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股神》荆门股神 因仓鼠论而求学

    朋友们,快到月底,别忘了,把您手里还剩余的月票,都给龙九啸吧!
    既然您这么喜欢龙九啸的小说,就不要吝惜了,大大的投给龙九啸,投给《荆门股神》,不然下月月初将自动清零!再次感谢!
    有了亲们的支持,龙九啸就有继续码字的动力!
    说来也非常好笑,在8日,作为财经名博的龙九啸,写了一篇《8日收评:反弹的第一目标位》,大盘反弹的第一目标位就是3229左右,即缺口处,今天大盘兑现了研判。
    从8日到现在,观点一直没变,龙九啸为了核实一下,上网一搜索,竟然发现,这篇文章被很多人剽窃、抄袭,挪用!
    没办法,龙九啸的观点,一直都被人抄袭、模仿!但一直没被人超越!这点龙九啸很自信!
    顺便说明一下,在财经博客上,龙九啸用的是另外一个名字,这里就不方便多说!等大家看完小说就知道了!
    在前面,龙九啸再三谈过:
    唯楚是才不是吹出来的!
    楚国崇凤,以凤、龙为图腾,荆山就是楚国的龙脉!
    楚国可谓地灵人杰,人才济济,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一批第一流人才,甚至是世界性的第一流人才,故楚国人才既多又出类拨萃,品位极高,是可以登上天朝和世界人才的殿堂的。
    譬如:伍子胥、范蠡和李斯。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
    有一个人凭借自己政治家的博大xiong怀和卓尔不凡的韬略、计谋辅佐秦王嬴政吞并六国、实现统一,从而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秦皇朝,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这个人功不可没。
    聪明的朋友已经开始在猜了。
    对,没错,这就是李斯!
    因为秦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后世的尊重,被称为“千古一相”。
    这就是龙九啸今天要谈的“千古一相”——李斯!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今河南上蔡)。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朝丞相,被称为“千古一相”。
    为什么出生年份要打个问号?
    出生约公元前280年,也有史书说是公元前284年,所以有所争议!毕竟太久了。
    龙九啸还是先出一张名片——
    中文名:李斯
    别名:李通古
    国籍:秦朝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今河南驻马店上蔡西南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80年(壬子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08年
    职业: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信仰:法家思想
    主要成就: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推行郡县制,制定法律和相关制度,
    创立小篆,书法和散文成就突出,
    代表作品:《谏逐客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等。
    之前龙九啸就说过,楚国历史杰出还有李斯!
    李斯,是著名的学者荀子较得意的学生之一,在楚学成后入秦为官。
    各位,还记得吗?范蠡、文种也是从楚国流失,楚国的君王呀,你要好好反思!
    弄得这么多人才都大量流失,竞为他国做嫁衣。人才用不好,看块玉,还有套路。
    这才是真正的“有眼不识荆山玉”!无语!
    因仓鼠论而施才
    李斯家在楚国上蔡,虽不算什么豪门,但也是一个比较殷实的家。
    在家庭上,李斯有一个漂亮而贤惠的妻子和一个非常可爱的儿子,可以说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美满;
    在事业上,也算是顺利,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楚国谋得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官,官虽不大,但不用操心,也算事业小成。
    当时李斯在郡县掌管文书。官不大,混日子倒不错!
    也就是小公务员,朝九晚五的,过着平凡而安逸的日子,但怀揣着伟大的梦想。
    一次如厕,李斯发现很多老鼠以脏东西为食物,那些老鼠干瘦干瘦的。一旦有人来或者有狗。就惊恐万分,吓得四下仓皇逃窜,慌慌张张的,甚至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李斯很好奇,就蹲下身去,打量这些可怜巴巴的小家伙。只见这些老鼠挤在破墙里,吓得很,小眼睛满是惊恐的神色。
    后来,李斯仓库里办事,在粮仓里也看到一些老鼠。那里的仓鼠躲在粮仓里,老鼠吃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吃得滚圆滚圆。肥头大耳的老鼠,都跟兔子似的那么大,正在那儿吃粮食呢。
    这些仓鼠生活在大堂周围的房间里,这里是高屋大墙,也没有风吹雨打的凄惨,没有人来人往的恐慌。平常很少看到人或狗来惊扰它们。老鼠们一个个气定神闲,优哉悠哉游哉。
    根本不怕人,有几个还故意瞟了他一眼,就是看见李斯走来了,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扭着屁.股迈着小碎步跑开了。
    厕鼠,仓鼠境遇不同,这些在常人眼里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可是,李斯却感慨万分。
    这天晚上,李斯躺在g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
    他从厕鼠和仓鼠的不同境遇想到自己的前途:原来动物和人的命运竟这样毫无条件地依附于生存环境;
    一个人究竟是扬名立身,还是苟延残喘,竟完全受他生活的微观境遇所影响,并且还起到如此决定性的作用!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解释:人能干不能干,其实就跟老鼠差不多,看环境罢了。
    于是李斯不禁发出一番感叹:“人是出人头地还是甘落人后,就像老鼠一样,就看他处于什么环境中了。”
    一个人如果想做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舞台。
    没有合适的舞台,人才就得不到发挥,就做不了一番事业。
    即便你有满腹的才华,有通天的能力,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舞台供你发挥、展示,那也是怀才不遇,无法施展。那就混不出来。
    仓鼠厕鼠的区别在于平台。一个人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平台。
    一个人的尊贵与卑贱,富有与贫穷,有作为还是没作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都完全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环境所决定的。
    这就是仓鼠论!这是人才和环境,舞台,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辩证逻辑关系。
    选好专业,找对老师
    一个人要想成功,自身的努力很重要,但选择的方向更重要。
    努力刻苦,学习成绩要好,自己选择的专业也很重要。这是择业的关键!
    李斯是个读书人,知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道理。
    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首先是自己要有一身本事,还要得到帝王的赏识才行。
    那么什么样的本事才会得到帝王的认可、赏识呢?
    细心的李斯分析了自己目前的就业环境,此时的天朝已进入战国末期,不是说战果乱纷纷,各国你争我夺,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激烈。
    在13章《自古不能窝里斗》龙九啸提到了这个问题!
    不信?龙九啸有诗为证:
    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演罢我登台。
    社稷江山有所图,累累白骨血成海。
    各国为了图强壮大以自保,都迫切需要能富国强兵、治国天下、安邦理政的人才......于是李斯决定去学帝王之术。
    各位,是帝王之术。不是打狗棍法,也不是屠龙之术!
    帝王之术,即为治国之道、帝王学、统御天下之术。属政治哲学范畴。
    打狗棍法,变化精微,招术奇妙,但对李斯来说,没有用!
    屠龙之术,虽然高明,但是在现实中用不到。
    李斯选好专业后,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一个精通帝王之术的好老师。
    那时找一个好老师相当择校,就相当于现在上了一个好大学。牌子响,有知名度,不仅能学到扎实的知识,更能借老师(名校)的名气,给自己谋一个好工作。
    就像刘备的老师是卢植(官至尚书)、曹操的老师是乔玄(官至太尉,太傅,洛阳名儒)、许劭(著名人物评论家)等,要么就是达官显赫,要么就是知名人士,都是上层建筑的人物。
    在当时,天下最有名的老师,可能就是齐国的荀子。相当于现代的B大,清hua,很牛!
    奔着荀子的名气和学问,李斯怀着满腔抱负,决定去拜荀子为师。
    《劝学》都读过吗?
    这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
    《劝学》就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的招生广告!当时富家子弟如过江之鲫一样,投奔荀子的名下!
    我们随便摘抄一下,看文章的第一段,就知道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ting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过来就是: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ting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看看这文章就知道有多了不起!
    荀子一代儒学大师。
    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末期赵国人。
    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虽然是个儒学大师,但是他的思想却更接近法家,他的学术就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帝王之术。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就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
    心怀天下的李斯不甘人后,当下暗自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做出一番成就,名垂青史。
    于是他辞去楚国小吏小官的职务,辗转到齐国拜儒学大师荀子为师,学习治理国家的学问。
    李斯家底殷实,交得起学费。不像刘备读书时,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到处求赞助,还是叔父资助,才读了两年书!
    李斯跟荀子学了几年,便学成了,向荀子辞行,讲: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翻译过来:
    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
    老师,我已经受够了卑贱,我要出人头地。现在秦国要吞并天下,正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机不可失,我这就去投奔秦王了,您老人家多保重吧。
    朋友们,“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求月票”,请多多支持!谢谢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