年后,最后病重而亡。有碑存于彭城。
    由此,可以推断徐庶最少活了60岁!
    诸葛亮出山在公元207年,而徐庶归曹在208年,由此可知,诸葛亮并不是向小说里描写的,接替徐庶当了刘备的军师,而是两人曾经在刘备军**事过一年。
    在之前的书中,龙九啸就讲过徐庶出身寒门,拜访名师并结识诸葛亮。
    曾经帮助刘备立身荆州,后背曹操以其母设计归降,不惜放下自己的理想报复而屈居曹营,并将自己的毕生才华藏于腹中,但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为曹操献过任何计策。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对于徐庶的,关羽、张飞比较认同。并且一来,就亮出自己的才能,使得关羽张飞二人对他刮目相看。
    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都没有这么佩服。
    从历史看,徐庶的才华不会低,其实徐庶是很厉害的,是一个天才,同在水镜先生门下,应该说他们都是旗鼓相当的天才!
    只不过在小说里,把诸葛亮说得都不是人了,都说成了神。
    在第八章《水镜先生名闻天下[图]》,龙九啸就谈过:
    三国志里水镜先生的徒弟有哪些?
    孔明、庞统和徐庶
    并且讲过水镜先生出题考试的故事!
    徐庶访明主
    传说徐庶也是水镜先生的学生,在水镜庄跟着水镜先生司马徽专心学习多年!
    水镜先生对徐庶比较看重,学习勤奋,知书达理,尊师重教。并且天性聪明,为人机敏,才华出众。这个弟子深得老师的真传。于是就决定让他提前出师,出外去寻找自己的真主,好早日建功立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临走时,水镜先生司马徽再三叮嘱徐庶:“你到了天不下雨,屋檐下却在滴清水的地方,遇到一个流离他乡,旋转四方,德布天下的人,便是你要寻找的真主。切切记住!”
    于是,徐庶离开水镜庄,开始到处寻找自己的明主,光草鞋就跑烂了几十双,看来没少走路。
    但也没找到一个天不下雨,那屋檐下还滴清水的地方。更没有寻到自己的明主!
    徐庶一路寻访,这天,来到新野城外,眼看天色渐晚,突然下起大雨,正好不远处有一个破庙,三步并做二步,匆忙间,他躲进破庙落脚。
    睡了一晚上,一觉醒来,抬头往外一望,外面的雨已经停了,天也放晴了,旭日东升,红日高照庙门,再—看破庙的屋檐下还在滴着清水。他猛然警醒过来,兴奋起来:“这不就是那个天不下雨,那屋檐下还滴清水的地方吗?难道说要在这里遇到真主?不管它了,那我就在庙里住上几天看看。”
    在庙里又住了两天,可连个人影也没看见。
    徐庶心里着急,可两天未进米饭,肚子饿,浑身上下没一点劲,灰心之极,他无力地靠在庙门上,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忽然,一阵风吹来,“哐啷”一声,把庙门吹开了。
    徐庶一下子被惊醒了,发现自己身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件长袍子。谁盖的?
    他往四处望望,看不到一个人,难道是做梦?昏昏沉沉之中又睡着了。
    朗日高照,过了一会,徐庶被太阳烤得满身燥热,他再次醒来,觉得嗓子发干,特别想喝水。
    于是准备起身,水,一下子就看见身边放着一瓦罐水。
    徐庶又喜又惊,心里很诧异,连忙四下寻找,张望,还是没见到一个人。
    “耶,怪事,这是谁盖的袍子,谁放的水,竟有这种奇怪的稀罕事,难道所谓的真主就在身边?”想到这里,徐庶就故意靠在庙门上,闭起眼睛,假装睡觉了。
    不一会,就有动静了,徐庶从眼缝里看到走来了一个人,手里还拎着一个竹篮子,轻手轻脚地向他走近,到了跟前又从篮子里拿出饭来,把饭放在他身边,不吭一声准备转身就走。
    徐庶连忙起身一把拉住来人,上下一打量,只见此人双手过膝,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好一副贵人像。
    徐庶只能看到贵人相,已经不错!在相书中称为帝王之像。
    在《此家必出贵人!》一章,龙九啸就说过:
    胳膊长,适合当拉面师傅;耳朵大,那是阿凡达。
    双耳垂肩,有点印度佛像的样子,双手过膝,和金刚很像!
    此刻,徐庶心里已经有了谱,又向来人问起刚才盖袍子、端水的事。
    来人笑着说:“我遍访贤人从庙前经过,看见先生靠着庙门睡着了,怕你身上受冷感冒,嗓子干渴,肚子饿,就给你盖上了袍子,端来了水,又送来了饭菜。
    徐庶一听此人仁义好德之举很感动,便亲热地跟他叙谈起来。
    两人从天文谈到地理,从人文到经济,从政策到谋略,从天下大事谈到兵法国策,从兵法到韬略,
    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要换成“话逢知己千句少,唯恨时短天欲明!”
    都聊了半天,两人聊得这么热火,还没有互通名姓。
    徐庶不由停住话,非常客气地请问来人的尊姓大名。
    这人说他姓刘名备,字玄德。
    徐庶听完,眼前一亮,马上想到老师再三嘱吩,要自己找一个“流离他乡,旋转四方,德布天下”的真主。
    无巧不成书,这三句话的头一个字“流”、“旋”、“德”,不正吻合这人姓名——刘玄德么!
    这就是天意,一切走在掌控中,看来老师水镜先生神鬼莫测,早就预知此事!
    徐庶心里顿时一亮,便客客气气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并说出自己愿意为刘备效力的心意。
    从融洽的交谈中,刘备早已看出徐庶是个大有才学的人,又得知他就是水镜先生的高徒,当然高兴得很,便邀徐庶一道去新野,拜他做了军师。
    这就是徐庶访主,破庙落脚,异象征兆,字藏玄机,偶遇明主的故事!
    徐庶,一心追求明主而怀才不遇,在水镜先生指点下,终于找到自己的明主,心甘情愿地归于刘备帐下,成为刘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徐庶的才智。
    在辅佐刘备不久,曹仁便率重兵攻打新野,刘备无计可施求救徐庶,新野之战也是徐庶崭露头角的第一战,绝不能在刘备面前丢了面子。
    可曹仁一上来就对刘备摆下了八门金锁阵。八门金锁阵是魏国的曹仁对刘备时所建的,对抗了不少英雄豪杰,连关羽都曾经深陷其中,找不到方向。
    徐庶钻研儒学,结交不少有识之士,深得水镜先生真传,徐庶看到阵型后,徐庶很快识破阵中破绽,派遣赵云率领五百军士将前往破阵,杀败曹仁。这就是徐庶破八门金锁阵。
    曹仁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决定晚上前来劫寨,杀个措手不及,但又被徐庶提前算到,结果曹仁大败而归,徐庶又设计夺取了樊城。
    弹丸之地设计用兵,力退曹军,足见其智慧超qun,谋略过人,一展王佐之才。
    水镜先生共有三个高徒:诸葛亮和庞统、徐庶
    这三个高徒,都是名动天下的风云人物!
    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左右三国这段历史之人。
    一个老师,三个名徒,够牛的!
    而这位老师没有居功,更没有到处显摆。他从这战争纷乱的硝烟中,抽身而出,处于荆山之巅,尽情地呼吸着山野清新之气,漫赏qun雄逐鹿的烽烟,理直气壮地做一个清闲自在的山野居士!
    他指点乾坤,见证历史,他有超常的能力却甘做一个冷眼的旁观者,不愧是三国战争史上一神秘大隐!真正高人中的高人!
    朋友们,“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求月票”,请多多支持!谢谢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